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方法的成語 (126個)
-
101
無為之治
- 成語拼音:
- wú wéi zhī zhì
- 成語解釋:
- 指道家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的治理方法。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既能奪他們之權,生他們之利,豈不能行無為之治?”
-
102
消極怠工
- 成語拼音:
- xiāo jí dài gōng
- 成語解釋:
- 指用消極的方法不認真工作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五)消極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極起來,不做工作。”
-
103
運籌帷幄
- 成語拼音:
- yùn chóu wéi wò
- 成語解釋:
-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104
眼觀鼻,鼻觀心
- 成語拼音:
- 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
- 成語解釋:
- 古代靜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騖的神態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
105
以火救火
- 成語拼音:
- yǐ huǒ jiù huǒ
- 成語解釋:
- 用火來救火災。比喻工作方法不對頭,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人間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106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 成語拼音:
- yǐ huǒ jiù huǒ,yǐ shuǐ jiù shuǐ
- 成語解釋:
- 用火來救火災,用水來救水災。比喻工作方法不對頭,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長其勢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人間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107
以酒解酲
- 成語拼音:
- yǐ jiǔ jiě chéng
- 成語解釋:
-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來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
108
以煎止燔
- 成語拼音:
- yǐ jiān zhǐ fán
- 成語解釋:
- 用加熱來制止燃燒。比喻處理方法不對,反而助長已成之勢。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漢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變幣,欲以反本,是猶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
109
異路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lù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成語出處:
- 《文子 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
110
緣木求魚
- 成語拼音:
- yuán mù qiú yú
- 成語解釋:
- 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干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
111
養生之道
- 成語拼音:
- yǎng shēng zhī dào
- 成語解釋:
- 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 成語出處:
- 《莊子 養生主》:“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唐 成玄英疏:“遂悟養生之道也。”
-
112
異途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tú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
113
異涂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tú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成語出處: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儒》:“圣人異涂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
114
以湯止沸
- 成語拼音:
- yǐ tāng zhǐ fèi
- 成語解釋:
- 用開水去制止水的沸騰。比喻處理問題方法不對,反而助長其氣勢。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盡數》:“夫以湯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
-
115
言語道斷
- 成語拼音:
- yán yǔ dào duàn
- 成語解釋:
- 原為佛家語,指意義深奧微妙,無法用言辭表達。后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 成語出處:
- 《纓珞經》:“言語道斷,心行所滅。”
-
116
止謗莫如自修
- 成語拼音:
- 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
- 成語解釋:
- 止:停止,平息;謗:指責。要阻止別人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昶傳》:“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
117
止謗莫若自修
- 成語拼音:
- 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
- 成語解釋:
- 止:停止,平息;謗:指責。要阻止別人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魏謨傳》:“諺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載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
118
縱風止燎
- 成語拼音:
- zòng fēng zhǐ liáo
- 成語解釋:
- 用鼓風的方法滅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卻反而助長其聲勢。
- 成語出處:
- 隋 王通《中說 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
119
做剛做柔
- 成語拼音:
- zuò gāng zuò róu
- 成語解釋:
- 指用各種方法進行勸說。
- 成語出處:
- 《醒世姻緣傳》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來與腳戶吃,做剛做柔的將腳戶打發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們做剛做柔的的解勸。”
-
120
主觀主義
- 成語拼音:
- zhǔ guān zhǔ yì
- 成語解釋:
- 由腦子或感官感覺內部的條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據客觀情況加以分析的處事方法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第一種:主觀主義的態度。”
* 關于方法的成語 形容方法的成語 描述方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