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名。周邦彥詞名《鵲橋仙令》,《梅苑》詞名《憶人人》。韓淲詞取秦觀詞句,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張輯詞有“天風吹送廣寒秋”句,名《廣寒秋》。元高拭詞注“仙呂調”。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云:“歇指調”。
《風俗記》:“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因取以為曲名,以詠牛郎織女相會事。《樂章集》入“歇指調”,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茲以《淮海詞》為準。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韻者。
鵲橋仙詞牌名古詩詞(256首)
41
《鵲橋仙》 宋·歐陽修
月波清霽,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
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云屏未卷,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
多應天意不教長,恁恐把、歡娛容易。
42
《鵲橋仙》 宋·韋驤
歲華將暮,寒林蕭索,極目凍云垂地。
官梅忽見一枝芳,便頓覺、新春情味。
小筵開處,歌喉清婉,舞態蹁躚爭媚。
沈腰潘鬢兩休論,共舉白、何須惜醉。
44
《鵲橋仙(七夕)》 宋·葛勝仲
鵲橋仙偶,天津輕渡,卻笑嫦娥孤皎。
平時五夜似經年,問何事、今宵便曉。
云車將駕,神夫留戀,更吐心期多少。
支機休浪與閑人,莫倚賴、芳心素巧。
45
《鵲橋仙》 宋·李祁
春陰淡淡,春波渺渺,簾卷花稍香霧。
小舟誰在落梅村,正夢繞、清溪煙雨。
碧山學士,云房嬌小,須要五湖同去。
桃花流水鱖魚肥,恰趁得、江天佳處。
46
《鵲橋仙》 宋·張掄
遠公蓮社,流傳圖書,千古聲名猶在。
后人多少繼遺蹤,到我便、失驚打怪。
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
龍華三會愿相逢,怎敢學、他家二會。
47
《鵲橋仙(贈人)》 宋·辛棄疾
風流標格,惺松言語,真個十分奇絕。
三分蘭菊十分梅,斗合就、一枝風月。
笙簧未語,星河易轉,涼夜厭厭留客。
只愁酒盡各西東,更把酒、推辭一霎。
48
《鵲橋仙》 宋·趙善括
東風喚我,西園閑坐,大醉高歌竟日。
行藏獨倚畫欄干,便忘了、征衫淚濕。
亭高煙遠,天低云近,相對逃名隱客。
掀髯無語看青山,斷不信、塵埃到得。
49
《鵲橋仙(秋日寄懷)》 宋·程垓
角聲吹月,風聲落枕,夢與柔腸俱斷。
誰教當日太情濃,揚不下、新愁一段。
黃花開了,梅花開未,曾約那時相見。
莫教容易負幽期,怕真個、孤他淚眼。
50
《鵲橋仙(立秋后一夕)》 宋·張鎡
暑云猶在,澄空欲變,入夜徘徊庭際。
新秋知是昨宵來,愛殘月、纖纖西墜。
芭蕉老大,流螢衰倦,靜里細觀天意。
輕風未有半分涼,奈人道、今宵好睡。
53
《鵲橋仙(般涉調)》 宋·張先
星橋火樹,長安一夜,開遍紅蓮萬蕊。
綺羅能借月中春,風露細、天清似水。
重城閉月,青樓夸樂,人在銀潢影里。
畫屏期約近收燈,歸步急、雙鴛欲起。
54
《鵲橋仙》 宋·杜安世
別離情緒,多方開解,卻免厭厭似醉。
樓高終日倚闌干,目斷有、千山萬水。
妖嬈薄媚,不禁拋擺,漸覺肌膚瘦悴。
當初相見偶然間,不喚作、如今恁地。
55
《鵲橋仙》 宋·杜安世
日長天氣,深深庭院,又是春愁滋味。
池邊昨夜雨兼風,戰紅杏、余香亂墜。
陰陰亭榭,暖煙輕柳,萬縷黃金窣地。
一雙新燕卻重來,但暗把、羅巾掩淚。
56
《鵲橋仙(七夕和蘇堅韻)》 宋·蘇軾
乘槎歸去,成都何在,萬里江沱漢漾。
與君各賦一篇詩,留織女、鴛鴦機上。
還將舊曲,重賡新韻,須信吾儕天放。
人生何處不兒嬉,看乞巧、朱樓彩舫。
57
《鵲橋仙》 宋·李之儀
宿云收盡,纖塵不警,萬里銀河低掛。
清冥風露不勝寒,無計學、雙鸞并駕。
玉徽聲斷,寶釵香遠,空賦紅綾小砑。
瘦郎知有幾多愁,怎奈向、月明今夜。
閨怨月亮孤獨
59
《鵲橋仙(席上賦七夕)》 宋·黃庭堅
朱樓彩舫,浮瓜沈李,報答風光有處。
一年尊酒暫時同,別淚作、人間曉雨。
鴛鴦機綜,能令儂巧,也待乘槎仙去。
若逢海上白頭翁,共一訪、癡牛騃女。
60
《鵲橋仙》 宋·晁端禮
多情應解,留連春意,滿地縈花惹絮。
王孫何在不歸來。
又遍滿、閑門要路。
咸陽原上,始蘇臺下,腸斷綠波南浦。
迢迢歸思碧連云,解送我、春山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