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表示的成語 (437個)
-
41
不當不正
- 成語拼音:
- bù dāng bù zhèng
- 成語解釋:
- 不:語助詞,沒有實際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老漢也分開人叢,不當不正,站在那相公馬前。”
-
42
不當人子
- 成語拼音:
- bù dāng rén zǐ
- 成語解釋:
- 表示歉意或感謝的話,意思是罪過,不敢當。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多謝厚情,只是無功受祿,不當人子,老漢轉來,定當奉酬。”
-
43
白發千丈
- 成語拼音:
- bái fà qiān zhàng
- 成語解釋:
- 形容頭發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 成語出處:
- 唐 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44
避瓜防李
- 成語拼音:
- bì guā fáng lǐ
- 成語解釋:
- 表示避免嫌疑。
- 成語出處:
- 見“避李嫌瓜”。
-
45
不敢告勞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gào láo
- 成語解釋:
-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
46
變躬遷席
- 成語拼音:
- biàn gōng qiān xí
- 成語解釋:
- 移動身體,離開席位。表示謙恭。
- 成語出處:
- 《管子 霸形》:“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曰:‘敢問何謂其體?’”
-
47
不好意思
- 成語拼音:
- bù hǎo yì sī
- 成語解釋:
- 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 成語出處:
- ?
-
48
不即不離
- 成語拼音:
- bù jí bù lí
- 成語解釋:
- 即:靠近;離:疏遠。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本是佛教用語;后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遠。也用來表示差不離、不離譜(兒)。
- 成語出處:
- 《圓覺經》上卷:“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做夢。”
-
49
避李嫌瓜
- 成語拼音:
- bì lǐ xián guā
- 成語解釋:
- 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50
北門之管
- 成語拼音:
- běi mén zhī guǎn
- 成語解釋:
- 管:鑰匙。表示軍事要地或守御重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杜預注:“管,鑰也。”
-
51
避溺山隅
- 成語拼音:
- bì nì shān yú
- 成語解釋:
-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遠遠回避。
- 成語出處:
- 漢 司馬相如《美人賦》:“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
-
52
不平則鳴
- 成語拼音:
- bù píng zé míng
- 成語解釋:
-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
53
不期而然
- 成語拼音:
- bù qī ér rán
- 成語解釋:
- 期:料想;然:如此。沒有想到會這樣而竟然這樣。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成語出處:
- 宋 王楙《野客叢書》:“蓋其平日讀外祖太史公記,故發于詞旨,不期而然。”
-
54
不如歸去
- 成語拼音:
- bù rú guī qù
- 成語解釋:
- 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
- 成語出處:
- 宋 梅堯臣《杜鵑》詩:“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鵑;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
55
白日青天
- 成語拼音:
- bái rì qīng tiān
- 成語解釋:
- 白天。表示強調。
- 成語出處:
- 宋 楊萬里《題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閣詩真跡〉》詩:“太史留題快閣詩,舊碑未必是真題。六丁搜出嚴家墨,白日青天橫紫蜺。”
-
56
百身莫贖
- 成語拼音:
- bǎi shēn mò shú
- 成語解釋:
-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贖:抵。拿一百個我,也無法把你換回來了。表示極沉痛地悼念。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園未歸,館舍先捐。百身莫贖,一夢不還。”
-
57
拜手稽首
- 成語拼音:
- bài shǒu qǐ shǒu
- 成語解釋:
- 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 成語出處:
- 《尚書·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
58
白首同歸
- 成語拼音:
- bái shǒu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后用“白首同歸”,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 成語出處:
- 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
59
背水一戰
- 成語拼音:
- bèi shuǐ yī zhàn
- 成語解釋:
-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后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 成語出處:
- 宋 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
60
悲天憫人
- 成語拼音:
- bēi tiān mǐn rén
- 成語解釋:
- 悲天:悲嘆時世;憫:哀憐;憫人:憐憫眾人。對混亂的時世感到悲傷;對困苦的人民表示憐憫。
- 成語出處:
- 清 黃宗義《朱人遠墓志銘》:“嗟乎!人遠悲天憫人之懷,豈為一己之不遇乎!”
* 關于表示的成語 形容表示的成語 描述表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