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動的成語 (149個)
-
141
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成語拼音: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
- 成語解釋:
- 指先于別人行動,可以取得優勢,遲于別人就會遭遇禍殃
- 成語出處: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142
杅穿皮蠹
- 成語拼音:
- yú chuān shuǐ dù
- 成語解釋:
- 杅:飲水器。比喻事先充分準備,謀定而后行動。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則不出于四方。”
-
143
一轟而起
- 成語拼音:
- yī hōng ér qǐ
- 成語解釋:
- 沒有經過認真準備和嚴密組織,一下子行動起來
- 成語出處:
- 梁斌《紅旗譜》第二卷:“一轟而起,一轟而散,他逮不住領頭人兒,看他有什么法子?”
-
144
言教身傳
- 成語拼音:
- yán jiào shēn chuán
- 成語解釋:
- 既用言語來傳授,又用行動來以身作則。指行動起模范作用
- 成語出處:
- 李欣《老生常談續編·再談百年樹人》:“不能以身作則,言教身傳,沒有正確的觀點方法,打算‘精選勤育’新生一代,是做不到的。”
-
145
躍馬彎弓
- 成語拼音:
- yuè mǎ wān gōng
- 成語解釋:
- 〖釋義〗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準備作戰。后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并不立即行動。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雉帶箭》詩:“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
146
野馬無韁
- 成語拼音:
- yě mǎ wú jiāng
- 成語解釋:
- 沒有拴上韁繩的野馬。比喻任意行動,沒有約束。
- 成語出處: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四回:“天機有礙尖還鈍,野馬無韁快已遲。”
-
147
鷹派人物
- 成語拼音:
- yīng pài rén wù
- 成語解釋:
- 采取好戰態度并且擁護直接強硬行動的人。比喻立場強硬,行動直接,且好戰、勇猛
- 成語出處:
- 陸天明《省委書記》:“貢開宸力排眾議,已經任命鷹派人物馬揚為大山子的第一把手。”
-
148
掩旗息鼓
- 成語拼音:
- yǎn qí xī gǔ
- 成語解釋:
- ①卷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②比喻停止行動。
- 成語出處:
- 《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
149
針鋒相對
- 成語拼音: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成語解釋:
-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斗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措施。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 關于行動的成語 形容行動的成語 描述行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