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得到的成語 (280個)
-
41
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 成語拼音: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juān zhī
- 成語解釋:
- 捐:舍棄,拋棄。從我手里得到的東西,又從我手里失去。比喻興敗無常或得失相抵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
-
42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成語拼音: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
- 成語解釋:
- 從我手里得到的東西,又從我手里失去。比喻興敗無常或得失相抵
- 成語出處:
- 《梁書·邵陵王綸傳》:“高祖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
43
不可多得
- 成語拼音:
- bù kě duō dé
- 成語解釋:
- 得:得到;獲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
- 成語出處: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44
成敗得失
- 成語拼音:
- chéng bài dé shī
- 成語解釋:
-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與失敗,得到的與丟掉的。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步騭傳》:“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
-
45
寸進尺退
- 成語拼音:
- cùn jìn chǐ tuì
- 成語解釋:
- 前進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
46
寸利必得
- 成語拼音:
- cùn lì bì dé
- 成語解釋:
-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
-
47
得不償失
- 成語拼音:
- dé bù cháng shī
- 成語解釋:
- 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序》:“得不償失,榮不蓋愧。”
-
48
得道多助
- 成語拼音:
- dé dào duō zhù
- 成語解釋:
- 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49
得便宜賣乖
- 成語拼音:
- dé pián yí mài guāi
- 成語解釋:
- 得到好處或實惠賣弄乖巧
- 成語出處: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七回:“真是名利雙收,得了便宜賣了乖,再也沒有這么美的事了。”
-
50
得人錢財,與人消災
- 成語拼音:
- dé rén qián cái,yǔ rén xiāo zāi
- 成語解釋:
- 得到別人金錢等好處就得為別人辦事
- 成語出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4回:“惟小子弄慣了這管筆頭,才知里邊緣故,叫做得人錢財,與人消災,只顧騙準,值些甚么?”
-
51
反手可得
- 成語拼音:
- fǎn shǒu kě dé
- 成語解釋:
- 反:翻轉。翻轉手掌學可得到。形容極其易得。
- 成語出處: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52
各得其宜
- 成語拼音:
- gè dé qí yí
- 成語解釋:
- 謂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 成語出處:
- 《荀子·正論》:“圣王在上,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載其事而各得其宜。”
-
53
毫無所得
- 成語拼音:
- háo wú suǒ dé
- 成語解釋:
- 一點兒也沒有得到
- 成語出處:
- 方志敏《清貧》:“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圍,低頭注目搜尋了一番,也毫無所得,他們是多么失望呵!”
-
54
涸魚得水
- 成語拼音:
- hé yú dé shuǐ
- 成語解釋:
- 涸轍之魚得到水。比喻絕處逢生,有所憑借。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契苾何力傳》:“何力被執也,或讒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魚得水,其脫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鐵石,殆不背我。’”
-
55
近水樓臺先得月
- 成語拼音:
-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 成語解釋:
-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 成語出處:
- 宋 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
-
56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成語拼音: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57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取上等的為準則,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語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58
取法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法:標準,規范。取上等的為標準,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59
乞漿得酒
- 成語拼音:
- qǐ jiāng dé jiǔ
- 成語解釋:
- 討杯水喝,卻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過所要求的。
- 成語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書志》:“太歲在酉,乞漿得酒;太歲在巳,販妻鬻子。”
-
60
人才難得
- 成語拼音:
- rén cái nán dé
- 成語解釋:
- 難:困難,不容易。得:獲得。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愛惜人才。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謝宣召入院狀》:“首擇輔臣,次求法從,知人才之難得,采虛名而用。”
* 關于得到的成語 形容得到的成語 描述得到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