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ABAC式的成語 (1450個)

    241

    獨清獨醒

    成語拼音:
    dúu qīng dú xǐng
    成語解釋:
    獨自清白,獨自覺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242

    多情多義

    成語拼音:
    duō qíng duō yì
    成語解釋:
    指重情誼
    成語出處:
    《品花寶鑒》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個熱心腸、多情多義的人。”
    243

    遞勝遞負

    成語拼音:
    dì shèng dì fù
    成語解釋:
    指勝負交替
    成語出處:
    清 薛福成《中興敘略上》:“環寇之師且十萬,遞勝遞負,無寸尺功。”
    244

    獨是獨非

    成語拼音:
    dú shì dú fēi
    成語解釋:
    指不采納眾議,是與非自己說了算,獨斷專行。
    成語出處:
    《舊唐書 忠義傳上 王義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后庶績咸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圣旨。”
    245

    遞興遞廢

    成語拼音:
    dì xīng dì fèi
    成語解釋:
    謂有興有廢。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亂,然后天子利天下。國君利國,官長利官,此國所以遞興遞廢也,亂難之所時作也。”
    246

    多嘴多舌

    成語拼音:
    duō zuǐ duō shé
    成語解釋:
    指嘴多,不該說而說
    成語出處: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難走一日,快與我行動些。”
    247

    而今而后

    成語拼音:
    ér jīn ér hòu
    成語解釋:
    而:語助詞。從今以后。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 恃君覽 長利》:“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舊唐書 盧藏用傳》:“而今而后,焚蓍龜,毀律歷,廢六合,斥五行,浩然清慮,則將奚若?”
    248

    惡聲惡氣

    成語拼音:
    è shēng è qì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語氣很兇狠,態度粗暴。
    成語出處: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小不順眼,還要發脾氣,惡聲惡氣地罵人,也罵雞和豬和牛。”
    249

    惡衣惡食

    成語拼音:
    è yī è shí
    成語解釋: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50

    匪夷匪惠

    成語拼音:
    fěi jí fěi huì
    成語解釋: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備這兩位賢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駕馭的人。
    成語出處:
    《舊唐書·司空圖傳》:“匪夷匪惠,難居公正之明;載省載思,當徇棲衡之志,可放還山。”
    251

    非親非故

    成語拼音:
    fēi qīn fēi gù
    成語解釋:
    故:老友。不是親屬,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沒有什么關系。
    成語出處:
    唐 劉肅《大唐新語 剛正》:“臣必以韋擢與盜非親非故,故當以貨求耳。”
    252

    匪石匪席

    成語拼音:
    fěi shí fěi xí
    成語解釋:
    不是石,不是席。意為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堅定,永不變心。
    成語出處:
    《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253

    吠形吠聲

    成語拼音:
    fèi xíng fèi shēng
    成語解釋:
    比喻跟在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成語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254

    吠影吠聲

    成語拼音:
    fèi yǐng fèi shēng
    成語解釋:
    吠:狗叫;影:身影;影子。一條狗看見生人叫起來;很多狗聽到叫聲也跟著叫起來。比喻不察真情;跟著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管子傳》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無之,乃反吠影吠聲。”
    255

    附影附聲

    成語拼音:
    fù yǐng fù shēng
    成語解釋:
    盲目附和。
    成語出處:
    清·鈕琇《觚剩·惠士陳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時……始覺說癡說夢,無非附影附聲。”
    256

    佹得佹失

    成語拼音:
    guǐ dé guǐ shī
    成語解釋: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
    成語出處:
    王闿運《銅官行寄章壽麟題舊感圖》詩:“憑君莫話艱難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257

    亙古亙今

    成語拼音:
    gèn gǔ gèn jīn
    成語解釋:
    亙:橫貫。指貫串古今,從古到今
    成語出處: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若解向里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不是此道,亙古亙今,無終無始。”
    258

    各就各位

    成語拼音:
    gè jiù gè wèi
    成語解釋:
    各自到自己的崗位上
    成語出處:
    徐遲《漢水橋頭》:“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擺好了陣勢。”
    259

    公是公非

    成語拼音:
    gōng shì gōng fēi
    成語解釋:
    公認的是非。
    成語出處:
    唐·劉禹錫《天論上》:“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賞,違之必罰。”
    260

    歸十歸一

    成語拼音:
    guī shí guī yī
    成語解釋:
    謂有條有理。
    成語出處:
    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
    * ABAC式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