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比如的成語 (921個)

    501

    長枕大被

    成語拼音:
    cháng zhěn dà bèi
    成語解釋:
    喻兄弟友愛。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開元二年》:“上素友愛,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為長枕大被,與弟兄同寢。”
    502

    粗枝大葉

    成語拼音:
    cū zhī dà yè
    成語解釋:
    原指花草樹木的枝莖粗壯。原喻簡略或概括。現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認真、不細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又喻不周密、不詳細或喻粗略的輪廓。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8卷:“《書序》恐不是孔安國做,漢文粗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時文字。”
    503

    晨鐘暮鼓

    成語拼音:
    chén zhōng mù gǔ
    成語解釋: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鐘。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成語出處:
    宋 陸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休時。”
    504

    重整旗鼓

    成語拼音:
    chóng zhěng qí gǔ
    成語解釋: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喻失敗或受挫后;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成語出處: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505

    此中三昧

    成語拼音:
    cǐ zhōng sān mèi
    成語解釋: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
    成語出處:
    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
    506

    殘渣余孽

    成語拼音:
    cán zhā yú niè
    成語解釋:
    殘渣:剩余的渣滓;孽:妖孽;指壞人。殘存的壞人和惡勢力。喻在消滅或淘汰過程中剩下來的壞人。
    成語出處:
    《歷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隸主殘渣余孽被集中于南陽,故而南陽之俗是‘夸奢、上氣力、為商賈’,成為一個‘難制御’的地方。”
    507

    穿針引線

    成語拼音:
    chuān zhēn yǐn xiàn
    成語解釋:
    原指在男女之間進行的撮合;現常用來喻從中聯系、牽合、拉攏;使雙方接通關系。
    成語出處:
    明 周楫《西湖二集 吹鳳簫女誘東墻》:“萬乞吳二娘怎生做個方便,到黃府親見小姐詢其下落,做個穿針引線之人。”
    508

    尺澤之鯢

    成語拼音:
    chǐ zé zhī ní
    成語解釋:
    喻見識短淺的人。
    成語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509

    成竹在胸

    成語拼音: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語解釋: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510

    倒繃孩兒

    成語拼音:
    dào bēng hái ér
    成語解釋:
    繃: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嬰兒裹倒了。喻一向做慣了的事因一時疏忽而弄錯了。
    成語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晏公聞而笑曰:‘苗君竟倒繃孩兒矣。’”
    511

    道邊苦李

    成語拼音:
    dào biān kǔ lǐ
    成語解釋:
    喻庸才,無用之才。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12

    短兵相接

    成語拼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成語解釋:
    兵:武器。短兵:指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用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近距離地面對面搏斗。形容敵我相近;戰斗激烈。也喻進行針鋒相對的激烈斗爭。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歌 國殤》:“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513

    大吹大擂

    成語拼音:
    dà chuī dà léi
    成語解釋:
    吹:吹嗽叭;擂:打鼓。原指用勁地吹喇叭和敲鑼打鼓;表示慶賀。現喻大肆宣揚;過分地夸張或吹噓。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麗春堂》第四折:“賜你黃金千兩,香酒百瓶,就在麗春堂大吹大擂,做一個喜慶的筵席。”
    514

    地丑德齊

    成語拼音:
    dì chǒu dé qí
    成語解釋: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喻彼此條件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
    515

    大吹法螺

    成語拼音:
    dà chuī fǎ luó
    成語解釋:
    喻空口說大話。
    成語出處:
    《妙法蓮華經 序品》:“今佛世主,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516

    打草驚蛇

    成語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成語解釋: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后多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成語出處: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517

    疊床架屋

    成語拼音:
    dié chuáng jià wū
    成語解釋:
    床上疊床;屋上架屋。喻重復累贅。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518

    大處落墨

    成語拼音:
    dà chù luò mò
    成語解釋:
    畫畫或寫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筆墨;著意下功夫。也喻做事從大處著眼;抓住關鍵。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的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
    519

    洞察秋毫

    成語拼音:
    dòng chá qiū háo
    成語解釋: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鳥獸秋天身上新生的細毛,喻極其細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520

    倒裳索領

    成語拼音:
    dào cháng suǒ lǐng
    成語解釋: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成語出處:
    《鄧析子·無厚篇》:“驅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
    * 比如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