•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三開頭的成語 (1147個)

    281

    粗衣惡食

    成語拼音:
    cū yī è shí
    成語解釋: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
    成語出處:
    國志 魏志 司馬朗傳》:“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
    282

    村野匹夫

    成語拼音:
    cūn yě pǐ fū
    成語解釋: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舊指沒有知識、沒有地位的人。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
    283

    短兵接戰

    成語拼音:
    duǎn bīng jiē zhàn
    成語解釋: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斗。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
    成語出處:
    國志 魏志 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284

    得而復失

    成語拼音:
    dé ér fù shī
    成語解釋:
    復: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285

    大計小用

    成語拼音:
    dà jì xiǎo yòng
    成語解釋:
    用于大事的計策,結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計策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九十七回:“孔明連夜驅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兵,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286

    寸舌

    成語拼音:
    diào sān cùn shé
    成語解釋:
    掉:擺動,搖。玩弄口舌。多指進行游說。
    成語出處:
    《史記 淮陰侯列傳》:“且酈生一士,伏軾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
    287

    顛四

    成語拼音:
    dǎo sān diān sì
    成語解釋:
    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場,瞞上不瞞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來,揀上色的與他兩套。”
    288

    度外之人

    成語拼音:
    dù wài zhī rén
    成語解釋:
    度外:心在計度之外。指與某人或某集團沒有關系或關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楊阜傳》:“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289

    抵足而眠

    成語拼音:
    dǐ zú ér mián
    成語解釋:
    腳與腳相觸地同睡在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45回:“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290

    恩怨分明

    成語拼音:
    ēn yuàn fēn míng
    成語解釋:
    恩:恩惠;怨:仇恨。對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291

    鋒不可當

    成語拼音:
    fēng bù kě dāng
    成語解釋:
    鋒:鋒芒,指刀劍的刃和尖;當:阻擋、承受。鋒芒純利,沒有東西可以承受。形容氣勢極盛,不可阻擋。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武帝紀》:“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鋒不可當。”
    292

    法不徇情

    成語拼音:
    fǎ bù xùn qíng
    成語解釋: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直深戒。”
    293

    封金掛印

    成語拼音:
    fēng jīn guà yìn
    成語解釋:
    謂不受賞賜,辭去官職。
    成語出處:
    國演義》第二七回:“[曹操]因謂張遼曰:‘云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294

    別兩

    成語拼音:
    fēn sān bié liǎng
    成語解釋:
    同“分星擘兩”。
    成語出處:
    老舍《牛天賜傳》二十:“更使他慚愧的是,他分別兩,誰的是誰的。”
    295

    防芽遏萌

    成語拼音:
    fáng yá è méng
    成語解釋:
    錯誤或惡事在未顯露時,即加以阻止、防范。
    成語出處:
    國志 卷五十九 吳書 吳主五子傳 孫奮傳》:“大行皇帝覽古戒今,防芽遏萌,慮于千載。”
    296

    犯顏苦諫

    成語拼音:
    fàn yán kǔ jiàn
    成語解釋: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46回:“今日公瑾怒責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
    297

    負阻不賓

    成語拼音:
    fù zǔ bù bīn
    成語解釋:
    猶言負固不服。
    成語出處:
    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
    298

    改操易節

    成語拼音:
    gǎi cāo yì jié
    成語解釋:
    改、易:改變。改變原來的操行和志向。
    成語出處:
    國志·吳志·黃蓋傳》:“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
    299

    割恩斷義

    成語拼音:
    gē ēn duàn yì
    成語解釋:
    舍棄恩德,斷絕道義。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
    300

    感恩懷德

    成語拼音:
    gǎn ēn huái dé
    成語解釋:
    感激別人的恩德。
    成語出處:
    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義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懷德,投命無悔,或利害有機,奮發以應會,詔所稱聶政、介子是也。”
    * 三開頭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