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大山的詞語
形容大山的詞語:1. 雄偉;2. 壯觀;3. 高聳;4. 巨大;5. 崇山峻嶺;6. 碧峰巒峰;7. 山巒起伏;8. 巖峰聳立;9. 巖石嶙峋;10. 天險峻峭;11. 莽莽蒼蒼;12. 云霧繚繞;13. 雪峰聳立;14. 景色壯美;15. 山清水秀;16. 山高水長;17. 山青水綠;18. 山色如黛;19. 山光水色;20. 山清風秀
形容大山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大山小山 | 大山小山 漢 淮南王 劉安 招集文人從事著述,各造辭賦,以類相從,分別稱為大山或小山,猶《詩經》之有《大雅》和《小雅》。見 漢 王逸 《楚辭章句·招隱士序》。或以為大小、小山是人名,見 漢 高誘 《〈淮南子〉序》。后用來稱呼同時有名的兩兄弟。如 南朝 梁 何點 、 何胤 兄弟俱隱遁不仕,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見《梁書·處士傳·何胤》。 |
砍大山 | 砍大山 砍大山(kǎndàshān)[piffle] [方]∶海闊天空地閑聊;神聊,注意 “砍” 應為 “侃”。“侃大山”也稱“砍大山” 。 |
侃大山 | 侃大山 侃大山(kǎn dà shān)指長時間沒完沒了地說一些瑣碎、不恰當或無效的話。 |
大山 | 大山 (加拿大籍學者及主持人)大山(本名馬克·亨利·羅斯韋爾,Mark Henry Rowswell),1965年5月23日生于加拿大渥太華,加拿大籍學者、主持人、相聲演員。 1984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東亞系開始攻讀中國研究,并起了中文名字“路世偉”。1988年畢業后留學于北京大學進修中國語言文學,1989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因小品《夜歸》中扮演洋學生“大山”而為大家熟知,并改中文名為“大山”,拜姜昆為師學習相聲。1998年首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和潘長江、黑妹表演小品《一張郵票》。2006年榮獲“加拿大勛章”。2007年10月4日被河南省商丘市聘請為“古城形象大使”。2010年被任命為上海世博會加拿大總代表,2012年被加拿大總理哈珀任命為加拿大中國親善大使。2015年開始推出中西結合的脫口秀節目《大山侃大山》,2017年4月,大山攜《大山侃大山》登上了墨爾本國際喜劇節的舞臺。 大山 (詞語)大山,詞語,意思是泰山。 |
天山 | 天山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歐亞大陸腹地,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呈東西走向,綿延中國境內1700千米,占地57萬多平方千米,占新疆全區面積約1/3。中國境內的天山山脈把新疆大致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準噶爾盆地。托木爾峰是天山山脈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于天山。 2013年6月21日,中國境內天山的托木爾峰、喀拉峻-庫爾德寧、巴音布魯克、博格達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2017年7月10—17日,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就西部天山山脈申遺在內的6個自然遺產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境內天山山脈由三列平行的褶皺山脈組成,山勢西高東低,山體寬廣。天山北脈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博羅科努山、博格達山等;天山中脈(主干)有阿拉喀爾山、那拉提山、艾爾溫根山、霍拉山等;天山南脈有科克沙爾山、哈爾克山、貼爾斯克山、喀拉鐵克山等。 |
拔山扛鼎 | 拔山扛鼎【解釋】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示例】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后之~,力大過人。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二卷【近義詞】拔山蓋世、拔山舉鼎【反義詞】軟弱無力【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
朱耷 | 朱耷 朱耷(1626年—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譜名統托[quàn,上林下金],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刃庵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概述內圖片來源:清·黃安平為八大山人寫照《個山小像》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
