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
唐教坊曲名。《碧雞漫志》:“《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長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一名《大犯》。”
《碧雞漫志》卷四引《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亦名‘大犯’。”《清真集》正入“越調”。毛幵《樵隱筆錄》:“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詠柳《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歌者。”此曲音節,猶可于周詞反復吟詠得之。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韻,第二段五仄韻,第三段六仄韻,宜用入聲部韻。
《碧雞漫志》卷四引《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亦名‘大犯’。”《清真集》正入“越調”。毛幵《樵隱筆錄》:“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詠柳《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歌者。”此曲音節,猶可于周詞反復吟詠得之。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韻,第二段五仄韻,第三段六仄韻,宜用入聲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