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X開頭 (2068個)

    441

    下筆有神

    成語拼音:
    xià bǐ yǒu shén
    成語解釋:
    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筆如神”、“下筆如有神”。
    成語出處:
    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442

    行不由西州路

    成語拼音:
    xíng bù yóu xī zhōu lù
    成語解釋:
    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懷念故人,悲悼亡友
    成語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
    443

    瑕不掩瑜

    成語拼音:
    xiá bù yǎn yú
    成語解釋:
    瑕:玉上的斑點;瑜:玉的光彩。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444

    瑕不掩玉

    成語拼音:
    xiá bù yǎn yù
    成語解釋:
    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成語出處: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四卷:“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玉。”
    445

    心不由意

    成語拼音:
    xīn bù yóu yì
    成語解釋:
    謂不出于本意。
    成語出處:
    《紅樓夢》第七二回:“那彩霞之母滿心縱不愿意,見風姐親自和他說,何等體面,便心不由意的滿口應了出去。”
    446

    瑕不揜瑜

    成語拼音:
    xiá bù yǒu yú
    成語解釋:
    見“瑕不掩瑜”。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447

    邪不壓正

    成語拼音:
    xié bù yā zhèng
    成語解釋:
    不正當的、不正派的壓不倒正當的、正派的事物。
    成語出處:
    曹禺《我對戲劇創作的希望》:“就是邪不壓正嘛,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勝利!”
    448

    心不由主

    成語拼音:
    xīn bù yóu zhǔ
    成語解釋:
    為情感所激動,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成語出處: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 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
    449

    信不由衷

    成語拼音:
    xìn bù yóu zhōng
    成語解釋:
    信:誠實;衷:內心。誠實不是出于內心。比喻假意敷衍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信不由衷,質無益也。”
    450

    喜不自禁

    成語拼音:
    xǐ bù zì jīn
    成語解釋:
    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形容極其高興
    成語出處:
    梁實秋《槐園夢憶》:“季淑就駐足而觀,喜不自禁。”
    451

    興波作浪

    成語拼音:
    xīng bō zuò làng
    成語解釋:
    興:掀起;作:興起。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7回:“你是誰?在此興波作浪?”
    452

    薛卞之門

    成語拼音:
    xuē biàn zhī mén
    成語解釋:
    薛:古代善于鑒定刀劍的薛燭;卞:指發現寶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鑒賞人才的人
    成語出處: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
    453

    先辨淄澠

    成語拼音:
    xiān biàn zī miǎn
    成語解釋:
    淄澠:山東水名,二水味道不同,合流后不易分辨。事先辨別二水的味道。比喻物極必反其源
    成語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仲尼》:“口將爽者,先辨淄澠。”
    454

    學不沾洽

    成語拼音:
    xué bù zhān qià
    成語解釋:
    沾洽:雨水沾足,淵博。學識不夠淵博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許慈傳》:“雖學不沾洽,然卓犖強識。”
    455

    行不知往

    成語拼音:
    xíng bù zhī wǎng
    成語解釋:
    行:走。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指行動不能自主,只能聽任自然擺布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故行不知往,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強陽氣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456

    下坂走丸

    成語拼音:
    xià bǎn zǒu wán
    成語解釋:
    在山坡上往下滾彈丸。比喻順勢無阻,敏捷而無停滯。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高祖紀一》:“則邊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
    457

    雪恥報仇

    成語拼音:
    xuě chǐ bào chóu
    成語解釋:
    雪:洗掉。洗掉恥辱,打擊仇敵。亦作“報仇雪恥”。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
    458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成語出處: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459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俏皮話·驢辯》:“然則秀才們,看得兩卷書,何以便要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460

    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
    成語出處:
    魯迅《諺語》:“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
    * X開頭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