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冷漠 (32個)

    21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成語拼音: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成語解釋: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22

    視如敝屣

    成語拼音:
    shì rú bì xǐ
    成語解釋:
    視:看待;敝:破舊;屣:鞋。看得像破舊的鞋子一樣。形容輕視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孟子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23

    視如糞土

    成語拼音:
    shì rú fèn tǔ
    成語解釋:
    看得如同穢土那樣下賤。比喻極端蔑視。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8回:“今舅兒把他視如糞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24

    視若路人

    成語拼音:
    shì ruò lù rén
    成語解釋: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
    25

    石心木腸

    成語拼音:
    shí xīn mù cháng
    成語解釋: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堅定不動搖。
    成語出處:
    宋·蘇軾《謝失察妖賊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饑寒;石心木腸,誓不忘于忠義。”
    26

    恬不為意

    成語拼音:
    tián bù wéi yì
    成語解釋:
    處之泰然,滿不在乎。
    成語出處:
    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豈有仁圣在上,群賢并用,而肯恬不為意乎。”
    27

    聽其自然

    成語拼音:
    tīng qí zì rán
    成語解釋:
    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觀規律。聽:聽憑。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28

    聽之任之

    成語拼音:
    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語解釋:
    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聽:聽憑;之: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物。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這是第八種。”
    29

    無所用心

    成語拼音:
    wú suǒ yòng xīn
    成語解釋:
    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心。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0

    作壁上觀

    成語拼音:
    zuò bì shàng guān
    成語解釋: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31

    置若罔聞

    成語拼音:
    zhì ruò wǎng wén
    成語解釋: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成語出處: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32

    置之腦后

    成語拼音:
    zhì zhī nǎo hòu
    成語解釋:
    放在一邊不再想起。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黃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后。”
    * 冷漠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