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形容詞的成語 (77個)
-
41
鏗鏗鏘鏘
- 成語拼音:
- kēng kēng qiāng qiā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或詩詞文曲聲調響亮,節奏明快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8回:“車行時搖動的鏗鏗鏘鏘,就如奏細樂一般。”
-
42
空空如也
- 成語拼音:
- kōng kōng rú yě
- 成語解釋:
-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
43
雷轟電掣
- 成語拼音:
- léi hōng diàn chè
- 成語解釋:
- 轟:象聲詞,轟響;電掣:電光閃過。形容來勢迅猛,使人猝不及防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雷轟電掣彈斃兇僧,冷月昏燈刀殲余寇。”
-
44
鏤金錯彩
- 成語拼音:
- lòu jīn cuò cǎi
- 成語解釋:
- 鏤:雕刻;錯:涂飾。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
-
45
烈烈轟轟
- 成語拼音:
- liè liè hōng hōng
- 成語解釋:
- 烈烈:火焰熾盛的樣子;轟轟:象聲詞,形容巨大的聲響。形容事業的興旺。也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
- 成語出處:
- 宋·文天祥《沁園春·題張許雙廟》詞:“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
46
明火執仗
- 成語拼音:
- míng huǒ zhí zhàng
- 成語解釋:
- 明:用為動詞;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兵器。形容公開劫掠;也指毫無隱蔽地干壞事。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
-
47
漫山遍野
- 成語拼音:
- màn shān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漫:原為水滿外流的意思;引申為“布滿”;遍:動詞;遍及;布滿。原指布滿了山坡山岡、田間曠野。形容數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
-
48
鋪錦列繡
- 成語拼音:
- pū jǐn liè xiù
- 成語解釋:
- 鋪:鋪陳;列:陳列;錦、繡:原指精致華麗的絲繡品,比喻華麗的詞藻。形容文章充滿華麗的詞藻。
- 成語出處:
- 《南史 顏延之傳》:“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眼。”
-
49
劈里啪啦
- 成語拼音:
- pī lǐ pā lā
- 成語解釋:
- 象聲詞,形容爆裂、拍打等的連續聲音
- 成語出處: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支盒子槍搶先從窗眼里打著斤斗蹦出來,緊接著劈里啪啦,一支支大槍扔了一地。”
-
50
乒乒乓乓
- 成語拼音:
- pīng pīng pāng pāng
- 成語解釋:
- 象聲詞,形容響聲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4回:“乒乒乓乓,如同陣前炮響;轟轟烈烈,卻似鑼鼓齊鳴。”
-
51
其樂融融
- 成語拼音:
- qí lè róng róng
- 成語解釋:
- 其:代詞,其中的;融融:和樂的樣子。形容十分歡樂、和睦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
52
區區此心
- 成語拼音:
- qū qū cǐ xīn
- 成語解釋:
- 區區:微小,微薄。常作用謙詞。用來形容微不足道的一點心意或想法。亦作“區區之心”。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4回:“況區區此心,不為諸公所諒乎?”
-
53
清瑩秀徹
- 成語拼音:
- qīng yíng xiù chè
- 成語解釋:
- 瑩:光潔明亮;徹:通透。清潔光亮、秀麗透徹。形容詩文意境清新,詞藻華美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愚溪詩序》:“清瑩秀徹,鏘鳴金石。”
-
54
神乎其神
- 成語拼音:
- shén hū qí shén
- 成語解釋:
- 神:神秘;乎:語氣助詞;表示感嘆;其:那樣。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5回:“向日聞得古人有‘袖占一課’之說,真是神乎其神,我只當是神仙所為,凡人不能會的。”
-
55
舌劍唇槍
- 成語拼音: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成語解釋:
- 舌如劍,唇象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 成語出處: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間,別無甚么買賣,全憑著舌劍唇槍,說嘴兒哄人的錢使。”
-
56
什襲而藏
- 成語拼音:
- shí xī ér cáng
- 成語解釋:
- 什:形容多;襲:量詞,套,層。將物品層層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極珍重地收藏物品。
- 成語出處:
- 宋 張守《跋唐千文帖》:“當與夏璜趙璧什襲而藏。”
-
57
什襲珍藏
- 成語拼音:
- shí xí zhēn cáng
- 成語解釋:
- 什:形容多;襲:量詞,套,層。將物品層層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極珍重地收藏物品。
- 成語出處:
- 《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引《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冕玄服以發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
-
58
踏床嚙鼻
- 成語拼音:
- tà chuáng niè bí
- 成語解釋:
- 嚙:咬。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強詞奪理,力圖狡辯
- 成語出處:
- 《笑林》:“甲曰:‘他踏床子就嚙之。’”
-
59
堂皇富麗
- 成語拼音:
- táng huáng fù lì
- 成語解釋:
- 堂皇:盛大,雄偉;富麗:華麗。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連忙燈下一看,只見當朝圣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
-
60
忘乎所以
- 成語拼音:
- wàng hū suǒ yǐ
- 成語解釋: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夫人傾身陪奉,忘其所以。”
* 關于形容詞的成語 形容形容詞的成語 描述形容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