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 (195個)
-
141
異軍突起
- 成語拼音:
- yì jūn tū qǐ
- 成語解釋:
- 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
142
一木難支
- 成語拼音:
- yī mù nán zhī
- 成語解釋:
- 大樓將要倒塌,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 成語出處: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
143
羽毛未豐
- 成語拼音:
- yǔ máo wèi fēng
- 成語解釋:
- 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豐:豐滿)。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
144
一盤散沙
- 成語拼音:
- yī pán sǎn shā
- 成語解釋:
- 一盤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沒有組織起來。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論》:“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
-
145
以弱勝強
- 成語拼音:
- yǐ ruò shèng qiáng
- 成語解釋:
- 憑弱小的力量戰勝力量強大的。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
146
以弱制強
- 成語拼音:
- yǐ ruò zhì qiáng
- 成語解釋: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著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強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斃強”。
- 成語出處: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147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成語拼音:
-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 成語解釋:
-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148
移山跨海
- 成語拼音:
- yí shān kuà hǎi
- 成語解釋:
- 移動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談,《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說。”
-
149
一手一足
- 成語拼音:
- yī shǒu yī zú
- 成語解釋:
- 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
-
150
移山造海
- 成語拼音:
- yí shān zào hǎi
- 成語解釋:
- 移動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 成語出處:
- 朱德《和何香凝主任〈農村〉原韻》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萬人民涌向前。”
-
151
以鎰稱銖
- 成語拼音:
- yǐ yì chēng zhū
- 成語解釋:
- 用鎰同銖相比,表示力量處于絕對優勢。
- 成語出處:
- 《孫子·形》:“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王皙注:“言銖、鎰者,以明輕重之至也。”
-
152
以夷伐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fá yí
- 成語解釋:
-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153
羽翼已成
- 成語拼音:
- yǔ yì yǐ chéng
- 成語解釋:
- 鳥的羽毛和翅膀已長全。比喻力量已經具備。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
-
154
以夷制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zhì yí
- 成語解釋: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155
以夷治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zhì yí
- 成語解釋:
-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 成語出處:
- 《明史 張祐傳》:“以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
-
156
以銖稱鎰
- 成語拼音:
- yǐ zhū chēng yì
- 成語解釋:
- 用銖同鎰相比,表示力量極不相稱,處于絕對劣勢。
- 成語出處:
- 《孫子·形》:“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王皙注:“言銖、鎰者,以明輕重之至也。”張預注:“二十兩為鎰,二十四銖為兩。此言有制之兵對無制之兵,輕重不侔也。”
-
157
眾川赴海
- 成語拼音:
- zhòng chuān fù hǎi
- 成語解釋:
- 眾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眾多的力量匯集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隋書·音樂志中》:“天覆地載,成以四時。惟皇是則,比大于茲。群星拱極,眾川赴海。萬宇駿奔,一朝咸在。”
-
158
自壞長城
- 成語拼音:
- zì huài chá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壞自己的事業。
- 成語出處:
- 《南史·檀道濟傳》:“乃壞汝萬里長城。”
-
159
眾虎同心
- 成語拼音:
- zhòng hǔ tóng xīn
- 成語解釋:
- 許多虎一條心做事。比喻眾多有本事的人團結一致,力量會更大。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七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
160
招架不住
- 成語拼音:
- zhāo jià bù zhù
- 成語解釋:
- 抵擋不了或沒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內便走。”
*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