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不得不的成語 (385個)

    261

    重德

    成語拼音:
    zhòng dé bù bào
    成語解釋:
    重德:大德;報:報答。指對人施恩德太大,到相應的報答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鄭世家》:“假曰:‘重德報,誠然哉!’”
    262

    壯夫

    成語拼音:
    zhuàng fū bù wéi
    成語解釋:
    壯夫:具有雄心壯志的人,指成年人。成年人是做的。指事情輕微細小,一做
    成語出處:
    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為也。’”
    263

    真金怕火來燒

    成語拼音: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
    成語解釋: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經起實踐檢驗,怕任何非議
    成語出處:
    郭沫若《相見以誠》:“有誠便能有勇,所謂‘真金怕火來燒’。”
    264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成語拼音: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成語解釋:
    富貴人家酒肉多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成語出處: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65

    眾叛親離

    成語拼音:
    zhòng pàn qīn lí
    成語解釋:
    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陷于孤立;人心。叛:背叛;離:離開;背。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266

    眾散親離

    成語拼音:
    zhòng sàn qīn lí
    成語解釋:
    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人心
    成語出處:
    《晉書·慕容垂傳》:“淮南之敗,眾散親離,而垂侍衛圣躬,誠可志。”
    267

    自討沒趣

    成語拼音:
    zì tǎo méi qù
    成語解釋:
    做事當,反使自己難堪窘迫。
    成語出處:
    葉圣陶《孤獨》:“他立刻覺剛才對于孩子的要求沒有意思,只過自討沒趣罷了。”
    268

    置之死地而后快

    成語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成語解釋:
    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腸狠毒。
    成語出處:
    宋 蘇舜欽《答韓持國書》:“被廢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269

    止足之戒

    成語拼音:
    zhǐ zú zhī jiè
    成語解釋:
    止:懂適可而止;足:知道滿足;戒:戒心。指要以知止和知足為戒,知滿足
    成語出處:
    南朝·梁·任葷《王文憲集·序》:“安以歲暮之期,申以止足之戒。”
    270

    青山在,愁沒柴燒

    成語拼音: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成語解釋:
    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姑娘身上大好,還自己開解著些。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271

    青山在,怕沒柴燒

    成語拼音: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成語解釋:
    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成語出處: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留青山在,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任所,便好了。”
    272

    黯然失色

    成語拼音:
    àn rán shī sè
    成語解釋:
    黯然:昏暗的樣子;失色:失去光澤。原指心情沮喪;臉色難看。形容相比之下顯暗淡無光。有時也形容心情好。
    成語出處:
    清 冒襄《影梅庵憶語》:“頓使《會真》、《長恨》等篇黯然失色。”
    273

    斑駁陸離

    成語拼音:
    bān bó lù lí
    成語解釋:
    斑駁: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其它顏色;顯花花搭搭的;陸離:參差一的樣子。形容顏色雜亂一的樣子。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駁陸離其上下。”
    274

    閉口無言

    成語拼音:
    bì kǒu wú yán
    成語解釋:
    閉住嘴巴言語。形容對事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覺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參見“閉口言”。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關勝連忙答禮,閉口無言,手腳無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五回:“一席話說朱博如閉口無言,只別去。”
    275

    勞而獲

    成語拼音:
    bù láo ér huò
    成語解釋:
    獲:獲。自己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勞而”。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勞而也。”
    276

    巴蛇吞象

    成語拼音:
    bā shé tūn xiàng
    成語解釋:
    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足,貪無厭
    成語出處: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277

    兵未血刃

    成語拼音:
    bīng wèi xuě rèn
    成語解釋:
    猶兵血刃。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勝利。
    成語出處: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 杜甫與嚴武》:“高適是肅宗所任命的統帥,永王為地方兵力所擊敗身死之后,高適兵未血刃而罷。”
    278

    屑毀譽

    成語拼音:
    bù xiè huǐ yù
    成語解釋:
    屑:,表示輕視態度;毀譽:毀謗和贊譽。指理睬別人的毀謗或贊譽。
    成語出處:
    《后漢書 馬廖傳》:“盡心納忠,屑毀譽。
    279

    屑一顧

    成語拼音:
    bù xiè yī gù
    成語解釋:
    屑:認為愿意做或愿意接受;一顧:看一下。一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起。
    成語出處: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而伊尹屑一顧視焉。”
    280

    鄙于

    成語拼音:
    bǐ yú bù xiè
    成語解釋:
    鄙:粗俗卑鄙。屑:認為(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一顧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賤,叫人看上眼。
    成語出處:
    * 關于不得不的成語 形容不得不的成語 描述不得不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