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花庵詞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注“仙呂調”,元高拭詞注“南呂調”。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后”句,名《雁后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起于唐時,惟以前后段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后換韻、顧夐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后換韻、后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后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后,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他調準此。
雙調小令,唐教坊曲。《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臨江仙詞牌名古詩詞(758首)
161
《臨江仙(端午)》 宋·劉辰翁
幸自不須端帖子,閑中一句如無。
愛他午日午時書。
惟應三五字,便是辟兵符。
久雨石鯨未沒,小風紈扇相疏。
邀朋一笑共菖蒲。
去年初禁酒,今日漫提壺。
(適滿城無酒酤,去年此日,初賣官酒。
)
162
《臨江仙(坐悟)》 宋·劉辰翁
我去就他甚易,他來認我良難。
悟時到處是壺天。
古詩尋一句,危坐看香煙。
金玉滿堂不守,菁華歲月空遷。
從今飽飯更安眠。
丹經都不看,閑坐一千年。
164
《臨江仙(太白掛巾手卷)》 宋·張炎
憶得沈香歌斷后,深宮客夢迢遙。
研池殘墨濺花妖。
青山人獨自,早不侶漁樵。
石壁蒼寒巾尚掛,松風頂上飄飄。
神仙那肯混塵囂。
詩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166
《臨江仙(柳)》 宋·許庭
不見昭陽宮內柳,黃金齊捻輕柔。
東君昨夜到皇州。
玉階金井,無處不風流。
悵望翠華春欲暮,六宮都鎖春愁。
暖風吹動繡簾鉤。
飛花委地,時轉玉香球。
167
《臨江仙》 宋·許庭
不見隨河堤上柳,綠陰流水依依。
龍舟東下疾于飛。
千條萬葉,濃翠染旌旗。
記得當年春去也,錦帆不見西歸。
故拋輕絮點人衣。
如將亡國恨,說與路人知。
168
《臨江仙》 宋·許庭
不見都門亭畔柳,春來綠盡長條。
柳邊行色馬蕭蕭。
一枝折贈,相見又何朝。
酒盡曲終人去也,風前亦自無聊。
祗應于我恨偏饒。
東君特地,付與沈郎腰。
閑雅生活
169
《臨江仙(立春寄季順妹)》 宋·蘇氏
一夜東風穿繡戶,融融暖應佳時。
春來何處最先知。
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
姊妹嬉游時節近,今朝應怨來遲。
憑誰說與到家期。
玉釵頭上勝,留待遠人歸。
170
《臨江仙》 宋·孫居敬
摘索枝頭何處玉,吹來萬里春風。
須臾陸地遍芙蓉。
珠簾和氣撲,一笑奪爐紅。
文字紅裙相間出,主人鐘鼎仙翁。
清談雋語與香濃。
太平歡意遠,人在玉壺中。
172
《臨江仙》 宋·賈少卿
月寺星軺塵夢斷,如今平地仙人。
煙霞卷起舊精神。
焚香金鸑鷟,書奏玉麒麟。
聞道楓宸求侍從,看慶命重新。
且將風月剩酬身。
樽中長有酒,花下不辜春。
173
《臨江仙(壽六十二)》 宋·彭子翔
佛說波斯王此歲,衰顏羞見河流此首楞嚴。
翁今丹臉發光浮。
毗盧金色界,爛熳菊花秋。
七個明朝方九日,年年稅在今朝。
八千秋老又從頭。
明朝無盡在,蝴蝶不須愁。
174
《臨江仙》 唐·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空濛。
翠鬟初出繡簾中,麝煙鸞佩惹蘋風¤
碾玉釵搖鸂鶒戰,雪肌云鬢將融。
175
《臨江仙》 唐·牛希濟
峭碧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
瑤姬宮殿是仙蹤。
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
176
《臨江仙》 唐·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空濛。
翠鬟初出繡簾中,麝煙鸞佩惹蘋風¤
碾玉釵搖鸂鶒戰,雪肌云鬢將融。
177
《臨江仙》 唐·顧夐
碧染長空池似鏡,倚樓閑望凝情。
滿衣紅藕細香清。
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橫¤
暗想昔時歡笑事,如今贏得愁生。
178
《臨江仙》 唐·尹鶚
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
昔年于此伴蕭娘。
相偎佇立,牽惹敘衷腸¤
時逞笑容無限態,還如菡萏爭芳。
179
《臨江仙》 唐·毛熙震
南齊天子寵嬋娟,六宮羅綺三千。
潘妃嬌艷獨芳妍。
椒房蘭洞,云雨降神仙¤
縱態迷歡心不足,風流可惜當年。
180
《臨江仙》 唐·李珣
簾卷池心小閣虛,暫涼閑步徐徐。
芰荷經雨半凋疏。
拂堤垂柳,蟬噪夕陽馀¤
不語低鬟幽思遠,玉釵斜墜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