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注疏》 卷三
作者:郭璞、邢昺
釋言第二[疏]釋曰:《說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然則言者發於志而形於聲,所以文章於身者也。《論語》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左傳》趙簡子稱子太叔“遺我以九言”,皆以一句為一言也。《漢書》東方朔云“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則以一字為一言也。雖一句一字有異,要以今古方國殊別,學者莫能通,是以《方言》云:“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是曰“釋言”。
殷、齊,中也。(《書》曰:“以殷仲春。”《釋地》曰:“巨齊州以南。”) [疏]“殷、齊,中也”。○釋曰:殷、齊皆謂正中也。注“《書》曰:以殷仲春”者,《堯典》文。案彼云:“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孔安國以殷為正,中、正義同故也。云“《釋地》曰:巨齊州以南”者,彼注云:“巨,去也。齊,中也。”謂中州為齊州,是齊得為中也。
斯、誃,離也。(齊、陳曰斯。誃,見《詩》。○誃音侈。)
[疏]“斯、誃,離也”。○釋曰:斯,析。誃,張。皆分離也。孫炎曰:“斯,析之離。”郭云“齊、陳曰斯”者,《方言》文。《陳風。墓門》云:“斧以斯之。”是也。云“誃,見《詩》者,《小雅。巷伯》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鄭箋云:“因箕星之哆而又侈大之。”是也。誃、侈音義同。 謖、興,起也。(《禮記》曰:“尸謖。”○謖,所六切。)
[疏]“謖、興,起也”。○釋曰:謖、興皆作起也。注“《禮記》曰:尸謖”者,《祭統》文也。
還、復,返也。(○還音旋。)
[疏]“還、復,返也”。○釋曰:皆回返也。《春秋》書師還,又曰“至河乃復”之類是也。 宣、徇,彳扁也。(皆周彳扁也。○徇,辭峻切。) [疏]“宣、徇,彳扁也”。○釋曰:皆周彳扁也。《大雅。江漢》云:“來旬來宣。”毛傳云:“旬,彳扁。”鄭箋云:“宣,彳扁。”是皆為周彳扁也。徇、旬音義同。
ㄞ、遽,傳也。(皆傳車驛馬之名。○ㄞ音日。傳,張戀切。)
[疏]“ㄞ、遽,傳也”。○釋曰:皆傳車驛馬之名。文十六年《左傳》曰:“楚子乘ㄞ會師于臨品。”又僖三十三年云:“使遽告於鄭。”又成五年曰:“晉侯以傳召伯宗。”是皆謂今驛也。 蒙、荒,奄也。(奄,奄覆也。皆見《詩》。)
[疏]“蒙、荒,奄也”。○釋曰:皆謂奄覆。《唐風》云:“葛生蒙楚。”孫炎曰:“荒大之奄。”《周南》云:“葛ぱ荒之。”故郭云“皆見《詩》”。
告、謁,請也。(皆求請也。○告音谷。) [疏]“告、謁,請也”。○釋曰:皆謂求請也。成二年《左傳》曰:克對齊侯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詩》敘云:“無險詖私謁之心。”
肅、雍,聲也。(《詩》曰:“肅雍和鳴。”) [疏]“肅、雍,聲也”。○釋曰:和樂聲也。注“《詩》曰:肅雍和鳴”者,《周頌。有聲》文也。
格、懷,來也。(《書》曰:“格,爾來庶。”懷,見《詩》。)
[疏]“格、懷,來也”。○釋曰:謂招來也。注“《書》曰:格,爾眾庶”者,《商書。湯誓》文也。云“懷,見《詩》”者,《周頌。時邁》云:“懷柔百神。”
畛、,致也。(皆見《詩傳》。) [疏]“畛、,致也”。○釋曰:《曲禮》曰:“畛於鬼神。”昭元年《左傳》:“叔向日:祿以德。”《周頌。武》篇云:“耆定爾功。”毛傳曰:“耆,致也。”王肅云:“致定其大功。”謂誅紂定天下。是毛讀耆為,故注云“見《詩傳》”。 侈、怙,恃也。(今江東呼母為恀,音是。)
[疏]“恀、怙,恃也”。○釋曰:皆依恃也。郭云:“今江東呼母為恀。”《小雅。蓼莪》云:“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是也。
