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ABCC式 (1450個)

    521

    一晦一明

    成語拼音:
    yī huì yī míng
    成語解釋:
    一暗一明。常指晝夜循環。
    成語出處:
    《莊子·田子方》:“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訓》:“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緒。”
    522

    一舉一動

    成語拼音:
    yī jǔ yī dòng
    成語解釋: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所有的行動。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著力。”
    523

    一夔一契

    成語拼音:
    yī kuí yī qì
    成語解釋:
    夔契都是舜時賢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輔。
    成語出處:
    宋·石介《慶歷圣德頌》詩:“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實賚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詩:“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524

    一口一聲

    成語拼音:
    yī kǒu yī shēng
    成語解釋:
    猶口口聲聲。
    成語出處:
    《金瓶梅詞話》第七回:“西門慶那里肯,一口一聲只叫‘姑娘請受禮。’”
    525

    一龍一蛇

    成語拼音:
    yī lóng yī shé
    成語解釋:
    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成語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樞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
    526

    一龍一豬

    成語拼音:
    yī lóng yī zhū
    成語解釋:
    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
    唐 韓愈《符讀書城南》詩:“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龍一豬。”
    527

    溢美溢惡

    成語拼音:
    yì měi yì lè
    成語解釋:
    溢:水滿外流,引伸為過度。過分夸獎,過分指責。
    成語出處:
    《莊子·人世間》:“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528

    倚門倚閭

    成語拼音:
    yǐ mén yǐ lǚ
    成語解釋:
    閭:古代里巷的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迫切心情。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529

    有憑有據

    成語拼音:
    yǒu píng yǒu jù
    成語解釋:
    既有憑證,又有依據。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有憑有據,須不是你自輕自賤。”
    530

    一噴一醒

    成語拼音:
    yī pēn yī xǐng
    成語解釋:
    原指斗雞用水噴,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動督促。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531

    予取予奪

    成語拼音:
    yǔ qǔ yǔ duó
    成語解釋:
    見“予取予攜”。
    成語出處:
    秦牧《拳頭海岸》:“許多被目為可以予取予奪地得到財富的海岸,一處處都伸出了拳頭來,變成了‘拳頭海岸’。”
    532

    一丘一壑

    成語拼音:
    yī qiū yī hè
    成語解釋:
    丘:土山;壑:山溝。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成語出處:
    《漢書 敘傳上》:“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端委廟堂,使百官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533

    一琴一鶴

    成語拼音:
    yī qín yī hè
    成語解釋:
    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成語出處:
    《宋史 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534

    予取予求

    成語拼音:
    yú qǔ yú qiú
    成語解釋:
    予:我。原指從我這里取,從我這里求(財物)。后指任意索取。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535

    予取予攜

    成語拼音:
    yǔ qǔ yǔ xié
    成語解釋:
    從我處掠取。
    成語出處:
    梁啟超《克林威爾傳》第五章:“今且凍餓委溝壑,所馀更何長物之與有?予取予攜,公等自為之!”
    536

    疑神疑鬼

    成語拼音:
    yí shén yí guǐ
    成語解釋:
    形容神經過敏;總是沒有根據地胡亂猜疑。
    成語出處:
    明 徐光啟《欽奉明旨條畫屯田疏》:“蓋妄信流傳謂戾氣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537

    一生一世

    成語拼音:
    yī shēng yī shì
    成語解釋:
    一輩子。
    成語出處: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試窘》:“這樣一撞,就撞著了,才使得。不然~也只是這樣嘴巴骨。”
    538

    一死一生

    成語拼音:
    yī sǐ yī shēng
    成語解釋:
    指有關生死的關鍵時刻。
    成語出處:
    《史記·汲鄭列傳》:“太史公曰: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539

    永生永世

    成語拼音:
    yǒng shēng yǒng shì
    成語解釋:
    永遠。
    成語出處:
    曹禺《人的悲劇》:“我現在就給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敵人!”
    540

    有聲有色

    成語拼音:
    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語解釋:
    既有聲音;又有色澤。形容表演或說話十分生動、精彩。
    成語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記》:“其意從謂世之有聲有色者,未有不爭而得,亦未有不終磨滅者。”
    * ABCC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