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開頭 (1494個)
-
321
覆車之轍
- 成語拼音:
- fù chē zhī zhé
- 成語解釋:
- 覆車:翻車;轍: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晉書·李專美傳》:“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以賞無賴之軍,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
322
放達不羈
- 成語拼音:
- fàng dá bù jī
- 成語解釋:
- 縱放曠達,不受拘束。
- 成語出處:
- 《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盧柟]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羈,不輕財傲物之志。”
-
323
放誕不羈
- 成語拼音:
- fàng dàn bù jī
- 成語解釋:
- 見“放蕩不羈”。
- 成語出處:
- 《太平廣記》卷二一○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王濛》:“王濛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庚翼,丹青甚妙,頗希高遠。”
-
324
放誕不拘
- 成語拼音:
- fàng dàn bù jū
- 成語解釋:
- 見“放蕩不羈”。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韓退處士,絳州人,放誕不拘,浪跡秦晉間,以詩自名。”
-
325
放刁把濫
- 成語拼音:
- fàng diāo bǎ làn
- 成語解釋:
- 謂刁難敲詐,胡作非為。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一回:“他父親王砉是東京大戶,專一打點衙門,擸唆結訟,放刁把濫,排陷良善,因此人都讓他些個。”
-
326
負德背義
- 成語拼音:
- fù dé bèi yì
- 成語解釋:
- 猶言負恩背義。
- 成語出處:
- 《東周列國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國媚楚,使子之君,負德背義,自召干戈,禍及民社。”
-
327
扶顛持危
- 成語拼音:
- fú diān chí wēi
- 成語解釋:
- 顛:倒,傾倒;持:握,把握。指能夠挽回顛危的局面。
- 成語出處:
- 宋·秦觀《賀孫中丞啟》:“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間氣,為世直儒;力足以扶顛持危,器足以致遠任重。”
-
328
放蕩馳縱
- 成語拼音:
- fàng dàng chí zòng
- 成語解釋:
- 馳:亂跑。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游蕩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近來仗著祖母的溺愛,父母亦不能十分嚴緊拘管,更覺放蕩馳縱,任性恣情,最不喜務正。”
-
329
扶東倒西
- 成語拼音:
- fú dōng dǎo xī
- 成語解釋:
- 扶:扶持,攙扶。比喻隨他人的意志轉移,自己沒主見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31卷:“張魏公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不全曉事,扶得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里,忘了那里。”
-
330
負德辜恩
- 成語拼音:
- fù dé gū ēn
- 成語解釋:
- 辜負了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 成語出處:
- 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
331
負德孤恩
- 成語拼音:
- fù dé gū ēn
- 成語解釋:
- 缺少恩義。
- 成語出處:
- 宋·李覯《閔雨詩》:“安知愚下鬼,負德孤恩難制指,弄天之權侮人命。”
-
332
封刀掛劍
- 成語拼音:
- fēng dāo guà j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運動員結束競技生涯,不再參加正式比賽。
- 成語出處:
- 《羊城晚報》1984.8.25:“中國女排完成‘三連冠’偉業之后,隊伍將作小的調整。據悉二十七歲的老大姐周曉蘭和隊長張蓉芳將要封刀掛劍。”
-
333
鳧短鶴長
- 成語拼音:
- fú duǎn hè cháng
- 成語解釋:
- 鳧脛短鶴脛長。長短不齊。泛指馀缺不齊。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喬牌兒》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鳧短鶴長不能走。”
-
334
赴東海而死
- 成語拼音:
- fù dōng hǎi ér sǐ
- 成語解釋:
- 赴:往,去。跳進東海淹死。形容決心很大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彼則肆然而為帝,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
-
335
負地矜才
- 成語拼音:
- fù dì jīn cái
- 成語解釋:
- 謂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負驕矜。
- 成語出處:
- 《南史·蔡凝傳》:“他日,后主謂吏部尚書蔡徵曰:‘蔡凝負地矜才,無所用也。’”
-
336
焚典坑儒
- 成語拼音:
- fén diǎn kēng rú
- 成語解釋:
- 見“焚書坑儒”。
- 成語出處:
-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秦皇獨霸諸侯城,焚典坑儒喪圣文。”
-
337
付東流
- 成語拼音:
- fù dōng liú
- 成語解釋:
- 付:交給;東流:向東的河流。扔在東流的江河里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往常個侍衾裯,都做了付東流。”
-
338
飛遁離俗
- 成語拼音:
- fēi dùn lí sú
- 成語解釋:
- 飛遁:指隱退。指隱退而遠離塵俗。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七啟》:“隱居大荒之庭,飛遁離俗。”
-
339
肥遁鳴高
- 成語拼音:
- féi dùn míng gāo
- 成語解釋:
- 退隱避世,自以為清高
- 成語出處: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第六回:“昨兒聽先生鄙薄那肥遁鳴高的人,說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
340
罰當其罪
- 成語拼音:
- fá dāng qí zuì
- 成語解釋:
- 罰:處罰,懲罰。所作處罰和所犯罪行相當
- 成語出處:
- 唐·王方慶《魏鄭公諫錄·對百官應有堪用者》:“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
* F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