大甲溪 | 大甲溪 大甲溪,為中國臺灣西北部重要河流。位于臺中市,長140公里,流域面積1235平方公里。發源于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大山等群岳之間,與七家灣溪、司界攔溪、南湖溪及合歡溪匯流后,始稱大甲溪。大甲溪是臺灣中部重要的河川,屬于中央管河川,主流上游為南湖溪,其源流中央尖溪發源于南湖大山東峰(標高3,632米),流域主要分布于臺中縣,并包括南投縣、宜蘭縣之一小部分。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白冷、馬鞍等聚落,流入東勢鎮、新社鄉后,逐漸進入平地,后流經石岡鄉、豐原市、后里鄉、神岡鄉、外埔鄉、清水鎮、大甲鎮及大安鄉,最后注入臺灣海峽。 |
大小山 | 大小山 大小山,即大山小山。漢 淮南王 劉安 招集文人從事著述,各造辭賦,以類相從,分別稱為大山或小山,猶《詩經》之有《大雅》和《小雅》。 |
名山 | 名山 (詞匯)名山:著名的的大山。 世界著名的山岳,具有特殊意義的大山 |
常祥 | 常祥 古大山名。《呂氏春秋·諭大》:“地大則有 常祥 、 不庭 、 岐母 、 羣抵 、 天翟 、 不周 。” 許維遹 集釋引 孫詒讓 曰:“‘常祥’以下者皆山名。”一說獸名。參見 高誘 注。 |
介丘 | 介丘 介丘是漢語詞語,亦作“ 介邱 ”。 拼音:jiè qiū 釋義:1、大山。2、微小的土山 |
深山野墺 | 深山野墺【解釋】荒僻的大山深處。【出處】魯迅《彷徨·祝福》:“倘許給本村人,財禮就不多;惟獨肯嫁進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 |
徂徠 | 徂徠 徂:至,到 徠;招攬 徂徠;山名,后來是指生長棟梁之才的大山。也是借指來去往復。 例句;善積家肥,子孫多材,如彼槯棟,必生徂徠。---劉禹錫《崔公神道碑》 |
盤巖 | 盤巖 《文選·郭璞<江賦>》:“爾乃域之以盤巖,豁之以洞壑。” 劉良 注:“盤巖,大山。言 江 以大山為限界也。” |
徂徠 | 徂徠 徂:至,到 徠;招攬 徂徠;山名,后來是指生長棟梁之才的大山。也是借指來去往復。 例句;善積家肥,子孫多材,如彼槯棟,必生徂徠。---劉禹錫《崔公神道碑》 |
盤巖 | 盤巖 《文選·郭璞<江賦>》:“爾乃域之以盤巖,豁之以洞壑。” 劉良 注:“盤巖,大山。言 江 以大山為限界也。” |
大璋 | 大璋 大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dà zhāng,是指天子巡狩祼祭大山川所用的玉。 |
聽風聽水 | 聽風聽水【解釋】形容善于賞玩自然景色。【出處】相傳龜茲國王與樂人于大山間傾聽風和水聲,感興而制樂。唐·王建《霓裳辭》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示例】《霓裳曲》,前世傳記論說頗詳,不知~為何事也。白樂天有《霓裳歌》甚詳,亦無風水之說,第記之,或有遺亡者爾。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
聽風聽水 | 【解釋】形容善于賞玩自然景色。【出處】相傳龜茲國王與樂人于大山間傾聽風和水聲,感興而制樂。唐·王建《霓裳辭》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示例】《霓裳曲》,前世傳記論說頗詳,不知~為何事也。白樂天有《霓裳歌》甚詳,亦無風水之說,第記之,或有遺亡者爾。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
分茅嶺 | 分茅嶺 分茅嶺,解釋.即十萬大山。在廣東省東興各族自治縣西 |
堯封 | 堯封 堯封是一個詞語,傳說 堯 時命 舜 巡視天下,劃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為壇以作祭祀。 |
扒拉大山 | 辭典解釋扒拉大山 bā lā dà shān 山名。位在云南省騰沖縣西,恩梅開江之東,為滇緬河川的分水嶺。 |
分茅嶺 | 分茅嶺 分茅嶺,解釋.即十萬大山。在廣東省東興各族自治縣西 |
堯封 | 堯封 堯封是一個詞語,傳說 堯 時命 舜 巡視天下,劃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為壇以作祭祀。 |
鵬背 | 鵬背 鵬背,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主要義項有:(1).比喻已居或將居高位的人。(2).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
鵬背 | 鵬背 鵬背,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主要義項有:(1).比喻已居或將居高位的人。(2).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
雪峰山脈 | 雪峰山脈 廣義雪峰山脈:以雪峰山即狹義雪峰山脈(就如羅霄山脈里的武功山本身就是一個次級山脈)為主山(主干)、包括其大支、小支和余脈的山群,主要包括雪峰山、南方的大余脈八十里大南山、新邵縣的金龍山-天龍山等,西北部余脈到常德市桃花源。 雪峰山脈主體位于湖南中部和西部,是湖南境內最大的山脈,南狹北寬。主脈是東北-西南走向,南接湘桂間的八十里大南山,南起邵陽綏寧縣城的巫水北岸、北到益陽縣,西為丘陵級的武雪山脈,東部伸出大支到新邵縣的金龍山-天龍山。還有一批褶皺斷塊山。資水在柘溪水庫帶把它分為北南段。南段山勢陡峻,北段被資水穿切后,龐大散開,漸降為丘陵。習慣上南段稱雪峰山或下梅山,北段稱梅山或上梅山。主干長350千米,總長400多公里,寬度變化很大(主干最寬帶120公里)。第一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米;次高峰白馬山,海拔1781米;最大腹地在安化縣(古稱梅山因此以其名稱呼這個近千里大山,雪峰山之名在古代指其高峰地帶)。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各種杉木為主,垂直分異明顯。 一批景區:南段有主峰蘇寶頂和隆回縣虎形山。北段身形龐大,景區最多,有安化縣柘溪水庫帶和大熊山、新化縣梅山龍宮、寧鄉縣佛教名勝大溈山、益陽市桃花江景區等。西北支有常德市桃花源。 與兩江的關系:洪江市—溆浦縣的沅江都在雪峰山腳下走,西側漫長的小山脈(有的人稱武雪山脈)為支脈,沅陵縣則是沅江東方屬雪峰山。資水流域的北部就在雪峰山里。 |
