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的成語 (178個)
-
161
視如敝屣
- 成語拼音:
- shì rú bì xǐ
- 成語解釋:
- 視:看待;敝:破舊;屣:鞋。看得像破舊的鞋子一樣。形容輕視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孟子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
162
視如糞土
- 成語拼音:
- shì rú fèn tǔ
- 成語解釋:
- 看得如同穢土那樣下賤。比喻極端蔑視。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8回:“今舅兒把他視如糞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
163
視若路人
- 成語拼音:
- shì ruò lù rén
- 成語解釋:
-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
-
164
視若無睹
- 成語拼音:
- shì ruò wú dǔ
- 成語解釋:
-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
165
石心木腸
- 成語拼音:
- shí xīn mù cháng
- 成語解釋:
-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堅定不動搖。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謝失察妖賊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饑寒;石心木腸,誓不忘于忠義。”
-
166
恬不為意
- 成語拼音:
- tián bù wéi yì
- 成語解釋:
- 處之泰然,滿不在乎。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豈有仁圣在上,群賢并用,而肯恬不為意乎。”
-
167
聽而不聞
- 成語拼音:
- tīng ér bú wén
- 成語解釋:
-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
168
聽其自然
- 成語拼音:
- tīng qí zì rán
- 成語解釋:
- 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觀規律。聽:聽憑。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
169
聽之任之
- 成語拼音:
- tīng zhī rèn zhī
- 成語解釋:
- 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聽:聽憑;之: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物。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這是第八種。”
-
170
無所用心
- 成語拼音:
- wú suǒ yòng xīn
- 成語解釋:
- 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心。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171
噓寒問暖
- 成語拼音:
- xū hán wèn nuǎn
- 成語解釋:
- 問冷問熱;口可出熱氣使受寒的人溫暖。形容對別人的生活非常關心。噓:緩緩吹氣。
- 成語出處:
- 冰心《關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
172
朽木死灰
- 成語拼音:
- xiǔ mù sǐ huī
- 成語解釋:
- 枯干的樹木和火滅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任何事情無動于衷。
- 成語出處: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噓,安能到此。”
-
173
心若死灰
- 成語拼音:
- xīn ruò sǐ huī
- 成語解釋:
- 形容不為外物所動的一種精神狀態。現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精神訓》:“若然者,正肝膽,遺耳目,心志專于內,通達耦于一,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渾然而往逯然而來,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
174
作壁上觀
- 成語拼音:
- zuò bì shàng guān
- 成語解釋: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175
坐觀成敗
- 成語拼音:
- zuò guān chéng bài
- 成語解釋:
- 坐在一邊;觀察別人的成敗;即對別人的成功或失敗持旁觀的態度。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田叔列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有兩心。”
-
176
指揮若定
- 成語拼音:
- zhǐ huī ruò dìng
- 成語解釋:
- 指揮調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從容不迫;很有把握。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詠懷古跡》詩:“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
177
置若罔聞
- 成語拼音:
- zhì ruò wǎng wén
- 成語解釋:
-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 成語出處: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
178
置之腦后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nǎo hòu
- 成語解釋:
- 放在一邊不再想起。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黃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后。”
* 冷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