律、,述也。(皆敘述也,方俗語耳。)
[疏]“律、,述也”。○釋曰:皆敘述也,方俗語異耳。律管所以述氣。者,述行之也。《大雅。文王有聲》云“駿有聲”之類是也。
俞、,然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者,應也,亦為然。○音答。) [疏]“俞、,然也”。○釋曰:皆然應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者,《內則》文也。,古答字,故為應也。
豫、臚,敘也。(皆陳敘也。)
[疏]“豫、臚,敘也”。○釋曰:皆陳敘也。事豫備者,亦有敘也。《漢書》云:“典客,秦官,大初元年更名大鴻臚。”韋昭曰:“鴻,大也。臚,陳敘也。以禮大陳敘賓客也。”又《莊子》云:“大儒臚傳。”是也。
庶幾,尚也。(《詩》曰:“不尚息焉。”)
[疏]“庶幾,尚也”。○釋曰:尚謂心所希望也。注“《詩》曰:不尚息焉”者,《小雅。菀柳》篇文也。鄭箋云:“尚,庶幾也。”以心所念尚即是庶幾,義相反覆,故引之。
觀、指,示也。(《國語》曰:“且觀之兵。”)
[疏]“觀、指,示也”。○釋曰:示謂呈見於人也。注“《國語》曰:且觀之兵”者,案《周語》:穆三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是也。《論語》曰:“指其掌。”謂舉當以示人也。
若、惠,順也。(《詩》曰:“惠然肯來。”)
[疏]“若、惠,順也”。○釋曰:“順,不逆也。”《書》“曰若稽古”,謂順考古道也。《詩。邶風。終風》云:“惠然肯然。”言有順心然后可來是也。
敖、無,傲也。(《禮記》曰:“無無,無敖。”傲,慢也。○傲,五報切。無,好吾切。) [疏]“敖、無,傲也”。○釋曰:皆謂傲慢。《周頌。絲衣》云:“不吳不敖。”注“《禮記》曰:無無無傲”者,《投壺》文也。案彼云:“魯令弟子辭曰:‘無,敖,偝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是也。
幼、鞠,稚也。(《書》曰:“不念鞠子哀。”)
[疏]“幼、鞠,稚也”。○釋曰:《方言》云:“稚,年小也。”《曲禮》曰:“幼子常視無誑。”《書》曰:“兄亦不念鞠子哀。”是皆謂年小也。“《書》曰”者,《周書。康誥》文也。
逸、愆,過也。(書曰:“汝則有逸罰。”○諐音懋。) [疏]“逸、愆,過也”。○釋曰:皆謂咎過也。注云“《書》曰:汝則有逸罰”者,案《商書。盤庚》云:“惟予一人有佚罰。”《費誓》云:“汝則有常刑。”無云“汝則有逸罰”者,師讀不同故也。或者其在今文乎?愆者,《左傳》曰“禮義不愆”之類是也。
疑、休,戾也。(戾,止也。疑者亦止。)
[疏]“疑、休,戾也”。○釋曰:戾,止也。《書》曰:“疑謀勿成。”《月令》云:“百工休是。”疑、休皆為止也。
疾、齊,壯也。(壯,壯事,謂速也。齊亦疾。)
[疏]“疾、齊,壯也”。○釋曰:急疾、齊整皆於事敏速︹壯也。
悈、褊,急也。(皆急狹。○悈,紀力切。褊,必淺切。)
[疏]“悈、褊,急也”。○釋曰:悈與亟同。《大雅。靈臺》云:“經始勿亟。”《文王有聲》云:“匪棘其欲。”《禮記》引此詩作“匪革其猶”。革亦急也。悈、亟、棘、革,字雖異,音義同。《魏風。葛屨》云:“維是褊心。”又《廣雅》云:“悈,謹也。”褊,狹陋也。是皆急狹也。
貿、賈,市也。(《詩》曰:“抱布貿絲。”○賈音古。)
[疏]“貿、賈,市也”。○釋曰:謂市買賣物也。注“《詩》曰:抱布貿絲”者,《衛風。氓》篇文也。《大雅。瞻》云“如賈三倍”也。
、陋,隱也。(《禮記》曰:“用席。”《書》曰:“揚側陋。”○,符佛切。) [疏]“、陋,隱也”。○釋曰:皆幽隱也。注“《禮記》曰:用席”者,案《有司徹》云:“有司官徹饋,饌于室中西北隅,南面,如饋之設,右幾,用席。”是也。云《禮記》者,誤也。云“《書》曰:揚側陋”者,《堯典》文也。 遏、遾,逮也。(東齊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遾音誓。) [疏]“遏、遾,逮也”。○釋曰:逮謂相及也。注“東齊曰遏,北燕曰遾”者,《方言》文也。
