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百一的成語 (100個)
-
81
人一己百
- 成語拼音:
- rén yī jǐ bǎi
- 成語解釋:
-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82
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 成語拼音:
-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
- 成語解釋:
- 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過理》:“宋王大悅,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堂上已應,堂下盡應。門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
-
83
瑜百瑕一
- 成語拼音:
- yú bǎi xiá y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優點多而缺點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 成語出處: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觀玩全書,瑜百瑕一,津逮來學,誠為有裨。”
-
84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成語拼音:
- yī rén shàn shè,bǎi fū jué shí
- 成語解釋:
- 古諺語,意思是為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比喻凡事為首者倡導于前,則其眾必起而效之。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
85
一笑百媚
- 成語拼音:
- yī xiào bǎi mèi
- 成語解釋:
- 形容美人的笑態。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86
百無失一
- 成語拼音:
- bǎi wú shī yī
- 成語解釋:
- 百: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
87
一了百了
- 成語拼音:
- yī liǎo bǎi liǎo
- 成語解釋:
- 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后;其余有關的事情也跟著了結。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八卷:“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也。”
-
88
有百害而無一利
- 成語拼音:
- yǒu 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
- 成語解釋:
- 百害:泛指許多壞處。有許多壞處,沒有一點好處
- 成語出處:
-
89
愛民如子
- 成語拼音:
- ài mín rú zǐ
- 成語解釋:
- 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
90
布衣黔首
- 成語拼音:
- bù yī qián shǒu
- 成語解釋:
- 布衣:稱呼平民;黔首:戰國及秦代稱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黔首。”
-
91
東征西怨
- 成語拼音:
- dōng zhēng xī yuàn
- 成語解釋:
- 語本《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謂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后因以“東征西怨”謂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 成語出處:
- 語出《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
92
鯨吸牛飲
- 成語拼音:
- jīng xī niú yǐn
- 成語解釋:
- 鯨吸:像鯨魚吸水一樣。如鯨吸百川,似牛飲池水。比喻放量狂飲。
- 成語出處: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四卷:“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飲如長鯨吸百川。:
-
93
南郭處士
- 成語拼音:
- nán guō chǔ shì
- 成語解釋:
-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后用以比喻無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數的人。參見“濫竽充數”。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
94
視民如傷
- 成語拼音:
- shì mín rú shāng
- 成語解釋:
- 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
-
95
世態炎涼
- 成語拼音:
- shì tài yán liáng
- 成語解釋:
- 涼:冷淡。指舊社會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
- 成語出處:
- 宋 文天祥《杜架閣》:“世態炎涼甚,交情貴賤分。”
-
96
太平無象
- 成語拼音:
- tài píng wú xiàng
- 成語解釋:
- 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無象”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
- 成語出處:
- 《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
97
萬民涂炭
- 成語拼音:
- wàn mín tú tàn
- 成語解釋:
- 涂:泥淖;炭:炭火。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
-
98
為淵驅魚
- 成語拼音:
- wèi yuān qū yú
- 成語解釋:
-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99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成語拼音:
-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
- 成語解釋: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于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 成語出處:
-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眾人都道說那里話,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是因奸殺命的事,既犯到官,還有活命的嗎。”
-
100
魚肉鄉里
- 成語拼音:
- yú ròu xiāng lǐ
- 成語解釋:
-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仲長統傳》:“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 關于一百一的成語 形容一百一的成語 描述一百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