大別山脈 | 大別山脈 大別山脈,狹義指大別山,廣義指桐柏山—大別山這個相連的大山脈及其支脈和余脈的總和(也稱淮陽山脈,類似大巴山脈包括武當山和大巴山等),位于中國中部山原。 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介于北緯30°10′~32°30′,東經112°40′~117°10′。大別山脈東延為(也稱皖山)和張八嶺,三者合稱淮陰山,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是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 |
大庾嶺 | 大庾嶺 大庾嶺,即庾嶺要塞,為南嶺中的“五嶺”之一。有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筑臺的要塞和唐代張九齡在梅嶺建立的梅關。《南康記》說橫浦關離“南野縣大庾嶺三十里”就是稱要塞部分。后來以之稱呼大山和山脈。 大庾嶺山脈:五嶺之一的大庾嶺是中國南部以庾嶺(梅嶺、東嶠山)為代表性段落的大型山脈,位江西與廣東兩省邊境,跨越贛州市—韶關市的重要地帶,為五嶺之一。腹地在江西省大庾縣(后改稱大余縣)——廣東省南雄市。 狹義大庾嶺山脈:即庾嶺山脈,大余縣網站介紹縣城在庾嶺北麓,梅關要塞在江西贛州大庾縣縣城——廣東韶關南雄市之間,因此它的主體在大庾縣——南雄縣之間,不包括崇義縣—大余縣之間的山脈。 廣義大庾嶺山脈:包括由崇義縣—大余縣之間、在湘粵邊與諸廣山斜交的一個山脈,作為大庾嶺山脈的北支,把傳統所定的范圍擴大了一倍。其北方是諸廣山脈(在羅霄山脈的南段)。 它為花崗巖斷塊山,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公尺左右。是珠江水系的湞水與贛江水系的章水的分水嶺。 |
大雪山 | 大雪山 (四川省西邊的高大山脈)大雪山是大渡河和雅礱江之間的分水嶺,四川省西部重要地理界線。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內,呈南北走向,由北向南有黨嶺山、折多山、貢嘎山、紫眉山等,其余脈牦牛山向南伸入涼山彝族自治州,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橫斷山脈的主要山脈之一。山體主要由砂板巖、花崗巖組成,多5000米以上高峰。 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5000米以上高山有現代冰川分布,多古冰斗、U型谷、角峰、冰磧垅、 冰磧湖等古冰川地貌。大雪山東陡西緩,西高東低。西坡多寬緩的高原面及斷陷山間盆地,氣候高寒,以牧業為主;東坡為深切割的高山峽谷,氣候垂直分布明顯,為農、林、牧交錯區。大雪山是四川重要林區。有冷杉、鱗皮冷杉、黃果冷杉、長苞冷杉、川西云杉、麗江云杉及云南松、高山松、落葉松等針葉樹種。礦產種類繁多,如鐵、銅、金、鉛、鋅、錫、鎢、鎳、鈹、鋰、鈮及云母、石棉等。大雪山西部為藏族分布區,東部屬漢、藏雜居區。川藏公路通過的折多山埡口,海拔4290米。 |
南嶺 | 南嶺 (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及周圍群山)南嶺是秦漢早期開始的朝廷及其相關人員對楚國之南的(湘桂贛粵相連區)的群山區域的總稱,后承其名,因此南嶺指中國湖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4省(區)相連的群山區域。范圍:西起于廣西桂林市,東到江西贛州市大余縣,北線是湖南邵陽市南部—永州市大部分—郴州市南部,南線是廣西賀州市北部——廣東清遠市北部的連陽地區—韶關市北部。 南嶺是個秦漢時期確定的稱呼(相關的是嶺南概念),是長江水系(里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及其周圍群山,并非當代人泛稱的南方山嶺,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包括云南云嶺、貴州苗嶺山脈、廣西大瑤山脈-大桂山脈、廣東九連山等。 南嶺大于五嶺:南嶺和嶺南都是地域片區概念,五嶺是南嶺里的代表性山脈,與秦漢早期重大的南下行軍路線相關的五個戰略駐地被突出而稱為五嶺,即越城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后來以之泛稱其所在大山乃至山脈。 南嶺里的其它山脈: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嶺、清遠市北部的起微山和大東山、韶關北部的大瑤山和蔚嶺、韶關東北部跨贛州南部全南縣的青云山脈(主峰在兩省邊界上)和九連山(主峰靠近省界),贛州東南部的三百山(跨三省交點)等。 |
