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分辨的成語 (31個)

    21

    混淆視聽

    成語拼音:
    hùn xiáo shì tīng
    成語解釋:
    故意用假象或謊話迷惑人;使人產生錯覺;不易真偽和是非。
    成語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顯示出一種極左的面貌,來憂亂陣容,混淆視聽。”
    22

    糾纏不清

    成語拼音:
    jiū chán bù qīng
    成語解釋:
    糾結纏繞在一起;理不清楚。形容紛亂;使人不易清楚。
    成語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嘆道:‘你如今一請就來,往后又是糾纏不清。”
    23

    兩葉掩目

    成語拼音:
    liǎng yè yǎn mù
    成語解釋: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不清楚。
    成語出處: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24

    迷不知歸

    成語拼音:
    mí bù zhī guī
    成語解釋:
    迷:不清。犯了錯誤卻不知悔改
    成語出處:
    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矛盾自相,迷不知歸,以窘人者自窘。”
    25

    迷離惝恍

    成語拼音:
    mí lí chǎng huǎng
    成語解釋:
    形容模糊而難以清楚。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兩月余酒食費,一家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26

    迷離恍惚

    成語拼音:
    mí lí huǎng hū
    成語解釋:
    模糊閃爍;不清;似有若無。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一半卻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
    27

    迷人眼目

    成語拼音:
    mí rén yǎn mù
    成語解釋:
    迷惑他人視線,使人不清。指耍花招欺騙人。
    成語出處: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這些人也是敵人的第五縱隊,不過比前一種稍具形式上的區別,借以偽裝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28

    是非之心

    成語拼音:
    shì fēi zhī xīn
    成語解釋:
    是非得失的能力。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9

    套頭裹腦

    成語拼音:
    tào tóu guǒ nǎo
    成語解釋:
    比喻很多事情糾纏在一起,不清。形容十周密不露破綻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這樁套頭裹腦的事,這段含著骨頭露著肉的話。”
    30

    淆惑視聽

    成語拼音:
    xiáo huò shì tīng
    成語解釋:
    故意用假象或謊言迷惑人,使人不清是非真偽
    成語出處: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一,這些人一般都打著所謂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視聽。”
    31

    相判云泥

    成語拼音:
    xiāng pàn yún ní
    成語解釋:
    判:。形容差別很大,有天地之別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3回:“只因先君見背太早,耳少正訓,遂至今日與世兄相判云泥。”
    * 關于分辨的成語 形容分辨的成語 描述分辨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