征、邁,行也。(《詩》曰:“王于出征。”邁亦行。)
[疏]“征、邁,行也”。○釋曰:皆出行也。注“《詩》曰:王于出征”者,《小雅。六月》文也。云“邁亦行”者,《詩》云:“周王于邁。”是也。
圮、敗,覆也。(謂毀覆。○圮,彼美反。)
[疏]“圮、敗,覆也”。○釋曰:圮毀、敗壞皆傾覆也。《書》曰:“祖乙圮于耿。”
薦、原,再也。(《易》曰:“水薦至。”今呼重蠶為
殷、齊,中也。(《書》曰:“以殷仲春。”《釋地》曰:“巨齊州以南。”) [疏]“殷、齊,中也”。○釋曰:殷、齊皆謂正中也。注“《書》曰:以殷仲春”者,《堯典》文。案彼云:“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孔安國以殷為正,中、正義同故也。云“《釋地》曰:巨齊州以南”者,彼注云:“巨,去也。齊,中也。”謂中州為齊州,是齊得為中也。
斯、誃,離也。(齊、陳曰斯。誃,見《詩》。○誃音侈。)
[疏]“斯、誃,離也”。○釋曰:斯,析。誃,張。皆分離也。孫炎曰:“斯,析之離。”郭云“齊、陳曰斯”者,《方言》文。《陳風。墓門》云:“斧以斯之。”是也。云“誃,見《詩》者,《小雅。巷伯》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鄭箋云:“因箕星之哆而又侈大之。”是也。誃、侈音義同。 謖、興,起也。(《禮記》曰:“尸謖。”○謖,所六切。)
[疏]“謖、興,起也”。○釋曰:謖、興皆作起也。注“《禮記》曰:尸謖”者,《祭統》文也。
還、復,返也。(○還音旋。)
[疏]“還、復,返也”。○釋曰:皆回返也。《春秋》書師還,又曰“至河乃復”之類是也。 宣、徇,彳扁也。(皆周彳扁也。○徇,辭峻切。) [疏]“宣、徇,彳扁也”。○釋曰:皆周彳扁也。《大雅。江漢》云:“來旬來宣。”毛傳云:“旬,彳扁。”鄭箋云:“宣,彳扁。”是皆為周彳扁也。徇、旬音義同。
ㄞ、遽,傳也。(皆傳車驛馬之名。○ㄞ音日。傳,張戀切。)
[疏]“ㄞ、遽,傳也”。○釋曰:皆傳車驛馬之名。文十六年《左傳》曰:“楚子乘ㄞ會師于臨品。”又僖三十三年云:“使遽告於鄭。”又成五年曰:“晉侯以傳召伯宗。”是皆謂今驛也。 蒙、荒,奄也。(奄,奄覆也。皆見《詩》。)
[疏]“蒙、荒,奄也”。○釋曰:皆謂奄覆。《唐風》云:“葛生蒙楚。”孫炎曰:“荒大之奄。”《周南》云:“葛ぱ荒之。”故郭云“皆見《詩》”。
告、謁,請也。(皆求請也。○告音谷。) [疏]“告、謁,請也”。○釋曰:皆謂求請也。成二年《左傳》曰:克對齊侯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詩》敘云:“無險詖私謁之心。”
肅、雍,聲也。(《詩》曰:“肅雍和鳴。”) [疏]“肅、雍,聲也”。○釋曰:和樂聲也。注“《詩》曰:肅雍和鳴”者,《周頌。有聲》文也。
格、懷,來也。(《書》曰:“格,爾來庶。”懷,見《詩》。)
[疏]“格、懷,來也”。○釋曰:謂招來也。注“《書》曰:格,爾眾庶”者,《商書。湯誓》文也。云“懷,見《詩》”者,《周頌。時邁》云:“懷柔百神。”
畛、,致也。(皆見《詩傳》。) [疏]“畛、,致也”。○釋曰:《曲禮》曰:“畛於鬼神。”昭元年《左傳》:“叔向日:祿以德。”《周頌。武》篇云:“耆定爾功。”毛傳曰:“耆,致也。”王肅云:“致定其大功。”謂誅紂定天下。是毛讀耆為,故注云“見《詩傳》”。 侈、怙,恃也。(今江東呼母為恀,音是。)
[疏]“恀、怙,恃也”。○釋曰:皆依恃也。郭云:“今江東呼母為恀。”《小雅。蓼莪》云:“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是也。
律、,述也。(皆敘述也,方俗語耳。)
[疏]“律、,述也”。○釋曰:皆敘述也,方俗語異耳。律管所以述氣。者,述行之也。《大雅。文王有聲》云“駿有聲”之類是也。
俞、,然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者,應也,亦為然。○音答。) [疏]“俞、,然也”。○釋曰:皆然應也。“《禮記》曰:男唯女俞”者,《內則》文也。,古答字,故為應也。