念青唐古拉山脈 | 念青唐古拉山脈 念青唐古拉山脈(Nyainqêntanglha Shanmai)屬于斷塊山,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橫貫西藏中東部,為岡底斯山向東的延續,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西南部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同時將西藏劃分成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區域。東南靠近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 據雍仲苯教資料所言:念青唐拉是藏地三大神山(岡底斯、念青唐拉、瑪積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 傳說納木錯與念青唐拉曾經是一對恩愛夫妻。而根據雍仲苯教護法經、家族史以及神山祭祀文等苯教典籍記載:唐拉是雍仲本教的神山之一,是母子護法的四大眷屬之龍度唐拉,也是古藏文化史記中較有影響力的著名神山。而納木措為雍仲本教五騎羊護法母子的圣地,也是唐拉神山的明妃。它與納木措是修行之人的主要修行圣地。 念青唐古拉山地區受東西向的怒江斷裂帶和雅魯藏布江斷裂帶的控制,擠壓斷裂褶皺是形成了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它的山脊線位于當雄—羊八井以西,全長1400千米,平均寬8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終年白雪皚皚。 念青唐古拉山脈同時也是青藏高原東南部最大的冰川區。西段為內流區和外流區分界,東段為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分水嶺。西北側為藏北大湖區,其中最大的是納木錯湖。 相傳念青唐古拉山里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宮,宮門上鑲有各種寶石,光芒四射,宮底是甘露之海,中部繚繞著虹光彩霧,宮頂有白云,雨露時停時落,鮮花盛開在它的四周。 |
山脈 | 山脈 (地形地貌)山脈,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主要是由于地殼運動中的內營力作用,有明顯的褶皺,從而區別于山地,而山地則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褶皺現象不明顯。 山脈的構成包括主山(主干)、大支、小支、余脈。余脈相對而言比較小,還要與主干或大支相距一個較長的低暖地帶。 整體型山脈與散布型山脈:前者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天山山脈是個整體高地;后者有某種整體性但是不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羅霄山脈中段的武功山的南北方都是一個很長的低暖地帶。 山脈的級別依大小而定。例如,羅霄山脈里面的武功山本身又是一個較大型的山脈,包括一些小山脈和很多群山。綿延數千里的天山山脈更是特大山脈套裝線上的一批大山脈、大山脈套裝中型山脈、中型山脈套裝小山脈。 |
大庾嶺 | 大庾嶺 大庾嶺,即庾嶺要塞,為南嶺中的“五嶺”之一。有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筑臺的要塞和唐代張九齡在梅嶺建立的梅關。《南康記》說橫浦關離“南野縣大庾嶺三十里”就是稱要塞部分。后來以之稱呼大山和山脈。 大庾嶺山脈:五嶺之一的大庾嶺是中國南部以庾嶺(梅嶺、東嶠山)為代表性段落的大型山脈,位江西與廣東兩省邊境,跨越贛州市—韶關市的重要地帶,為五嶺之一。腹地在江西省大庾縣(后改稱大余縣)——廣東省南雄市。 狹義大庾嶺山脈:即庾嶺山脈,大余縣網站介紹縣城在庾嶺北麓,梅關要塞在江西贛州大庾縣縣城——廣東韶關南雄市之間,因此它的主體在大庾縣——南雄縣之間,不包括崇義縣—大余縣之間的山脈。 廣義大庾嶺山脈:包括由崇義縣—大余縣之間、在湘粵邊與諸廣山斜交的一個山脈,作為大庾嶺山脈的北支,把傳統所定的范圍擴大了一倍。其北方是諸廣山脈(在羅霄山脈的南段)。 它為花崗巖斷塊山,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公尺左右。是珠江水系的湞水與贛江水系的章水的分水嶺。 |
大別山脈 | 大別山脈 大別山脈,狹義指大別山,廣義指桐柏山—大別山這個相連的大山脈及其支脈和余脈的總和(也稱淮陽山脈,類似大巴山脈包括武當山和大巴山等),位于中國中部山原。 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介于北緯30°10′~32°30′,東經112°40′~117°10′。大別山脈東延為(也稱皖山)和張八嶺,三者合稱淮陰山,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是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 |
山脈 | 山脈 (地形地貌)山脈,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主要是由于地殼運動中的內營力作用,有明顯的褶皺,從而區別于山地,而山地則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褶皺現象不明顯。 山脈的構成包括主山(主干)、大支、小支、余脈。余脈相對而言比較小,還要與主干或大支相距一個較長的低暖地帶。 整體型山脈與散布型山脈:前者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天山山脈是個整體高地;后者有某種整體性但是不在一個整體高地上,例如羅霄山脈中段的武功山的南北方都是一個很長的低暖地帶。 山脈的級別依大小而定。例如,羅霄山脈里面的武功山本身又是一個較大型的山脈,包括一些小山脈和很多群山。綿延數千里的天山山脈更是特大山脈套裝線上的一批大山脈、大山脈套裝中型山脈、中型山脈套裝小山脈。 |
