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動不動的成語 (248個)

    101

    安如泰山

    成語拼音:
    ān rú tài shān
    成語解釋:
    安:安穩;泰山:我國著名的高山;在山東省。像泰山一樣穩固;形容事物十分穩固;搖。
    成語出處:
    西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102

    傲然屹立

    成語拼音:
    ào rán yì lì
    成語解釋:
    傲然:堅強屈的樣子;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形容堅定挺拔;搖。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抽莖了,長葉了,鐵骨青枝,傲然屹立。”
    103

    八方風雨

    成語拼音:
    bā fāng fēng yǔ
    成語解釋:
    八方:四方四隅的總稱。四面八方的疾風驟雨。比喻形勢驟然變幻,
    成語出處:
    唐 劉禹錫《賀晉公留守東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
    104

    成語拼音:
    bù gān bù gà
    成語解釋:
    ”是襯字;無實際意義;尷尬:自然。形容事情或舉正常、四。也形容處境窘迫;辦事被;左右為難。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薛蝌)及見了寶蟾這種鬼鬼祟祟尬的光景,也覺了幾分。”
    105

    病國殃民

    成語拼音:
    bìng guó yāng mín
    成語解釋:
    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明·桑紹良《獨樂園》楔子:“只因誤用了王安石,創立新法,招呼黨類,病國殃民,天下騷然。”亦作“禍國殃民”。郭沫若《讀書好求甚解》:“你們的怕就出于利國福民,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
    成語出處: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為相,妒賢妒能,病國殃民,屈在下僚,能施展其才。”
    106

    兵荒馬亂

    成語拼音: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語解釋: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安;混亂的情景。
    成語出處: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107

    別具肺腸

    成語拼音:
    bié jù fèi cháng
    成語解釋:
    比喻人良,故意提出一些與眾同的的奇特的主張。
    成語出處:
    張難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維袁氏別具肺腸,易為合理之解決。”
    108

    可移易

    成語拼音:
    bù kě yí yì
    成語解釋:
    移:轉移;易:變換。搖和改變。形容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4卷:“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可移易,任是千勁萬勁,也搖他得。”
    109

    刊之論

    成語拼音:
    bù kān zhī lùn
    成語解釋: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或剝去;刊:能消除;可刪改。內容正確;能更改的論斷。
    成語出處: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刊之論。”
    110

    勞而獲

    成語拼音:
    bù láo ér huò
    成語解釋:
    獲:獲得。自己而占有別人的勞成果。也作“勞而得”。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勞而得也。”
    111

    坌鳥先飛

    成語拼音:
    bèn niǎo xiān fēi
    成語解釋: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上別人,搶先手。多用作謙詞。同“笨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鳥先飛。”
    112

    夯雀先飛

    成語拼音:
    bèn què xiān fēi
    成語解釋:
    夯:同“笨”,愚鈍;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資好的人做事比別人先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咱們家沒人,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齊全,令人笑話。”
    113

    半身

    成語拼音:
    bàn shēn bù suí
    成語解釋:
    遂:順;如意;指能活。半邊身體能活自如。
    成語出處:
    漢 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 中風歷節》:“夫風之為病,當半身遂,或臂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俠然。”
    114

    半身

    成語拼音:
    bàn shēn bù shè
    成語解釋:
    攝:引持。指半邊身體能隨意轉或半邊肢體癱瘓
    成語出處:
    《魏書·孟鸞傳》:“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攝,扶載歸家,其夜亡。”
    115

    別有肺腸

    成語拼音:
    bié yǒu fèi cháng
    成語解釋:
    別有:另有;肺腸:指思想。比喻人良,故意提出一些與眾同的的奇特的主張。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桑柔》:“自有肺腸,俾民卒狂。”鄭玄箋:“自有肺腸,行其心中之所欲。”
    116

    知進退

    成語拼音:
    bù zhī jìn tuì
    成語解釋:
    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后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沒有分寸。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恐陛下有過失之譏,賢有小人知進退之禍。”
    117

    知所云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成語解釋:
    云:說。知道說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語無倫次。也指說話顛三倒四。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知所云。”
    118

    百足之蟲,至死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后仍能蠕。僵:肢體僵硬能活。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易垮臺。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僵’,以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119

    長安棋局

    成語拼音:
    cháng ān qí jú
    成語解釋:
    比喻定的政局。
    成語出處:
    唐 杜甫《秋興》詩之四:“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勝悲。”
    120

    滄海橫流

    成語拼音:
    cāng hǎi héng liú
    成語解釋:
    滄海:大海;橫流:水溢出河道四處奔流。海水泛濫;四處奔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安;也作“橫流滄海”。
    成語出處:
    《晉書 王尼傳》:“滄海橫流,處處安也。”
    * 關于動不動的成語 形容動不動的成語 描述動不動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