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表示的成語 (437個)

    101

    惻隱之心

    成語拼音:
    cè yǐn zhī xīn
    成語解釋:
    惻:悲傷;隱:傷痛;惻隱:對遭受不幸的人同情。指憐憫受苦受難者的心情。
    成語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102

    嗤之以鼻

    成語拼音:
    chī zhī yǐ bí
    成語解釋:
    嗤:譏笑。用鼻子發出冷笑聲;輕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成語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七回:“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于市,市人非之;請于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103

    淡泊明志

    成語拼音:
    dàn bó míng zhì
    成語解釋:
    淡泊:生活儉樸;不追求名利;過寧靜儉樸的生活以此自己的志趣。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04

    對不起

    成語拼音:
    duì bù qǐ
    成語解釋:
    抱歉的客套話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為自己而死,自己實在對不起雯青,人非木石,豈能漠然!”
    105

    大吹大擂

    成語拼音:
    dà chuī dà léi
    成語解釋:
    吹:吹嗽叭;擂:打鼓。原指用勁地吹喇叭和敲鑼打鼓;慶賀。現比喻大肆宣揚;過分地夸張或吹噓。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麗春堂》第四折:“賜你黃金千兩,香酒百瓶,就在麗春堂大吹大擂,做一個喜慶的筵席。”
    106

    大材小用

    成語拼音:
    dà cái xiǎo yòng
    成語解釋:
    大器物派小用場;使用不當。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職位。不能充分發揮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當而屈才。
    成語出處:
    宋 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107

    多此一舉

    成語拼音:
    duō cǐ yī jǔ
    成語解釋:
    舉:行動、舉動。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舉動。這一行動毫無必要。
    成語出處:
    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況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舉,以身累者乎?”
    108

    咄咄逼人

    成語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
    成語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成語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109

    大打出手

    成語拼音:
    dà dǎ chū shǒu
    成語解釋:
    “大打出手”原是戲劇演的術語;指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同時與幾個人對打;互相投擲、接踢武器的武打場面。現多形容野蠻地逞兇打人或互相爭斗毆打(大:程度、規模之甚)。
    成語出處:
    許滌新《周總理戰斗在重慶》:“國民黨反動派發現了這一情況,氣急敗壞地大打出手,警察、憲兵、便衣、特務,紛紛出動。”
    110

    道弟稱兄

    成語拼音:
    dào dì chēng xiōng
    成語解釋:
    朋友間以兄弟相稱,關系親密。
    成語出處:
    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三:“一會兒要和你道弟稱兄,一會兒還要罵得欠涅磐出世。”
    111

    大敵當前

    成語拼音:
    dà dí dāng qián
    成語解釋:
    當:面對、正在。強大的敵人就在前面。面對危難;處于嚴重的關頭。常用以形容局勢嚴重;不容忽視。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
    112

    咄咄怪事

    成語拼音:
    duō duō guài shì
    成語解釋:
    咄咄: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13

    大而無當

    成語拼音:
    dà ér wú dàng
    成語解釋:
    當:底、邊際。原指說話夸大沒有邊際。后用來雖然大;但不適用。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游》:“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114

    登高必賦

    成語拼音:
    dēng gāo bì fù
    成語解釋:
    登高:登上高處,指身臨其境。賦:盛行于漢魏六朝時期的一種文體,此借指創造。登上高處,看到無限美好的景色,觸景生情,一定能創作出好的詩賦,以言其志。后多用來人有擔任國家要職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賦”。
    成語出處:
    《韓詩外傳》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貢、顏淵從。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愿者何?’”
    115

    刀光劍影

    成語拼音: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成語解釋: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現用于壞人就要行兇;干壞事。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116

    登高去梯

    成語拼音:
    dēng gāo qù tī
    成語解釋:
    攀登到高處后把梯子拿掉。已無退路。
    成語出處:
    《孫子 九地》:“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117

    打恭作揖

    成語拼音:
    dǎ gōng zuò yī
    成語解釋:
    舊時禮節,彎身抱拳,上下擺動,恭敬。
    成語出處:
    明·李贄《因記往事》:“嗟乎!平居無事,只解打恭作揖,終日匡坐,同于泥塑。”
    118

    跌腳捶胸

    成語拼音: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成語解釋: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折:“我這里牽腸割肚把你個孩兒舍,跌腳捶胸,自嘆嗟。”
    119

    跌腳槌胸

    成語拼音: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成語解釋: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一○四回:“眾人跌腳槌胸,好似掀翻了雞窠,弄出許多慌來。”
    120

    大江東去

    成語拼音:
    dà jiāng dōng qù
    成語解釋: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后借用為詞牌名。多陳跡消逝,歷史向前發展。
    成語出處:
    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關于表示的成語 形容表示的成語 描述表示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