南嶺 | 南嶺 (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及周圍群山)南嶺是秦漢早期開始的朝廷及其相關人員對楚國之南的(湘桂贛粵相連區)的群山區域的總稱,后承其名,因此南嶺指中國湖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4省(區)相連的群山區域。范圍:西起于廣西桂林市,東到江西贛州市大余縣,北線是湖南邵陽市南部—永州市大部分—郴州市南部,南線是廣西賀州市北部——廣東清遠市北部的連陽地區—韶關市北部。 南嶺是個秦漢時期確定的稱呼(相關的是嶺南概念),是長江水系(里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及其周圍群山,并非當代人泛稱的南方山嶺,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包括云南云嶺、貴州苗嶺山脈、廣西大瑤山脈-大桂山脈、廣東九連山等。 南嶺大于五嶺:南嶺和嶺南都是地域片區概念,五嶺是南嶺里的代表性山脈,與秦漢早期重大的南下行軍路線相關的五個戰略駐地被突出而稱為五嶺,即越城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后來以之泛稱其所在大山乃至山脈。 南嶺里的其它山脈: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嶺、清遠市北部的起微山和大東山、韶關北部的大瑤山和蔚嶺、韶關東北部跨贛州南部全南縣的青云山脈(主峰在兩省邊界上)和九連山(主峰靠近省界),贛州東南部的三百山(跨三省交點)等。 |
五嶺 | 五嶺 (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及周圍群山)五嶺:三個在湘桂間,因此一般是由西到東地排列,指越城嶺(湘桂間)、都龐嶺(湘桂間)、萌渚嶺(湘桂間)、騎田嶺(湘南)、大庾嶺(贛粵間,腹地在江西大庾縣),橫亙在湖南、兩廣、江西之間。是史稱南嶺者的主要構成。 五嶺所指的變化:由要塞到大山。秦漢早期是(楚國之南的)五個軍事戰略要塞、指山嶺或臺嶺,后來泛指該嶺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脈了(山脈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脈)。例如,越城嶺最早是今廣西興安縣之北一個軍事要塞,大庾嶺早期為要塞性的臺嶺(有庾嶺和梅嶺古道),后來以之泛稱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脈。 五嶺是南嶺的突出代表:南嶺和嶺南都是地域片區概念,五嶺是南嶺的代表性山脈,二者大小不同。南嶺是秦漢早期開始的朝廷及其相關人員對楚國之南(湘桂贛粵相連區)的群山區域的總稱,其中與秦漢早期重大的南下行軍路線相關的五個戰略要地被突出而稱為五嶺(都有秦漢時期的軍事遺址)。例如越城嶺—都龐嶺之間的海洋山、韶關市西北部的瑤山等,都屬南嶺。 分水嶺特征:五嶺所在的南嶺是長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及其周圍群山。 五嶺 (漢語詞匯)五嶺,漢語詞語,原指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五嶺。現指通往嶺南的五條路。 |
匡山 | 匡山 (湖北匡山)匡山是滄浪之水中的一座仙山,為地壘式斷塊山,位于長江中游北岸,本是大別山的古時名稱,現僅僅指位于大別山山脈于湖北省黃岡市東南的一段。 唐朝時期,匡山和廬山齊名,合稱為匡廬。廬山風景名勝區作為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匡山的名字因為避趙匡胤之諱,而改 為大別山,隨后名聲漸落。 匡山自古便與廬山齊名,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是中國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變幻莫測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其間 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
五嶺 | 五嶺 (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及周圍群山)五嶺:三個在湘桂間,因此一般是由西到東地排列,指越城嶺(湘桂間)、都龐嶺(湘桂間)、萌渚嶺(湘桂間)、騎田嶺(湘南)、大庾嶺(贛粵間,腹地在江西大庾縣),橫亙在湖南、兩廣、江西之間。是史稱南嶺者的主要構成。 五嶺所指的變化:由要塞到大山。秦漢早期是(楚國之南的)五個軍事戰略要塞、指山嶺或臺嶺,后來泛指該嶺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脈了(山脈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脈)。例如,越城嶺最早是今廣西興安縣之北一個軍事要塞,大庾嶺早期為要塞性的臺嶺(有庾嶺和梅嶺古道),后來以之泛稱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脈。 五嶺是南嶺的突出代表:南嶺和嶺南都是地域片區概念,五嶺是南嶺的代表性山脈,二者大小不同。南嶺是秦漢早期開始的朝廷及其相關人員對楚國之南(湘桂贛粵相連區)的群山區域的總稱,其中與秦漢早期重大的南下行軍路線相關的五個戰略要地被突出而稱為五嶺(都有秦漢時期的軍事遺址)。例如越城嶺—都龐嶺之間的海洋山、韶關市西北部的瑤山等,都屬南嶺。 分水嶺特征:五嶺所在的南嶺是長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及其周圍群山。 五嶺 (漢語詞匯)五嶺,漢語詞語,原指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五嶺。現指通往嶺南的五條路。 |
