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使用的成語 (60個)
-
21
投機倒把
- 成語拼音:
- tóu jī dǎo bǎ
- 成語解釋:
- 指利用時機;使用違法手段擾亂市場;牟取暴利。投機:利用時機鉆空子。
- 成語出處:
- 浩然《艷陽天》第47章:“投機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條文的事情,彎彎繞那家伙能干這樣傻事?”
-
22
襲人故智
- 成語拼音:
- xí rén ɡù zhì
- 成語解釋:
- 襲:因襲,套用。智:指計算。套用別人使用過的計策。
- 成語出處:
-
23
因襲陳規
- 成語拼音:
- yin xi chen gui
- 成語解釋:
- 沿用老規章。因襲:繼續使用。陳規:過時了的規章制度。
- 成語出處:
-
24
一張一弛
- 成語拼音:
- yī zhāng yī chí
- 成語解釋:
- 張:緊張;拉緊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傳周文王和周武王處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樣;有拉緊的時候;有放松的時候。用來比喻工作的緊松、生活的勞逸要合理安排;適當地調節。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雜記下》:“張而不馳,文武弗能也;馳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25
兵不厭詐
- 成語拼音:
- bīng bù yàn zhà
- 成語解釋:
- 詐:蒙騙。用兵作戰可以經常使用偽裝;以迷惑對方。在兵法中被稱作詐。比喻在作戰時戰勝敵人;要靠謀略。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
26
拔刀相助
- 成語拼音:
- bá dāo xiāng zhù
- 成語解釋:
- 拔刀幫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見義勇為。常與“路見不平”搭配使用。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連環記》第四折:“連李肅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27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成語拼音: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28
白頭如新
- 成語拼音:
- bái tóu rú xīn
- 成語解釋:
- 白頭:頭發白了;引申為時間久長;新:新交。從相識至頭發白了;還同新交的朋友一樣。意謂相知不深。常與“傾蓋如故”搭配使用。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
29
大斗小秤
- 成語拼音:
- dà dǒu xiǎo chèng
- 成語解釋:
- 秤:稱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標準的斗收進,小于標準的秤出,進行盤剝克扣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盜詐偽、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燒舂銼之苦。”
-
30
放刁撒潑
- 成語拼音:
- fàng diāo sā pō
- 成語解釋:
- 放:使用;刁:無賴,刁滑;撒潑:蠻不講理。指使用刁鉆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極不講理。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俺兩個全仗俺父親的虎威,拿粗挾細,揣歪捏怪,幫閑鉆懶,放刁撒潑。”
-
31
非刑逼拷
- 成語拼音:
- fēi xíng bī kǎo
- 成語解釋:
- 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 成語出處:
-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他非刑逼拷,打死平民,納賄詐財。”
-
32
非刑吊拷
- 成語拼音:
- fēi xíng diào kǎo
- 成語解釋:
- 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我實不曾為盜,你們非刑吊拷,務要我招認。”
-
33
非刑拷打
- 成語拼音:
- fēi xíng kǎo dǎ
- 成語解釋:
- 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 成語出處:
- 羅廣斌《紅巖》第15章:“在渣滓洞對江姐進行非刑拷打,很顯然,這是敵人瘋狂的報復!”
-
34
揮毫命楮
- 成語拼音:
- huī háo mìng chǔ
- 成語解釋:
- 毫:毛筆;命:使用;楮:木名,可造紙,借指紙。指開始寫作
- 成語出處:
- 明·袁宏道《瓶花齋集·答王百谷》:“方且揮毫命楮,恣意著述,每一篇成,跳躍大呼,若狂若顛。”
-
35
金不換
- 成語拼音:
- jīn bù huàn
- 成語解釋:
- 即使用金子來也不換,形容極為可貴
- 成語出處: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36
軍不厭詐
- 成語拼音:
- jūn bù yàn zhà
- 成語解釋:
- 厭:厭棄,排斥;詐:蒙騙。用兵作戰時當盡量使用欺詐等計謀來迷惑敵人
- 成語出處:
- 春秋·楚·孫武《孫子兵法·計篇》:“兵者,詐道也。”李筌注:“軍不厭詐。”
-
37
十八般武藝
- 成語拼音:
- shí bā bān wǔ yì
- 成語解釋:
-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②比喻多種技能。
- 成語出處:
- 元 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叉。”
-
38
事半功倍
- 成語拼音:
- shì bàn gōng bèi
- 成語解釋:
- 使用一半的力卻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費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39
耍手腕
- 成語拼音:
- shuǎ shǒu wàn
- 成語解釋:
- 指為達到預想目的而使用手段
- 成語出處:
- 曲波《林海雪原》:“他又向我耍手腕,又向我要旅長那匹馬。”
-
40
玩兵黷武
- 成語拼音:
- wán bīng dú wǔ
- 成語解釋:
- 輕率無度地使用武力。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進五規狀·保業》:“驕者玩兵黷武,窮泰極侈。”
* 關于使用的成語 形容使用的成語 描述使用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