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動式成語 (1030個)
-
21
班師回朝
- 成語拼音:
- bān shī huí cháo
- 成語解釋:
- 班:調回。調動出征的軍隊返回首都,指出征的軍隊勝利返回朝廷。
- 成語出處:
- 元 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師回朝,便當請功受賞。”
-
22
抱頭大哭
- 成語拼音:
- bào tóu dà kū
- 成語解釋:
- 形容非常傷心或很是感動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兩人抱頭大哭,哭了一場坐下。”
-
23
抱頭痛哭
- 成語拼音:
- bào tóu tòng kū
- 成語解釋:
- 指十分傷心或感動,抱頭大哭
- 成語出處: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四回:“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頭痛哭。”
-
24
奔走相告
- 成語拼音:
- bēn zǒu xiāng gào
- 成語解釋:
- 奔;走:跑。奔跑著互相轉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時;急迫地互相轉告有關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
25
觸景傷情
- 成語拼音:
- chù jǐng shāng qíng
- 成語解釋:
-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傷感之情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司戶自此赴任襄陽,一路上鳥啼花落,觸景傷情,只是想著盼奴。”
-
26
觸目駭心
- 成語拼音:
- chù mù hài xīn
- 成語解釋:
- 觸目:眼睛看到;駭:震驚。看見某種嚴重情況而內心震驚。形容事態嚴重,引起震動
- 成語出處:
- 清·黃宗羲《陳葵獻偶刻詩文序》:“觸目駭心,動成篇什,素所蓄積,于此焉發之。”
-
27
觸目驚心
- 成語拼音:
- chù mù jīng xīn
- 成語解釋:
-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眼睛看到;內心感到吃驚。形容事態嚴重;令人震驚。也作“怵目驚心”、“驚心怵目”。
- 成語出處:
- 清 林則徐《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
28
觸目儆心
- 成語拼音:
- chù mù jǐng xīn
- 成語解釋:
- 看到某種情況而引為儆戒。
- 成語出處:
- 清·林則徐《拿獲行動盜犯袁潰等審明定擬折》:“并將各犯首級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梟示,俾各觸目儆心。”
-
29
藏器待時
- 成語拼音:
- cáng qì dài shí
- 成語解釋:
- 器:用具,引伸為才能。比喻學好本領,等待施展的機會。
- 成語出處:
- 《周易 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
30
出奇制勝
- 成語拼音:
- chū qí zhì shèng
- 成語解釋:
- 奇:奇兵;計;制勝:奪取勝利。①原指作戰時運用奇兵或奇計;出敵人不意;制服敵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辦法獲勝。
- 成語出處:
- 唐 陸贄《論替換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廝養賤品,因時擾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堅殪敵之雄,出奇制勝之略。”
-
31
出死入生
- 成語拼音:
- chū sǐ rù shēng
- 成語解釋:
- ①從死亡里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 成語出處:
- 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
-
32
觸手生春
- 成語拼音: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
- 成語解釋:
- 一動手就轉成了春天,富有生機。形容技術高明神奇。
- 成語出處:
- 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然以杜韓與之比較,一則用力而不免痕跡,一則不用力而觸手生春:此仙與人之別也。”
-
33
打草驚蛇
- 成語拼音:
- dǎ cǎo jīng shé
- 成語解釋:
-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后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 成語出處:
-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
34
大驚失色
- 成語拼音:
- dà jīng shī sè
- 成語解釋:
-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
35
多勞多得
- 成語拼音:
- duō láo duō dé
- 成語解釋:
- 多勞動多受益,不勞動不得食
- 成語出處: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
36
登木求魚
- 成語拼音:
- déng mù qiú yú
- 成語解釋:
-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 成語出處:
- 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
-
37
點石成金
- 成語拼音:
- diǎn shí chéng j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 成語出處: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孟浩然》:“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
-
38
睹物思人
- 成語拼音:
- dǔ wù sī rén
- 成語解釋:
- 睹:看見。看到離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東西;就聯想或懷念起這個人。常用于對死者的追思。
- 成語出處:
- 唐 斐铏《傳奇 顏濬》:“貴妃贈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
39
打鴨驚鴛
- 成語拼音:
- dǎ yā jīng yuān
- 成語解釋:
- 見“打鴨驚鴛鴦”。
- 成語出處:
- 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則怕打鴨驚鴛,打草驚蛇。”
-
40
得魚忘筌
- 成語拼音:
- dé yú wàng quán
- 成語解釋:
-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連動式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