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八開頭的成語 (785個)

    141

    七首

    成語拼音:
    qī shǒu bā jiǎo
    成語解釋:
    形容慌張亂闖。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來不會走城里的路,這時著了急,七首腳的亂跑,眼睛又不看著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撞到一頂轎子上。”
    142

    長七短

    成語拼音:
    cháng qī duǎn bā
    成語解釋:
    指事情的
    成語出處: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16回:“康順風一邊點,一邊結結巴巴的央求,喉嚨里像塞了一團棉花,半天也沒說下個長七短。”
    143

    成語拼音:
    qī kāi bā dé
    成語解釋:
    形容反反復復,十分周備。
    成語出處: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我找二嘎子去啦,找了七得,也找不著他!”
    144

    七縱

    成語拼音:
    qī zòng bā héng
    成語解釋:
    形容奔放自如。
    成語出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及其透徹,則七縱橫,信手拈來,是道矣。”
    145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成語拼音: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
    成語解釋:
    鼓:鼓動,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勁鼓足,努力爭取進入先進行列
    成語出處: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1958年黨的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146

    成語拼音:
    sān tóu bā bì
    成語解釋:
    見“三六臂”。
    成語出處: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重安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147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成語拼音: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
    成語解釋:
    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成語出處:
    唐《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148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成語拼音: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成語解釋: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相轉化,災禍與幸福互為因果
    成語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149

    安于故俗,溺于舊聞

    成語拼音: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成語解釋:
    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習慣,局限于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于現狀。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常人安于故俗,學者溺于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于法之外也。”
    150

    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成語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成語解釋: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成語出處:
    《南史·庾仲文傳》:“言‘仲文貴要異他尚書’,又云‘不癡不聾,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為異也。”
    151

    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成語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jiā wēng
    成語解釋:
    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224卷:“鄙諺有之‘不癡不聾,不為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152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成語拼音:
    bái dāo zǐ jìn hóng dāo zǐ chū
    成語解釋:
    指要殺人見血、動手拼命。紅刀子:帶血的刀子。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不和我說別的還可;再說別的,咱們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153

    不耕而食,不蠶而衣

    成語拼音: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
    成語解釋:
    耕:翻松田土以備播種;蠶:養蠶。不種田卻有飯吃,不養蠶卻能穿絲綢。形容不勞而獲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相刺》:“而無益于理,往來浮游,不耕而食,不蠶而衣。”
    154

    不耕而食,不織而衣

    成語拼音:
    bù gēng ér shí,bù zhī ér yī
    成語解釋:
    耕:翻松田土以備播種。不種田卻有飯吃,不織布卻能穿絲綢。形容不勞而獲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燒香吃茶。”
    155

    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成語拼音:
    bà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
    成語解釋:
    指局外人對事物觀察得周詳慎密,當事人則往往會迷惑糊涂。
    成語出處:
    宋·馬永卿《懶真子》第三卷:“夫為人畫策,則工;若自為計,多拙。故曰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156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成語拼音:
    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成語解釋:
    智:智慧,見識。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0回:“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該來支問著我了!”
    157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成語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成語解釋:
    敵:對抗;堰:攔河壩。敵人來了派將軍抵擋,大水來了用土去掩蓋。比喻針鋒相對,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158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成語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成語解釋: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159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成語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yíng shuǐ lái tǔ yàn
    成語解釋:
    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成語出處:
    元 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
    160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成語拼音: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語解釋:
    鳴;鳥叫。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八開頭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