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二的成語 (331個)

    181

    愛理不理

    成語拼音:
    ài lǐ bù lǐ
    成語解釋:
    不愛答理。比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9回:“黃麻子愛理不理的,問他什么事。”
    182

    不了而了

    成語拼音:
    bù liǎo ér liǎo
    成語解釋:
    猶不了了之。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我們這次賭賽,就此不了而了。”
    183

    并無

    成語拼音:
    bìng wú èr zhì
    成語解釋:
    沒有多大區別
    成語出處:
    184

    出爾反爾

    成語拼音:
    chū ěr fǎn ěr
    成語解釋: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185

    待理不理

    成語拼音:
    dài lǐ bù lǐ
    成語解釋:
    要理不理。形容對人態度冷淡。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大爺,你們這會子瞧我窮,回來我得了銀子,就是個財主了。別這么待理不理的。”
    186

    大門不出,門不進

    成語拼音:
    dà mén bù chū,èr mén bù jìn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87

    童一馬

    成語拼音:
    èr tóng yī mǎ
    成語解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188

    將錯就錯

    成語拼音:
    jiāng cuò jiù cuò
    成語解釋: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成語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楷禪師》:“祖師已是錯傳,山僧已是錯說,今日不免將錯就錯,曲為今時。”
    189

    見怪不怪

    成語拼音:
    jiàn guài bù guài
    成語解釋:
    看見奇怪的事也不以為怪;能泰然處之。指遇事沉穩不慌。
    成語出處:
    宋 洪邁《夷堅三志 己 姜七家豬》卷:“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190

    七搭八搭

    成語拼音:
    qī dā bā dā
    成語解釋:
    ①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②糾纏;亂搭腔。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七回:“這里人瑞卻躺到煙炕上去燒煙,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殘說話。”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老爺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說些什么。”
    191

    騎馬尋馬

    成語拼音:
    qí mǎ xún mǎ
    成語解釋:
    比喻已經有了好處,還要去謀另外的好處。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
    192

    千難萬難

    成語拼音:
    qiān nán wàn nán
    成語解釋:
    猶言好不容易。
    成語出處: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折:“干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
    193

    三頭

    成語拼音:
    sān tóu èr miàn
    成語解釋:
    面:臉。比喻奉承拍馬,玩弄兩面手法
    成語出處:
    唐·李商隱《雜纂》:“三頭兩面趨奉人。”
    194

    書通

    成語拼音:
    shū tōng èr yǒu
    成語解釋: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后因以此為喻。
    成語出處: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
    195

    堂哉皇哉

    成語拼音:
    táng zāi huáng zāi
    成語解釋:
    猶堂而皇之。
    成語出處:
    清·吳研人《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他有了這個引子,就格外的打點,格外的應酬,不到半年便放了海關道,堂哉皇哉的帶了家眷,出京赴任。”
    196

    以惡報惡

    成語拼音:
    yǐ è bào è
    成語解釋:
    用惡行去回報別人的惡行。
    成語出處:
    《榖梁傳·僖公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197

    以水濟水

    成語拼音:
    yǐ shuǐ jǐ shuǐ
    成語解釋:
    比喻雷同附和,對事情沒有好處。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年》:“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
    198

    一通百通

    成語拼音:
    yī tōng bǎi tōng
    成語解釋:
    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通:通曉;懂得。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習自練,將七十般變化,都學成了。”
    199

    知一而不知

    成語拼音:
    zhī yī ér bù zhī èr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200

    止知其一,不知其

    成語拼音:
    zhǐ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 二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