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句 (1179個)
-
81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 成語拼音: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 成語解釋:
-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82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成語拼音:
-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 成語解釋: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83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
- 成語拼音:
- shǐ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 成語解釋:
- 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 成語出處:
- 晉·王沈《魏書》:“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太祖愛其才,不咎。”
-
84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成語拼音: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 成語解釋:
- 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 成語出處:
- 晉 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
8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成語拼音: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
86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 成語拼音: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 成語解釋:
- 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 成語出處:
- 宋 辛棄疾《一剪梅 獨立蒼茫醉不歸》詞:“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
87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 成語解釋:
- 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
88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
- 成語解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姚安公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謂乎?”
-
89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 成語解釋:
-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么辦不到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90
閑話休題,書歸正傳
- 成語拼音:
- 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
- 成語解釋:
- 題:通“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 成語出處:
- 魯迅《吶喊·阿Q正傳》:“便從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所謂‘閑話休題,書歸正傳’這一句套話里,取出‘正傳’兩個字來,作為名目。”
-
91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jì chū ,sì mǎ nán zhuī
- 成語解釋:
- 駟馬: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形容話已說出口;沒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駟馬難追”或單作“駟馬難追”。
- 成語出處:
- 元·李壽卿《伍員吹蕭》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反悔之理。”
-
92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 成語拼音:
- 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是。”
-
93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成語拼音: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
- 成語解釋:
- 指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
- 成語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
94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成語拼音: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
- 成語解釋:
- 比喻只是口頭說說,沒有實際行動。
- 成語出處: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說要回來,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95
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
- 成語拼音:
- 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成語出處: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老話頭: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只得要將銅錢銀子出去打點。”
-
96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 成語拼音: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
97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 成語拼音:
- ní pú sà guò jiāng,zì shēn nán bǎo
- 成語解釋:
- 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比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幫助別人
- 成語出處: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送回去也好。”
-
98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成語拼音: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
- 成語解釋:
-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 成語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99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成語拼音:
-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 成語解釋: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
100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成語拼音: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
- 成語解釋:
- 到處尋找都沒找到,卻由偶然的機會輕易得到了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上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