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描寫動物 (758個)

    421

    鸞鳴鳳奏

    成語拼音:
    luán míng fèng zòu
    成語解釋:
    彈奏演唱的美稱。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心事多違,彼此郁郁,鸞鳴鳳奏,久矣不聞。”
    422

    驢鳴狗吠

    成語拼音:
    lǘ míng gǒu fèi
    成語解釋:
    見“驢鳴犬吠”。
    成語出處:
    唐·張鷟《朝野僉載》第六卷:“唯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余驢鳴犬吠,聒耳而已。”
    423

    粒米狼戾

    成語拼音:
    lì mǐ láng lì
    成語解釋:
    谷粒撒得滿地都是。形容糧食充盈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樂歲,粒米狼戾。”
    424

    驢鳴犬吠

    成語拼音:
    lǘ míng quǎn fèi
    成語解釋:
    如同驢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語拙劣。
    成語出處:
    唐 張鷟《朝野僉載》第六卷:“唯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余驢鳴狗吠,聒耳而已。”
    425

    籠鳥檻猿

    成語拼音:
    lóng niǎo jiàn yuán
    成語解釋:
    籠中鳥檻中猿。比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人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后》詩:“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426

    驢年馬月

    成語拼音:
    lǘ nián mǎ yuè
    成語解釋:
    不可知的年月。
    成語出處:
    梁斌《紅旗譜》:“嚴志和聽濤他娘說得也有理,又說:‘吞了這口氣吧!過個莊稼日子,什么也別撲摸了。即便有點希望,又在那個驢年馬月呢?’”
    427

    鹿皮蒼璧

    成語拼音:
    lù pí cāng bì
    成語解釋:
    形容本末不相稱。
    成語出處:
    《漢書 食貨志下》:“上(漢武帝)與湯(張湯)既造白鹿皮幣,問異(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倉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
    428

    鸞飄鳳泊

    成語拼音:
    luán piāo fèng bó
    成語解釋:
    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后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峋嶁山》詩:“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拿虎螭。”
    429

    龍攀鳳附

    成語拼音:
    lóng pān fèng fù
    成語解釋:
    猶言攀龍附鳳。
    成語出處:
    明·李東陽《太白行》:“龍攀鳳附不自由,何乃棄君來事讎,危言逆耳誰為謀?”
    430

    龍盤鳳舞

    成語拼音:
    lóng pán fèng wǔ
    成語解釋: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氣象。
    成語出處:
    宋·方千里《西河·錢塘》詞:“都會地,東南王氣須記。龍盤鳳舞到錢塘,瑞煙回起。”
    431

    龍盤鳳逸

    成語拼音:
    lóng pán fèng yì
    成語解釋:
    喻懷才不遇。
    成語出處: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即聲譽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432

    龍蟠鳳翥

    成語拼音:
    lóng pán fèng zhù
    成語解釋:
    謂賢者遁世歸隱。
    成語出處:
    宋·蘇軾《水龍吟》詞:“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翥。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
    433

    六親不認

    成語拼音:
    liù qīn bù rèn
    成語解釋: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不認所有親屬。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不徇私情。
    成語出處:
    張天翼《萬仞約》:“那名堂一立,就六親不認了。”
    434

    鹿裘不完

    成語拼音:
    lù qiú bù wán
    成語解釋:
    比喻檢樸節儉。
    成語出處:
    《漢書·虞延傳》:“昔晏嬰輔齊,鹿裘不完。”
    435

    狼前虎后

    成語拼音:
    láng qián hǔ hòu
    成語解釋:
    前門趕走狼,后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成語出處:
    清·感惺《斷頭臺·黨爭》:“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樣憤難消。”
    436

    驢前馬后

    成語拼音:
    lǘ qián mǎ hòu
    成語解釋: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良價禪師》:“苦哉苦哉,今時人例皆如此,只是認得驢前馬后將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437

    鹿死不擇音

    成語拼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成語解釋:
    比喻只求能夠安身,并不選擇地方。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438

    鹿死不擇蔭

    成語拼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成語解釋:
    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成語出處:
    見“鹿死不擇音”。
    439

    鹿死誰手

    成語拼音:
    lù sǐ shuí shǒu
    成語解釋:
    鹿:獵取的對象。追鹿不知落入誰手。指政權不知落入誰人之手;后借指不知勝利歸屬何人。
    成語出處:
    《晉書 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440

    龍騰豹變

    成語拼音:
    lóng téng bào biàn
    成語解釋:
    喻議論風發,能言善辯。
    成語出處:
    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高談則龍騰豹變,下筆則煙飛霧凝。”
    * 描寫動物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