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言言的成語 (698個)

    101

    碎語

    成語拼音:
    sàn yán suì yǔ
    成語解釋:
    碎語。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碎語帶去,卻又不是勞而無功?”
    102

    五語

    成語拼音:
    sān yán wǔ yǔ
    成語解釋:
    三兩句話。形容語十分簡短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那知一想,才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三五語,包括不住,一時竟大為起難來。”
    103

    聽其而觀其行

    成語拼音: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成語解釋: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而觀其行。”
    104

    托于空

    成語拼音:
    tuō yú kōng yán
    成語解釋: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同“托之空”。
    成語出處:
    元·黃溍《格庵先生趙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顯顯趙公,則既有聞。”
    105

    美語

    成語拼音:
    tián yán měi yǔ
    成語解釋:
    ①猶說好聽的話。②指好好語。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別人行甜美語三冬暖,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
    106

    托諸空

    成語拼音:
    tuō zhū kōng yán
    成語解釋: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同“托之空”。
    成語出處:
    清·朱珪《序》:“若方將試吏事,則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實,不徒托諸空也。”
    107

    天子無戲

    成語拼音:
    tiān zǐ wú xì yán
    成語解釋:
    指帝王說話算數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重》:“天子無戲。天子,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
    108

    大誼

    成語拼音:
    wēi yán dà yì
    成語解釋:
    見“微大義”。
    成語出處:
    清·魏源《序》:“所以發明西漢《尚書》今、古文之微大誼,而辟東漢馬鄭古文之鑿空無師傳也。”
    109

    大義

    成語拼音:
    wēi yán dà yì
    成語解釋:
    包含在精微語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后指深遠或深刻的意義。
    成語出處:
    清 黃宗羲《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其微大義,茍非工大積久,能見本體。”
    110

    悚聽

    成語拼音:
    wēi yán sǒng tīng
    成語解釋:
    :使人吃驚的話。指故意說些夸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
    成語出處:
    梁啟超《米禁危》:“我國民勿以吾為危悚聽也。”
    111

    行不副

    成語拼音:
    xíng bù fù yán
    成語解釋:
    行不一。
    成語出處: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者多矣,使夫子隨聽而遽信之,所失者豈特宰予邪!”
    112

    謏說

    成語拼音:
    xiǎo yán xiǎo shuō
    成語解釋:
    謏:小。指不值得重視的論或指流蜚語
    成語出處:
    清·吳騫《拜經樓詩話》:“下至謏謏說,巷議街談,茍足以資記注而廣多聞,要未必為三長之士所盡斥。”
    113

    不顧行

    成語拼音:
    yán bù gù xíng
    成語解釋:
    說話與行事不相符合。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下》:“不顧行,行不顧。”
    114

    不及行

    成語拼音:
    yán bù jí xíng
    成語解釋:
    行不一。
    成語出處:
    明·薛瑄《薛子道論》:“不及行,可恥之甚,非特發于口謂之,凡著于文詞者皆是也。”
    115

    必有據

    成語拼音:
    yán bì yǒu jù
    成語解釋:
    :說話;說的話;據:依據;根據。說話必定有依據。
    成語出處:
    魯迅《序》:“對于歷史小說,則以為博考文獻,必有據者,縱使有人譏為‘教授小說’,其實是很難組織之作。”
    116

    不由衷

    成語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成語解釋:
    由:從;衷:內心。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即說的話不是出于真心實意;指心口不一。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注:“人為信,中同衷。”
    117

    出禍隨

    成語拼音:
    yán chū huò suí
    成語解釋:
    見“出禍從”。
    成語出處:
    《明史·鄒智傳》:“吾非不欲出則禍隨,其誰吾聽?”
    118

    從計納

    成語拼音:
    yán cóng jì nà
    成語解釋:
    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采納。
    成語出處:
    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從計納。”
    119

    而不信

    成語拼音:
    yán ér bù xìn
    成語解釋:
    見“而無信”。
    成語出處:
    《淮南子·泰族訓》:“施而不仁,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為之者也。”
    120

    而有信

    成語拼音:
    yán ér yǒu xìn
    成語解釋:
    說出話來算數;有信用。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與朋友交,而有信。”
    * 關于言言的成語 形容言言的成語 描述言言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