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為人處事的成語 (721個)

    101

    長袖善舞

    成語拼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成語解釋:
    袖子長,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善于鉆營,會走門路。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工也。”
    102

    粗制濫造

    成語拼音:
    cū zhì làn zào
    成語解釋:
    粗:粗糙;濫:過多而不加以節制。原指產品制作粗糙;只求數量;不顧質量。現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講求質量。
    成語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商賈的批評》:“如果并不以賣文活,因此也無須‘粗制濫造’。”
    103

    達權知變

    成語拼音:
    dá quán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指不死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的,頂寇束帶,謂之丈夫;出將入相,無所不;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
    104

    當仁不讓

    成語拼音:
    dāng rén bù ràng
    成語解釋:
    碰到應該做的好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現泛指應該做的好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己任也。”
    105

    獨善其身

    成語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成語解釋:
    善:弄好。原指加強其自身的品德修養。現指只要自己好而不關心別的個主義世哲學。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06

    反其道而行之

    成語拼音: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成語解釋: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辦法;行:做;之:它;指情。采取同對方相反的方法行
    成語出處:
    清·吳趼《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勸你去做教習,你卻去做學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107

    敷衍了

    成語拼音:
    fū yǎn liǎo shì
    成語解釋: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辦了。指做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不肯出力似的。”
    108

    海中撈月

    成語拼音:
    hǎi zhōng lāo yuè
    成語解釋:
    喻勞而無功,白費氣力。
    成語出處: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臨安府也沒奈何,只得行個文書訪拿,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無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送在別去了。”
    109

    化整

    成語拼音:
    huà zhěng wéi líng
    成語解釋:
    把一個整體分成許多零散部分。
    成語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上海成孤島之后,他們化整零,裝著難民的孩子逃了出來。”
    110

    絕長補短

    成語拼音:
    jué cháng bǔ duǎn
    成語解釋:
    絕:切斷。把長的部分切下來;補充短的。指用多余的來彌補不足。比喻物長短相濟。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善國。”
    111

    集思廣益

    成語拼音:
    jí sī guǎng yì
    成語解釋:
    集:集中;思:思想;廣:擴大;益:好。集中群眾的意見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眾的思想和智慧;廣泛吸收好的意見。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112

    箕山之節

    成語拼音:
    jī shān zhī jié
    成語解釋:
    箕山:古代傳說唐堯時的隱士許由、巢父隱居的地方。節:名節,節操。指歸隱以保全節操。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亦作“箕山之志”、“箕潁余芳”。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求》:“昔堯朝許由于沛澤之中,曰:‘……請屬天下于夫子。’許由辭曰:‘天下之不治與?而既已治矣。自與?啁噍巢于林,不過一枝;偃鼠飲于河,不過滿腹。歸已君乎!惡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耕而食,終身無經天下之色。”
    113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成語拼音:
    kàn cài chī fàn,liàng tǐ cái yī
    成語解釋:
    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都要看情形辦。”
    114

    寬宏大量

    成語拼音:
    kuān hóng dà liàng
    成語解釋:
    寬宏:度量大。形容心胸開闊;度量大;能容、容。也作“寬洪大量”。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魚樵記》第三折:“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來那相公寬宏大量。”
    115

    力倍功半

    成語拼音:
    lì bèi gōng bàn
    成語解釋:
    倍功半。形容費力大,收效小
    成語出處:
    明 劉基《贈陳伯光詩序》:“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
    116

    量體裁衣

    成語拼音:
    liàng tǐ cái yī
    成語解釋:
    量:計量。根據自己的身體長短來裁衣服。比喻按具體情況辦
    成語出處:
    《南齊書 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
    117

    巧立名目

    成語拼音:
    qiǎo lì míng mù
    成語解釋:
    名目:各種名稱、項目。用欺騙的手段設立各種名目;以達到不正當目的。
    成語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又將郭宗報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頃余,不補原包套征糧地數,巧立名目,作冊外,私自收受。”
    118

    如水投石

    成語拼音:
    rú shǔ tóu shí
    成語解釋:
    象水潑向石頭,絲毫不入。比喻聽而不聞或言無效果。
    成語出處:
    宋·楊時《龜山語錄》:“時謝顯道亦在。謝誠實,但聰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楊君聰明,謝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嘗不稱其善。”
    119

    舍本逐末

    成語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
    成語解釋:
    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上下功夫。
    成語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上農》:“民舍本而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120

    是古非今

    成語拼音:
    shì gǔ fēi jīn
    成語解釋:
    是:認對;非:認不對,不以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認現代的。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且儒雅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 為人處事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