九華山 | 九華山 (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巖巖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巖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不僅受到濕潤季風的影響,而且受到山區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的制約,所以具有溫和、濕潤、陰涼等山區氣候特點。 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綿亙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東經117°43′-118°80′,北緯30°24′-30°40′之間。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臺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萬歷皇帝頒賜的圣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2006年,以九華山為主體的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九華山風景區獲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09年,九華山獲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
九華山 | 九華山 (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巖巖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巖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不僅受到濕潤季風的影響,而且受到山區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的制約,所以具有溫和、濕潤、陰涼等山區氣候特點。 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綿亙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東經117°43′-118°80′,北緯30°24′-30°40′之間。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臺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萬歷皇帝頒賜的圣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2006年,以九華山為主體的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九華山風景區獲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09年,九華山獲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
瑤山 | 瑤山 瑤山指傳說中的仙山。三大用法: 1、俊美的山,瑤是俊美。 2、瑤族生活區域的山和寨,泛稱瑤山瑤寨。 3、另一個用法是特指瑤族生活區的大山,這種瑤山也稱大瑤山(廣西大瑤山和廣東大瑤山)。 2015年,中國瑤族人口為285.3萬,其中廣西171萬,湖南70.5萬,廣東20.3萬,云南19萬,貴州4.4萬,江西贛南數百人。廣西有7個瑤族自治縣和48個瑤族鄉國土總面積約為2.93萬平方公里約占廣西國土總面積13%,湖南永州江永縣瑤族人口占比63.2%為全國瑤族人口占比最高縣;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瑤族人口34萬,為全國之最,被譽為神州瑤都。 瑤族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區。 |
大通河 | 大通河 (黃河支流湟水的支流(青海))湟水支流,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又稱浩門河,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現今名,以長度與流量論,大通河實為湟水正源。發源于海西州木里祁連山脈東段托來南山和大通山之間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嶺。向東流經祁連、門源盆地及甘肅的連城、窯街, 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龍嶺和大通山—達坂山兩大山嶺之間,于民和縣的享堂入湟水,總長554公里。 |
小山 | 小山 (中國內地男歌手)小山,原名左中山,1981年12月13日出生于中國安徽省阜陽市,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 2003年10月因參加安徽省阜陽市曼哈頓杯新秀歌唱大賽獲冠軍,而正式出道。2009年6月與北京美力音樂合作推出原創單曲《男人的諾言》、《你的王子》;7月16日發行個人專輯《男人傷心不流淚》;12月6日發布個人單曲《分手就分手》。2013年1月1日發行單曲《心痛2013》;10月18日發行單曲《大聲說我愛你》。2015年5月發布單曲《最后的表白》;6月25日發布單曲《心痛2015》。 小山 (詞語) 小山 xiǎo shān 1、文體名。 漢 王逸 《解題》:“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 2、與“大山”相對。指小的山。《史記·封禪書》:“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 3、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 |
