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成語 (390個)
-
81
跋山涉川
- 成語拼音:
- bá shān shè chuān
- 成語解釋:
-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 成語出處: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
82
巴山越嶺
- 成語拼音:
- bā shān yuè lǐng
- 成語解釋:
- 巴:攀援。攀山過嶺。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虬。”
-
83
帶礪河山
- 成語拼音:
- dài lì hé shān
- 成語解釋:
- 帶:衣帶。礪:磨刀石。河:黃河。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亦作“帶河厲山”,“帶礪山河”。
- 成語出處:
- 元·劉致《水仙操·為平章南谷公壽福樓賦》:“朱簾畫棟倚穹蒼,帶礪河山接四王。”
-
84
疊石為山
- 成語拼音:
- dié shí wéi shān
- 成語解釋:
- 疊:重疊。把石頭堆成山。指假山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構一園,大可二三頃,鑿池引水,疊石為山,制度極其精巧。”
-
85
登山越嶺
- 成語拼音:
- dēng shān yuè lǐng
- 成語解釋:
- 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艱辛。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一百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
-
86
恩重如山
- 成語拼音:
- ēn zhòng rú shān
- 成語解釋:
-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啟》:“及瓜以往,曾無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87
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 成語拼音: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
- 成語解釋:
- 逢:遭逢,遇見。遇到山則打通道路,遇見水則架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動山搖,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
88
扛鼎拔山
- 成語拼音:
- gāng dǐng bá shān
- 成語解釋:
-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 成語出處:
- 《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89
關山阻隔
- 成語拼音:
- guān shān zǔ gé
- 成語解釋:
- 關隘山嶺阻擋隔絕。形容路途艱難,往來不易。
- 成語出處:
- 元 鄭德輝《 梅香》第一折:“不爭他回家去呵,路途艱難,關山陰隔,這親事幾時得就。”
-
90
海沸山裂
- 成語拼音:
- hǎi fèi shān liè
- 成語解釋:
- 海水沸騰,山石崩裂。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亦作“海沸山搖”。
- 成語出處:
- 明 張鳳翼《紅拂記 髯客海歸》:“坐談間早辨龍蛇,把袖里乾坤做夢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發,空跌雙靴。”
-
91
火海刀山
- 成語拼音:
- huǒ hǎi dāo sh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極其危險和困難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京劇《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沖上前。”
-
92
號令如山
- 成語拼音:
- hào lìng rú shān
- 成語解釋:
- 指軍令嚴肅,不容更改
- 成語出處:
- 《宋史 岳飛傳》:“岳節使號令如山,若與之敵,萬無生理,不如往降。”
-
93
河山之德
- 成語拼音:
- hé shān zhī dé
- 成語解釋: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成語出處: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
94
舉鼎拔山
- 成語拼音:
- jǔ dǐng bá shān
- 成語解釋:
- 能將大鼎舉起,能將高山拔動。比喻力大氣壯。
- 成語出處:
- 明·張四維《雙烈記·虜驕》:“王基霸業今朝定,舉鼎拔山蓋世強。”
-
95
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 成語拼音:
- 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 成語解釋:
- 舊時俗語。強調人要改變習性是非常困難的。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徐老仆義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
96
江山如故
- 成語拼音:
- jiāng shān rú gù
- 成語解釋:
- 故:從前。高山大河面貌依舊。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泰和記·蘇子瞻泛游赤壁》:“嘆興亡,江山如故,何處覓曹郎。”
-
97
跨山壓海
- 成語拼音:
- kuà shān yā hǎi
- 成語解釋:
- 跨過高山,接近大海。喻勢力擴展。
- 成語出處: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下卷:“黨與既成,則連衡同惡,跨山壓海。”
-
98
開山祖師
- 成語拼音:
- kāi shān zǔ shī
- 成語解釋:
- 原為佛教用語;指最初創建寺院的和尚。
- 成語出處:
- 宋 劉克莊《詩話前集》:“歐公詩如昌黎,不當以詩論,本朝詩惟宛陵為開山祖師。”
-
99
昆山之玉
- 成語拼音:
- kūn shān zhī yù
- 成語解釋:
- 昆山:昆侖山。昆侖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秦·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
100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成語拼音: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