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唐教坊曲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始自歐陽炯詞,馮延巳、李珣俱本此添字。雙調者始自馮延巳詞。《太和正音譜》注“越調”。歐陽修本此減字,王之道、黃機、趙長卿俱本此添字也。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二十七字,兩平韻,三仄韻。五代人詞略有增減字數者,茲舉兩式。南唐改作平韻體,《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重填一片,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宋以后多遵用之。
南鄉子詞牌名古詩詞(380首)
181
《南鄉子》 宋·陳允平
歸雁轉西樓。
薄幸音書日日收。
舊恨卻憑紅葉去,颼堪。
春水多情日夜流。
楊柳曲江頭。
煙里青青恨不休。
九十韶光風雨半,回眸。
一片花飛一片愁。
182
《南鄉子(乙酉九日)》 宋·劉辰翁
寬處略從容。
華水華山自不同。
舊日諸賢攜手恨,匆匆。
只說明年甚處重。
幾歲避遼東。
茅竹秋風一并空。
欲望遼東何處是,濛濛。
也似秦樓一夢中。
184
《南鄉子(即席紀游)》 宋·劉辰翁
去似賞花移。
處處開尊亦不辭。
梨栗又空醅又盡,方知。
舊日驪駒勸客歸。
歸路月相隨。
兒子門生個個遲。
坐久不知無可待,堪疑。
向道兒癡直是癡。
189
《南鄉子(烏衣園)》 宋·黎廷瑞
醉罷黑瑤池。
渺渺春云海嶠歸。
畫棟珠簾成昨夢,誰知。
百姓人家幾度非。
相對語斜暉。
腸斷江城柳絮飛。
再見玉郎應不認,堪悲。
也被緇塵染素衣。
190
《南鄉子》 宋·仇遠
急雨漲潮頭。
越樹吳城勢拍浮。
海鶴一聲蒼竹裂,扁舟。
輕載行云壓水流。
獨倚最高樓。
回首屏山疊疊秋。
江上數峰人不見,沙鷗。
曾識西風獨客愁。
婉約送別友情
191
《南鄉子(塘門元宵)》 宋·蔣捷
翠幰夜游車。
不到山邊與水涯。
隨分紙燈三四盞,鄰家。
便做元宵好景夸。
誰解倚梅花。
思想燈球墜絳紗。
舊說夢華猶未了,堪嗟。
才百余年又夢華。
192
《南鄉子(憶春)》 宋·張炎
歌扇錦連枝。
問著東風已不知。
怪底樓前多種柳,相思。
那葉渾如舊樣眉。
醉里眼都迷。
遮莫東墻帶笑窺。
行到尋常游冶處,慵歸。
只道看花似向時。
197
《南鄉子》 宋·花仲胤
頓首起情人。
即日恭維問好音。
接得彩箋詞一首,堪驚。
題起詞名恨轉生。
展轉意多情。
寄與音書不志誠。
不寫伊川題尹字,無心。
料想伊家不要人。
198
《南鄉子》 宋·吳憶
江上雪初消。
暖日晴煙弄柳條。
認得裙腰芳草路,魂消。
曾折梅花過斷橋。
潘鬢為誰凋。
長恨金閨閉阿嬌。
遙想晚妝呵手罷,天饒。
更傍珠唇暖玉簫。
199
《南鄉子》 宋·榮諲
江上野梅芳。
粉色盈盈照路傍。
閑折一枝和雪嗅,思量。
似個人人玉體香。
特地起愁腸。
此恨誰人與寄將。
山館寂寥天欲暮,凄涼。
人轉迢迢路轉長。
200
《南鄉子》 宋·沈唐
朝觀俯堯階。
寵拜新恩天上回。
歡動邊城十萬戶,民懷。
榮見旌旗卻再來。
清曉敞鈴齋,庭下鳴鼉綺宴開。
紅袖兩行頻捧勸,金□利市應銷十二釵。
柳樹離別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