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上不下的成語 (51個)
-
21
不葷不素
- 成語拼音:
- bù hūn bù sù
- 成語解釋:
- 葷:指魚肉類食品。形容不上不下,不成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6回:“教他奴才好藉口,你放在家里,不葷不素,當做甚么人兒看成?”
-
22
鄙于不屑
- 成語拼音:
- bǐ yú bù xiè
- 成語解釋:
- 鄙:粗俗卑鄙。不屑:認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顧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賤,叫人看不上眼。
- 成語出處:
-
23
接不上茬
- 成語拼音:
- jiē bù shàng chá
- 成語解釋:
- 接不上別人的話頭說話,指不能繼續下去
- 成語出處:
-
24
上梁不正下梁歪
- 成語拼音: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 成語解釋:
- 上梁:指上級或長輩。比喻在上的人行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著做壞事。
- 成語出處:
- 晉 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
-
25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成語拼音: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
- 成語解釋: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
-
26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 成語拼音: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
27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成語拼音: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
- 成語解釋:
- 知:曉得,知道。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至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
28
無天于上,無地于下
- 成語拼音:
-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
- 成語解釋:
- 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
- 成語出處:
- 《尉繚子 武議》:“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主於后,無敵於前。”
-
29
梁上君子
- 成語拼音:
- liáng shàng jūn zǐ
- 成語解釋:
-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竊賊。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脫離實際的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陳寔傳》:“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
30
兵不由將
- 成語拼音:
- bīng bù yóu ji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下級不服從上級的指揮。
- 成語出處:
- 明·徐渭《續英烈傳》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風大呼縱擊。南兵亂慌慌,只覺風聲皆兵,哪里還敢戀戰。遂兵不由將,將不顧兵,各各奔潰。”
-
31
斷手續玉
- 成語拼音:
- duān shóu xù yù
- 成語解釋:
- 斷:砍下;續:接上。砍下手來再接上一塊玉。比喻得不償失。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禍。”
-
32
季孟之間
- 成語拼音:
- jì mèng zhī jiān
- 成語解釋:
- 這里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勢力最大的季氏和勢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
-
33
批鱗請劍
- 成語拼音:
- pī lín qǐng jiàn
- 成語解釋:
- 漢成帝時,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見《漢書·朱云傳》。后以“批鱗請劍”謂敢于直言犯上請斬巨奸。
- 成語出處:
- 漢成帝時,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見《漢書·朱云傳》。
-
34
不相上下
- 成語拼音: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成語解釋:
- 上下:比喻高低、好壞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 成語出處:
- 唐 陸龜蒙《蠹化》:“翳葉仰嚙,如饑蠶之速,不相上下。”
-
35
工力悉敵
- 成語拼音:
- gōng lì xī dí
- 成語解釋:
-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藝術方面的造詣不分高低。
- 成語出處:
-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
-
36
伯仲之間
- 成語拼音: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成語解釋:
-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
37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成語拼音:
- qí féng duì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 成語解釋: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4回:“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38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成語拼音:
- qí féng dí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 成語解釋: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成語出處:
- 清·無名氏《說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大戰三十余合。”
-
39
上氣不接下氣
- 成語拼音: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 成語出處: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40
無大無小
- 成語拼音:
- wú dà wú xiǎo
- 成語解釋:
- ①無論大小。謂舉國上下。②不分年長年幼、輩份大輩份小。
- 成語出處:
- 《周書·文帝紀上》:“公昔居管轄,恩信著聞,今無大無小,藏愿推奉。”
* 關于不上不下的成語 形容不上不下的成語 描述不上不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