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786個)
-
381
強弩之末
- 成語拼音:
- qiáng nǔ zhī mò
- 成語解釋:
- 弩:古代用機械發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時;失去了攻擊力。用強勁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盡頭。比喻原本強大;可現在已衰竭無力了。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韓安國傳》:“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
-
382
漆身吞炭
- 成語拼音:
- qī shēn tūn tàn
- 成語解釋:
- 漆身:身上涂漆為癩;吞炭:喉嚨吞炭使啞。指故意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趙策一》:“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又吞炭為啞,變其音。”《史記·刺客列傳》:“漆身為厲(癩),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
-
383
情見勢屈
- 成語拼音:
- qíng xiàn shì qū
- 成語解釋:
- 情:真情;見:通“現”,暴露;勢:形勢;屈:屈曲。指軍情已被敵方了解,又處在劣勢的地位。
- 成語出處:
-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將軍欲舉倦罷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強也。”
-
384
驅羊攻虎
- 成語拼音:
- qū yáng gōng hǔ
- 成語解釋:
- 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
- 成語出處:
- 《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為從者,無以異于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
-
385
犬牙盤石
- 成語拼音:
- quǎn yá pán shí
- 成語解釋:
- 《史記·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后因稱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鞏固統治為“犬牙盤石”。
- 成語出處:
- 《史記·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
-
386
犬牙相制
- 成語拼音:
- quǎn yá xiāng zhì
- 成語解釋:
- 制:牽制。指地界連接,如犬牙交錯,可以互相牽制。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
-
387
翹足而待
- 成語拼音:
- qiáo zú ér dài
- 成語解釋:
- 踮起腳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實現。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
-
388
如持左券
- 成語拼音:
- rú chí zuǒ quàn
- 成語解釋: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秦韓之王劫于韓馮、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此其善于公而惡張子多資矣。”后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片,雙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債權人收藏,作為憑據。
- 成語出處: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秦韓之王劫于韓馮、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此其善于公而惡張子多資矣。”
-
389
人給家足
- 成語拼音:
- rén jǐ jiā zú
- 成語解釋:
- 給:富裕,充足。家家戶戶豐衣足食。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準書》:“漢興七十余年,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
-
390
如狼牧羊
- 成語拼音:
- rú láng mù yáng
- 成語解釋:
- 如同狼放養羊一般。比喻官吏殘酷地欺壓人民。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
391
攘來熙往
- 成語拼音:
- rǎng lái xī wǎng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 成語出處:
- 《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392
日暮途遠
- 成語拼音:
- rì mù tú yuǎn
- 成語解釋:
-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日暮途遠,人間何世。”
-
393
人棄我取
- 成語拼音:
- rén qì wǒ qǔ
- 成語解釋:
- 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后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394
人取我與
- 成語拼音:
- rén qǔ wǒ yǔ
- 成語解釋:
- 取:拿;與:給。指商人囤積物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
- 成語出處:
- 《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395
穰穰滿家
- 成語拼音:
- ráng ráng mǎn jiā
- 成語解釋:
- 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 成語出處:
- 《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
-
396
人人自危
- 成語拼音:
- rén rén zì wēi
- 成語解釋:
- 每一個人都感到隨時有危險出現而恐懼不安。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
397
肉袒面縛
- 成語拼音:
- ròu tǎn miàn fù
- 成語解釋:
-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愿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著手。形容順從投降。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
398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成語拼音:
-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 成語解釋: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399
人微權輕
- 成語拼音:
- rén wēi quán qīng
- 成語解釋:
- 微:低下。指人的資歷淺,威望低,權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穰苴列傳》:“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
-
400
攘往熙來
- 成語拼音:
- rǎng wǎng xī lái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