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泛的成語 (72個)
-
21
放言高論
- 成語拼音:
- fàng yán gāo lùn
- 成語解釋:
- 謂毫無顧忌地大發議論。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荀卿論》:“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
-
22
高談弘論
- 成語拼音:
- gāo tán hóng lùn
- 成語解釋:
-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實際的談論。
- 成語出處:
- 晉·袁宏《后漢記》第四卷:“嘗疾俗儒高談弘論,不切時務。”
-
23
官樣文章
- 成語拼音:
- guān yàng wén zhāng
- 成語解釋:
- 原指官場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現比喻徒具形式;擺擺樣子;沒有實際內容的文章、言詞或做法。
- 成語出處:
- 明 沈鯨《雙珠記 風鑒通神》:“~大手筆,衙官屈宋誰能匹。冀得鴻臚第一傳,平地雷轟聲霹靂。”
-
24
胡說八道
- 成語拼音:
- hú shuō bā dào
- 成語解釋:
- 指沒有根據;不負責任的亂說一氣。也作“胡說亂道”。
- 成語出處:
- 宋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
25
胡說亂道
- 成語拼音:
- hú shuō luàn dào
- 成語解釋:
- 亂編瞎說,胡說八道
- 成語出處: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語來,忍不得你這般胡說亂道。”
-
26
混為一談
- 成語拼音:
- hùn wéi yī tán
- 成語解釋:
- 混:攙雜。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說成是相同的。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并為一談。”
-
27
夸大其詞
- 成語拼音:
- kuā dà qí cí
- 成語解釋:
- 詞:言論。語言夸張;超過事實。
- 成語出處:
- 《宋史 王祖道傳》:“蔡京開邊,祖道欲乘時徼富貴,誘王江酋、楊晟免等使納士,夸大其辭。”
-
28
口中雌黃
- 成語拼音:
-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成語解釋:
- 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沫后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后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 成語出處:
- 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
29
驢唇不對馬嘴
- 成語拼音: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
30
驢唇馬嘴
- 成語拼音:
- lǘ chún mǎ z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前后矛盾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偃禪師》:“若是一般掠虛漢,食人涎唾,記得一堆一擔骨幢,到處逞驢唇馬嘴。”
-
31
論黃數白
- 成語拼音:
- lùn huáng shù bái
- 成語解釋:
- ①謂任意評論是非好壞。②點了黃金又數白銀。極言財富之多。
- 成語出處: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白不堪聽。”
-
32
拉三扯四
- 成語拼音:
- lā sān chě sì
- 成語解釋:
- 指談話或議論牽扯無關的人或事。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說,犯不著拉三扯四的。”
-
33
驢頭不對馬嘴
- 成語拼音:
-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同“驢唇不對馬嘴”。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
34
毛舉細故
- 成語拼音:
- máo jǔ xì gù
- 成語解釋: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加以責難或攻擊
- 成語出處:
- 《明史 葉向高傳》:“忠賢乃時毛舉細故,責向高以困之。”
-
35
漫無邊際
- 成語拼音:
- màn wú biān jì
- 成語解釋:
- 漫:不受約束;隨便;邊際:邊緣;界限。大水廣闊;一望無際。形容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邊。或指談話、寫文章等沒有中心;離題很遠。也作“茫無邊際、渺無邊際。”
- 成語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4章:“只向黎說了一些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話。”
-
36
牛頭不對馬嘴
- 成語拼音: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
37
貧嘴薄舌
- 成語拼音:
- pín zuǐ bó shé
- 成語解釋:
- 貧:嘮叨令人厭煩;貧嘴:絮絮叨叨;使人厭煩;薄舌;不忠厚;老實。形容人愛說話;言語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厭。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叵耐鄰里有一班蕩子弟,平日見王媼是個俏麗孤孀,閑常時倚門靠壁,不三不四,輕嘴薄舌的狂言挑撥。”
-
38
貧嘴賤舌
- 成語拼音:
- pín zuǐ jiàn shé
- 成語解釋:
- 指話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厭惡。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黛玉道:‘什么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
39
輕口薄舌
- 成語拼音:
- qīng kǒu báo shé
- 成語解釋:
- 見“輕嘴薄舌”。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這酸子輕口薄舌,專會做詞。”
-
40
欺人之談
- 成語拼音:
- qī rén zhī tán
- 成語解釋:
- 騙人的話。也作“欺人之論”。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你可曉得老爺是講理學的人,凡事有則有,無則無,從不作欺人之談的。”
* 浮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