瑤山 | 瑤山 瑤山指傳說中的仙山。三大用法: 1、俊美的山,瑤是俊美。 2、瑤族生活區域的山和寨,泛稱瑤山瑤寨。 3、另一個用法是特指瑤族生活區的大山,這種瑤山也稱大瑤山(廣西大瑤山和廣東大瑤山)。 2015年,中國瑤族人口為285.3萬,其中廣西171萬,湖南70.5萬,廣東20.3萬,云南19萬,貴州4.4萬,江西贛南數百人。廣西有7個瑤族自治縣和48個瑤族鄉國土總面積約為2.93萬平方公里約占廣西國土總面積13%,湖南永州江永縣瑤族人口占比63.2%為全國瑤族人口占比最高縣;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瑤族人口34萬,為全國之最,被譽為神州瑤都。 瑤族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區。 |
碧霞元君祠 | 碧霞元君祠 (泰山護魯山口碧霞元君祠)泰山護魯山口碧霞元君祠,興于康熙、盛于嘉慶,前后歷經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 |
梨花大鼓 |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是河北南部地區獨有的鼓曲之一,也是中國曲壇上一支別具風采的鮮花,頗受群眾的歡迎。“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鏵片伴奏而得名),它歷史悠久,清乾隆年間己有藝人演唱,清嘉慶年間,河北邢臺威縣的王奎山、臨西呂連山和李明山、清河徐靠山和臨城馮云山,時稱梨花大鼓的"五大山",風噪冀魯兩省。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鏵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帶頗為流行,是中國曲壇上一枝別具風采的鮮花,深受群眾歡迎。 |
帕米爾高原 |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該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云天,號稱亞洲大陸地區的屋脊。 帕米爾高原的最高峰是喬戈里峰,位于中國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
鐵圍山 | 鐵圍山 佛教語。佛教認為南贍部洲等四大部洲之外,有鐵圍山,周匝如輪,故名。(界名)圍繞堿海而區劃一小世界之鐵山也,由鐵而成,須彌山為中心,外有七山八海,第八海即堿海,贍部等四大洲在此,圍繞此堿海者,即鐵圍山,此為一小世界。俱舍論十一曰:‘于金輪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處中而住,余八周匝繞妙高山。于八山中前七名內,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復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圍一世界。’梵Cakravamacronddotblwa。 地名。又稱鐵城。故城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玉林市南。 |
移山倒海 | 移山倒海【解釋】搬動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類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偉氣概。【示例】在困難面前我們要有移山倒海的氣魄,才不會被困難嚇倒。【近義詞】天旋地轉、排山倒海、天崩地裂【反義詞】和風細雨、溫文爾雅【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
鐵圍山 | 鐵圍山 佛教語。佛教認為南贍部洲等四大部洲之外,有鐵圍山,周匝如輪,故名。(界名)圍繞堿海而區劃一小世界之鐵山也,由鐵而成,須彌山為中心,外有七山八海,第八海即堿海,贍部等四大洲在此,圍繞此堿海者,即鐵圍山,此為一小世界。俱舍論十一曰:‘于金輪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處中而住,余八周匝繞妙高山。于八山中前七名內,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復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圍一世界。’梵Cakravamacronddotblwa。 地名。又稱鐵城。故城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玉林市南。 |
帕米爾高原 |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該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云天,號稱亞洲大陸地區的屋脊。 帕米爾高原的最高峰是喬戈里峰,位于中國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
