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金詞注“中呂調”。曹冠詞名《喜朝天》,越長卿詞名《柳長春》,《鳴鶴馀音》詞名《踏雪行》。曾覿、陳亮詞添字者,名《轉調踏莎行》。
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又有《轉調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踏莎行詞牌名古詩詞(305首)
101
《踏莎行(送子權赴藤)》 宋·朱敦儒
花漲藤江,草熏鴨步。
錦帆蘭棹分春去。
二翁元是一溪云,暫為山北山南雨。
綠酒多斟,白須休覷。
飛丹約定煙霞侶。
與君先占赤城春,回橈早趁桃源路。
105
《踏莎行》 宋·蔡伸
客里光陰,傷離情味。
玉觴未舉心先醉。
臨岐莫怪苦留連,檣烏轉處人千里。
恨寫新聲,云箋密寄。
短封難盡心中事。
憑君看取紙痕斑,分明總是離人淚。
106
《踏莎行(題團扇)》 宋·蔡伸
落日歸云,寒空斷雁。
吳波淺淡山平遠。
丹青寫出在霜縑,佳人特地裁團扇。
漁艇孤煙,酒旗幽院。
些兒景趣君休羨。
五湖歸去共扁舟,何如早早酬深愿。
107
《踏莎行》 宋·蔡伸
水滿青錢,煙滋翠葆。
殘英滿地無人掃。
先來羈思亂如云,無端更被春酲惱。
疊疊遙山,綿綿遠道。
憑闌滿目唯芳草。
莫驚青鬢點秋霜,盧郎已分愁中老。
108
《踏莎行》 宋·王以寧
夢褥光宗,河東右族。
向來到耳聲華熟。
游從兩世記金蘭,風流二阮居南北。
今夕何辰,相親燈燭。
一廛我愿依韋曲。
長君未可賦驪駒,山人莫為蒲輪促。
109
《踏莎行》 宋·王以寧
位正三槐,光生九族。
人間一夢黃粱熟。
邇來荊楚地行仙,卜居深在延原北。
笑問從前,誰調玉燭。
當筵鮑老那能曲。
山中飲酒是生涯,欲歸未果成煩促。
寫雪寫景喜愛
110
《踏莎行》 宋·歐陽澈
雁字書空,橘星垂檻。
江天水墨秋光晚。
香絲裊裊祝堯年,公庭錫宴揮金碗。
醉索蠻箋,狂吟象管。
珠璣燦燦驚人眼。
遏云更倩雪兒歌,從教拍碎紅牙板。
111
《踏莎行》 宋·歐陽澈
羅幕風輕,水沈煙細。
杯行笑擁東山妓。
酬歌何惜錦纏頭,清音暗繞梁塵起。
銀甲彈箏,碧桃薦味。
舉觴飛白拚沈醉。
花窗弄月晚歸來,門迎蠟炬笙簫沸。
112
《踏莎行》 宋·楊無咎
燈月交光,笙簧遞響。
繁華依舊升平樣。
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
歌落梁塵,酒搖鱗浪。
暫還南國同邀賞。
明年侍輦向端門,卻瞻日表青霄上。
113
《踏莎行》 宋·曾覿
翠幄成陰,誰家簾幕。
綺羅香擁處、觥籌錯。
清和將近,□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塵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樂。
金杯無奈是、苦相虐。
殘紅飛盡,裊垂楊輕弱。
來歲斷不負、鶯花約。
題畫詠物
115
《踏莎行(山居十首)》 宋·張掄
朝鎖煙霏,暮凝空翠。
千峰迥立層霄外。
陰晴變化百千般,丹青難寫天然態。
人住山中,年華頻改。
山花落盡山長在。
浮生一夢幾多時,有誰得似青山耐。
116
《踏莎行》 宋·張掄
一道飛泉,來從何許。
空山積翠無人處。
潺_時和七弦琴,溟_忽散千巖雨。
不問春秋,何拘今古。
清音一聽忘千慮。
纓塵濯盡百神閑,飄然襟袖思輕舉。
117
《踏莎行》 宋·張掄
一片閑云,山頭初起。
飄然直上虛空里。
殘虹收雨聳奇峰,春晴鶴舞丹霄外。
出岫無心,為霖何意。
都緣行止難拘系。
幽人心已與云閑,逍遙自在誰能累。
宋詞精選秋天閨怨
118
《踏莎行》 宋·張掄
人遠山深,草□□□。
□□□□天真性。
□□□長在山中,肯□□□□□□。
□似幽□,□□心盡。
超然心□□□隱。
□□□水作生涯,百年甘守空山靜。
119
《踏莎行》 宋·張掄
堪笑山中,春來風景。
一聲啼鳥煙林靜。
山泉風暖奏笙簧,山花雨過開云錦。
短棹桃溪,瘦藤蘭徑。
獨來獨往乘幽興。
韶光回首即成空,及時樂取逍遙性。
120
《踏莎行》 宋·張掄
人問山中,因何無暑。
山堂恰在山深處。
藤陰滿地走龍蛇,泉聲萬壑鳴風雨。
且弄青松,休揮白羽。
相逢況有煙霞侶。
長天一任火云飛,夜涼踏月相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