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言不語的成語 (66個)
-
61
支吾其辭
- 成語拼音:
- zhī wū qí cí
- 成語解釋:
- 支吾:言辭不清。指言語含糊,搪塞應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實情
- 成語出處:
- 葉圣陶《秋》:“她心里固然不舒服,臉上卻不好意思發作,便支吾其辭說忘了。”
-
62
寸陰是競
- 成語拼音:
- cùn yīn shì jìng
- 成語解釋:
- 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是:文言助詞,用在動詞與賓語之間,起把賓語提前的作用;競:爭取。一寸光陰也應當爭取,不能浪費。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
63
惟口起羞
- 成語拼音:
- wéi kǒu qǐ xiū
- 成語解釋:
- 謂言語不慎,招致羞辱。
- 成語出處:
- 《尚書·說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
64
乍同乍異
- 成語拼音:
- zhà tóng zhà yì
- 成語解釋:
- 乍:忽然;同:一樣;異:不同。一會同意,一會不同意,形容言語或態度變化太快
- 成語出處:
- 《鬼谷子·飛坩》:“其說辭也,乍同乍異。”
-
65
拂袖而去
- 成語拼音:
- fú xiù ér qù
- 成語解釋: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66
莫可名狀
- 成語拼音:
- mò kě míng zhuàng
- 成語解釋:
-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復雜微妙,無法描述。
- 成語出處:
- 明 劉基《松風閣記》:“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
* 關于不言不語的成語 形容不言不語的成語 描述不言不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