茅山 | 茅山 (江蘇句容茅山)茅山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南北約長10公里,東西約寬5公里,面積50多平方公里。 茅山是中國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云霧繚繞,氣候宜人,山上奇巖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靈泉圣池星羅棋布,曲澗溪流縱橫交織,綠樹蔽山,青竹繁茂,物華天寶。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風景區于198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批準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同時,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據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 茅山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九霄萬福宮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與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輝。 |
徐渭 | 徐渭 (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鷴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助其擒徐海、誘汪直。胡宗憲被下獄后,徐渭在憂懼發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后因殺繼妻被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后,得張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貧病交加,藏書數千卷也被變賣殆盡,他自稱“南腔北調人”,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后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所著《南詞敘錄》為中國第一部關于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歌代嘯》及文集傳世。 |
覆海移山 | 覆海移山【解釋】翻轉大海,移動大山。形容力量巨大。【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阿修羅眾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須彌福德強,平扶日月感神煞。” |
梅湖 | 梅湖 (金陵梅湖)梅湖位于青云譜區昌南大道的南面,西臨金沙大道,東接南蓮路,因世居于此的梅村而名,與八大山人紀念館毗鄰。為了充分挖掘以八大山人為核心的歷史人文資源,發揮以八大山人周邊梅湖水系為主的生態資源優勢,2007年6月15日,南昌市規劃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專門審議通過了“八大山人梅湖景區總體規劃”,于是,一個依托八大山人文化資源以及梅湖水體資源,旨在打造全省、甚至全國及國際性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工程由此拉開了序幕。 |
祁連山 | 祁連山 (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的山脈)祁連山,是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的山脈,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有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是龐大山系,因位于河西走廊南側張掖市境內,又名張掖南山。 祁連山系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公里,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長近1000千米。屬褶皺斷塊山,最寬處在張掖市與柴達木盆地之間,達300千米;自北而南,包括大雪山、托來山、托來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土爾根達坂山、柴達木山和宗務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團結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間。 它是中國西部一條重要的生態屏障,1988年在祁連山北部的中東段設立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跨越張掖、武威、金昌三市。甘青兩省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18年10月29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長期困擾祁連山生態保護的跨地區、跨部門體制性問題至此終結。 |
紫荊山 | 紫荊山 (廣西桂平紫荊山)紫荊山:紫荊鎮別名,是一個統稱。因整個紫荊鎮均為大山,由大大小小不同的山峰及山脈組成,東邊平南縣鵬化山區,西北與武宣、象州、金秀等縣相鄰。境內有十八河瑤寨,天王谷漂流等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