豫、臚,敘也。(皆陳敘也。)
[疏]“豫、臚,敘也”。○釋曰:皆陳敘也。事豫備者,亦有敘也。《漢書》云:“典客,秦官,大初元年更名大鴻臚。”韋昭曰:“鴻,大也。臚,陳敘也。以禮大陳敘賓客也。”又《莊子》云:“大儒臚傳。”是也。
庶幾,尚也。(《詩》曰:“不尚息焉。”)
[疏]“庶幾,尚也”。○釋曰:尚謂心所希望也。注“《詩》曰:不尚息焉”者,《小雅。菀柳》篇文也。鄭箋云:“尚,庶幾也。”以心所念尚即是庶幾,義相反覆,故引之。
觀、指,示也。(《國語》曰:“且觀之兵。”)
[疏]“觀、指,示也”。○釋曰:示謂呈見於人也。注“《國語》曰:且觀之兵”者,案《周語》:穆三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是也。《論語》曰:“指其掌。”謂舉當以示人也。
若、惠,順也。(《詩》曰:“惠然肯來。”)
[疏]“若、惠,順也”。○釋曰:“順,不逆也。”《書》“曰若稽古”,謂順考古道也。《詩。邶風。終風》云:“惠然肯然。”言有順心然后可來是也。
敖、無,傲也。(《禮記》曰:“無無,無敖。”傲,慢也。○傲,五報切。無,好吾切。) [疏]“敖、無,傲也”。○釋曰:皆謂傲慢。《周頌。絲衣》云:“不吳不敖。”注“《禮記》曰:無無無傲”者,《投壺》文也。案彼云:“魯令弟子辭曰:‘無,敖,偝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是也。
幼、鞠,稚也。(《書》曰:“不念鞠子哀。”)
[疏]“幼、鞠,稚也”。○釋曰:《方言》云:“稚,年小也。”《曲禮》曰:“幼子常視無誑。”《書》曰:“兄亦不念鞠子哀。”是皆謂年小也。“《書》曰”者,《周書。康誥》文也。
逸、愆,過也。(書曰:“汝則有逸罰。”○諐音懋。) [疏]“逸、愆,過也”。○釋曰:皆謂咎過也。注云“《書》曰:汝則有逸罰”者,案《商書。盤庚》云:“惟予一人有佚罰。”《費誓》云:“汝則有常刑。”無云“汝則有逸罰”者,師讀不同故也。或者其在今文乎?愆者,《左傳》曰“禮義不愆”之類是也。
疑、休,戾也。(戾,止也。疑者亦止。)
[疏]“疑、休,戾也”。○釋曰:戾,止也。《書》曰:“疑謀勿成。”《月令》云:“百工休是。”疑、休皆為止也。
疾、齊,壯也。(壯,壯事,謂速也。齊亦疾。)
[疏]“疾、齊,壯也”。○釋曰:急疾、齊整皆於事敏速︹壯也。
悈、褊,急也。(皆急狹。○悈,紀力切。褊,必淺切。)
[疏]“悈、褊,急也”。○釋曰:悈與亟同。《大雅。靈臺》云:“經始勿亟。”《文王有聲》云:“匪棘其欲。”《禮記》引此詩作“匪革其猶”。革亦急也。悈、亟、棘、革,字雖異,音義同。《魏風。葛屨》云:“維是褊心。”又《廣雅》云:“悈,謹也。”褊,狹陋也。是皆急狹也。
貿、賈,市也。(《詩》曰:“抱布貿絲。”○賈音古。)
[疏]“貿、賈,市也”。○釋曰:謂市買賣物也。注“《詩》曰:抱布貿絲”者,《衛風。氓》篇文也。《大雅。瞻》云“如賈三倍”也。
、陋,隱也。(《禮記》曰:“用席。”《書》曰:“揚側陋。”○,符佛切。) [疏]“、陋,隱也”。○釋曰:皆幽隱也。注“《禮記》曰:用席”者,案《有司徹》云:“有司官徹饋,饌于室中西北隅,南面,如饋之設,右幾,用席。”是也。云《禮記》者,誤也。云“《書》曰:揚側陋”者,《堯典》文也。 遏、遾,逮也。(東齊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遾音誓。) [疏]“遏、遾,逮也”。○釋曰:逮謂相及也。注“東齊曰遏,北燕曰遾”者,《方言》文也。
征、邁,行也。(《詩》曰:“王于出征。”邁亦行。)
[疏]“征、邁,行也”。○釋曰:皆出行也。注“《詩》曰:王于出征”者,《小雅。六月》文也。云“邁亦行”者,《詩》云:“周王于邁。”是也。
圮、敗,覆也。(謂毀覆。○圮,彼美反。)
[疏]“圮、敗,覆也”。○釋曰:圮毀、敗壞皆傾覆也。《書》曰:“祖乙圮于耿。”
薦、原,再也。(《易》曰:“水薦至。”今呼重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