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遮遮掩掩的成語 (32個)
-
21
涂脂抹粉
- 成語拼音:
- tú zhī mǒ fěn
- 成語解釋:
- 搽胭脂抹粉。指婦女梳妝打扮。比喻為遮掩丑惡的本質而粉飾打扮;企圖掩人耳目。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其妻涂脂抹粉,慣賣風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
22
掩耳盜鈴
- 成語拼音:
- yǎn ěr dào líng
- 成語解釋:
-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
23
掩耳而走
- 成語拼音:
- yǎn ěr ér zǒu
- 成語解釋:
- 掩:遮蓋。捂著耳朵走開。指不愿聽別人的話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5回:“寧喜以殖之遺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
-
24
欲蓋彌彰
- 成語拼音:
- yù gài mí zhāng
- 成語解釋:
-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要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
25
掩面失色
- 成語拼音:
- yǎn miàn shī sè
- 成語解釋:
- 掩:遮蓋。遮著臉不敢看,臉因驚恐而變色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5回:“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
-
26
掩人耳目
- 成語拼音:
- yǎn rén ěr mù
- 成語解釋:
- 掩:遮蓋。堵住人家耳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 成語出處:
-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
27
蔽美揚惡
- 成語拼音:
- bì měi yáng è
- 成語解釋:
- 蔽:遮蔽。指掩蓋壓抑好的,宣揚傳播壞的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立政九敗解》:“人君唯貫,聽群徒比周,則群臣朋黨,蔽美揚惡,然則國之情偽,不見于上。”
-
28
并容遍覆
- 成語拼音:
- bìng róng biàn fù
- 成語解釋:
- 并:兼;覆:遮蓋掩蔽。廣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寬廣,庇護天下
- 成語出處:
- 宋·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繼統遵業,以涵煦生養,蕃育齊民;以并容遍覆,擾服異類。”
-
29
蓋地而來
- 成語拼音:
- gài dì ér lái
- 成語解釋:
- 蓋:遮蓋,掩蓋。指人馬或暴風雪及飛砂走石等鋪天蓋地。形容來勢迅猛浩大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漢軍大敗,后面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旗上大書‘天公將軍’。”
-
30
天不蓋,地不載
- 成語拼音:
- tiān bù gài,dì bù zài
- 成語解釋:
- 蓋:遮蓋,掩蓋;載:裝載。形容罪大惡極,為天地所不容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不知是那個天不蓋,地不載,該剮的賊,裝做我去打了城子。”
-
31
涂脂傅粉
- 成語拼音:
- tú zhī fù fěn
- 成語解釋:
- 脂:胭脂;傅粉:擦粉。搽胭脂抹粉。比喻為遮掩丑惡的本質而粉飾打扮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某公穴窗紙窺之,則涂脂傅粉,釵釧衫裙,一一整飭。”
-
32
張袂成陰
- 成語拼音:
- zhāng mèi chéng yīn
- 成語解釋:
- 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 成語出處:
- 《晏子春秋·雜下九》:“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 關于遮遮掩掩的成語 形容遮遮掩掩的成語 描述遮遮掩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