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唐教坊曲名。按段安節《樂府雜錄》,《天仙子》本名《萬斯年》,李德裕進,屬龜茲部舞曲。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取以為名。
此詞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始于唐人,或押五仄韻,或押四仄韻,或押兩仄韻三平韻,或押五平韻。雙調始于宋人,兩段俱押五仄韻。
唐教坊舞曲。段安節《樂府雜錄》:“龜茲部,《萬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進。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奩集》入“歇指調”,所收為韋莊作五首,皆平韻或仄韻轉平韻體。《花間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韻單調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韻。《張子野詞》兼入“中呂”、“仙呂”兩調,并重疊一片為之。
唐教坊舞曲。段安節《樂府雜錄》:“龜茲部,《萬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進。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奩集》入“歇指調”,所收為韋莊作五首,皆平韻或仄韻轉平韻體。《花間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韻單調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韻。《張子野詞》兼入“中呂”、“仙呂”兩調,并重疊一片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