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宮人的詩詞(184首)

    21 《三姝媚(古衛舟·人謂此舟曾載錢塘宮人)》 宋·詹玉

    一篷兒別苦。
    是誰家、花天月地兒女。
    紫曲藏嬌,慣錦窠金翠,玉璈鐘呂。
    綺席傳宣,笑聲里、龍樓三鼓。

    22 《題花葉詩》 唐·德宗宮人

    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
    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

    23 《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 唐·李商隱

    星使追還不自由,雙童捧上綠瓊輈.九枝燈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樓。
    鳳女顛狂成久別,月娥孀獨好同游。
    當時若愛韓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24 《過馬嵬山(一作李益詩)》 唐·李遠

    金甲云旗盡日回,倉皇羅袖滿塵埃。
    濃香猶自飄鑾輅,恨魄無因離馬嵬。
    南內宮人悲帳殿,東溟方士問蓬萊。
    唯馀坡上彎環月,時送殘蛾入帝臺。

    25 《邯鄲宮人怨》 唐·崔顥

    邯鄲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見一婦人。
    自言鄉里本燕趙,少小隨家西入秦。
    母兄憐愛無儔侶,五歲名為阿嬌女。

    女子送別情郎

    26 《快活年近拍》 宋·萬俟詠

    千秋萬歲君,五帝三王世。
    觀風重令節,與民樂盛際。
    蕊宮長春,洞天不老,花艷蟬輝,十里照春珠翠。
    鬧羅綺。

    宴飲懷人贊美

    27 《失調名(宮人鼓瑟奏霓裳曲)》 宋·汪元量

    綠荷初展。
    海榴花半吐,繡簾高卷。
    整頓朱弦,奏霓裳初遍,音清意遠。
    恍然在廣寒宮殿,窈窕柔情,綢繆細意,閑愁難剪。

    28 《飲茶歌送鄭容》 唐·皎然

    丹丘羽人輕玉食,采茶飲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宮人不識。
    云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虛得名。

    29 《袍中詩》 唐·開元宮人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結取后生緣。

    30 《宮詞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銷大駕歸,御樓初見赭黃衣。
    千聲鼓定將宣赦,竿上金雞翅欲飛。
    北闕晴分五鳳樓,嵩山秀色護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運,更擬波中出九疇。

    31 《擬樂府子夜四時歌四首》 唐·崔道融

    吳子愛桃李,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六宮人不睡。
    涼軒待月生,暗里螢飛出。
    低回不稱意,蛙鳴亂清瑟。

    32 《比紅兒詩》 唐·羅虬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斷百花鮮。
    馬嵬好笑當時事,虛賺明皇幸蜀川。
    金谷園中花正繁,墜樓從道感深恩。
    齊奴卻是來東市,不為紅兒死更冤。

    33 《楊柳枝壽杯詞十八首》 唐·司空圖

    樂府翻來占太平,風光無處不含情。
    千門萬戶喧歌吹,富貴人間只此聲。
    撼晚梳空不自持,與君同折上樓時。
    春風還有常情處,系得人心免別離。

    34 宮人斜》 唐·雍裕之

    幾多紅粉委黃泥,野鳥如歌又似啼。
    應有春魂化為燕,年來飛入未央棲。

    35 《斗雞》 唐·杜甫

    斗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
    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
    仙游終一閟,女樂久無香。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36 《斗雞》 唐·杜甫

    斗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
    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
    仙游終一閟,女樂久無香。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37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唐·常建

    溪口水石淺,泠泠明藥叢。
    入溪雙峰峻,松栝疏幽風。
    垂嶺枝裊裊,翳泉花濛濛。
    夤緣齋人目,路盡心彌通。

    唐詩三百首秋天寫景抒情

    38 《綺寮怨(宮人斜吊古)》 宋·石正倫

    綠野春濃停騎,暖風飄醉襟。
    漸觸目、景物凄悲,花無語、曲徑沈沈。
    重檐繚垣靜鎖,丹青暗、斷軸塵半侵。
    歡絳紗、玉臂封時,何期掩、夜泉流恨深。

    39 《大圣樂(東園餞春即席分題)》 宋·周密

    嬌綠迷云,倦紅顰曉,嫩晴芳樹。
    漸午陰、簾影移香,燕語夢回,千點碧桃吹雨。
    冷落錦宮人歸后,記前度蘭橈停翠浦。
    憑闌久,凝想鳳翹,慵聽金縷。

    40 《大圣樂》 宋·劉辰翁

    音韻低黯,辭情跌宕,庶幾哀而不怨,有益于幽憂憔悴者。
    然二語外率鄙俚,因依聲仿佛反之和之。
    此曲少有作者,流為善歌,則或數十疊,其聲皆不可考。
    今特以意高下,未必盡合本調,聊以纟予思志感云爾。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