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爾雅注疏》 卷九

    作者:郭璞、邢昺
      釋木第十四[疏]“釋木第十四”。○釋曰:《說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白虎通》云:“木,觸也。陽氣動躍,觸地而出也。”種名雖多,木為號。此篇析別,故云釋木也。

      舀,山夏。(今之山楸。○舀,音叨。夏,音賈。)

      [疏]“舀,山夏”。○釋曰:李巡云:“山夏,一名舀。”郭云:“今之山楸。”《詩。秦風》云:“終南何有,有條有梅。”陸機《疏》云:舀,今山楸也,亦如下田楸耳。皮葉白,色亦白。材理好,宜為車板。能濕,又可為棺木。宜陽共北山多有之也。

      栲,山樗。(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云。亦類漆樹。○樗,丑於切。)  [疏]“栲,山樗”。○釋曰:舍人曰:“栲名山樗。”郭云:“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云。亦類漆樹。”俗語曰熏樗,栲漆相似如一。《詩。唐風》云:“山有栲。”陸機《疏》云:“山樗與下田樗略無異,葉似差狹耳。吳人以其葉為茗。方俗無名此為樗者,似誤也。今所云為栲者,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輻,或謂之栲櫟。許慎正以栲讀為糗,今人言栲,失其聲耳。”

      柏,。(《禮記》曰:“鬯臼以。”○,音菊。)

      [疏]“柏,”。○釋曰:柏,一名。○注“《禮記》曰:‘鬯臼以。’”○釋曰:上《雜記》文也。彼鄭注云:“所以搗郁也。,柏也。”是也。

      髡,困。(未詳。),。(白也。樹似白楊。○髡,音坤。困,五門切。,音。,音夷。)  [疏]“,”。○釋曰:,一名。郭云:“白也。樹似白楊。”其材能濕。《禮記。檀弓》云“棺”。鄭注云:“所謂卑棺也。”即引此文以證之,是也。

      梅,冉。(似杏,實酢。○冉,而占切。)

      [疏]“梅,冉”。○釋曰:孫炎云:“荊州曰梅,楊州曰冉。”郭云:“似杏,實酢。”《詩。秦風。終南》云:“有條有梅。”陸機《疏》云:“梅樹皮葉似豫樟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冉葉大,可三四葉一叢,木理細致於豫樟,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脆。”是也。

      皮,煔。(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皮,音披。煔,音衫。)

      [疏]“皮,煔”。○釋曰:皮,一名煔,俗作衫。郭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

      廢,。(柚屬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廢,音廢。,音賈。)

      [疏]“廢,”。○釋曰:廢,一名。郭云:“柚屬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

      丑,意。(似棣,細葉。葉新生可飼牛,材中車岡。關西呼丑子,一名土。○丑,女九切。意,音億。)

      [疏]“丑,意”。○釋曰:丑,一名意。郭云:“似棣,細葉。葉新生可飼牛,材中車岡,關西呼丑子,一名土。”《詩。唐風》云:“隰有丑。”陸機《疏》云:“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為木多曲少直,枝葉茂好,二月中葉疏,華如練而細,蕊正白。蓋樹今官園種之,正名曰萬歲。既取名於億萬,其葉又好,故種之。共汲山下,人或謂之牛筋,或謂之意。材可為弓弩也。”

      ,木瓜。(實如小瓜,酢可食。○,音茂。)

      [疏]“,木瓜”。○釋曰:木瓜,一名。郭云:“實如小瓜,酢可食。”《詩。衛風》云“投我以木瓜”是也。

      椋,即來。(今椋,材中車岡。○椋,音良。)

      [疏]“椋,即來”。○釋曰:椋,一名即來。郭云:“今椋,材中車岡。”《本草》唐本注云:“葉似柿,兩葉相當。子細圓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堅重,煮汁赤色。《爾雅》云‘椋,即來’是也。”  列,而。(樹似槲而庳小,子如細栗,可食。今江東亦呼為而栗。○列,音列。而,音而。)

      [疏]“列,而”。○釋曰:列,一名而。《詩。大雅。皇矣》云:“其灌其列。”陸機《疏》云:“葉如榆也,木理堅韌而赤,可為車轅。”郭云:“樹似槲而庳小,子如細栗,可食。今江東亦呼為而栗。”《禮記。內則》云“芝而菱貝”是也。

      ,落。(可以為杯器素。○,音鑊。)

      [疏]“,落”。○釋曰:,一名落。某氏曰: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郭云:“可以為杯器素。”素,謂樸也。《小雅。大東》云:“無浸薪。”鄭箋云:“,落,木名。”陸機《疏》云:“今榔榆也,其葉如榆,其皮堅韌,剝之長數尺,可為ㄌ索,又可為甑帶,其材可為杯器。”是也。

      柚,條。(似橙,實酢。生江南。)

      [疏]“柚,條”。○釋曰:柚,一名條。郭云:“似橙,實酢。生江南。”《禹貢》“楊州”云:“厥苞橘柚。”孔安國云:“小曰橘,大曰柚。”《呂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有云夢之柚。”《本草》唐本注云:“柚皮厚味甘,不如橘皮味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甘。今俗人或謂橙為柚,非也。”

      時,英梅。(雀梅。)

      [疏]“時,英梅”。○釋曰:時,一名英梅。郭云“雀梅”。似梅而小者也。

      爰,柜邛。(未詳。或曰:邛當為柳。柜邛似柳,皮可煮作飲。○爰,音袁。邛,音。)

      [疏]“爰,柜邛”。○釋曰:爰,一名柜邛。郭云:“未詳。或曰:邛當為柳。柜邛似柳,皮可煮作飲。”以時驗而知也。

      栩,杼。(柞樹。○栩,香羽切。杼,省汝切。)

      [疏]“栩,杼”。○釋曰:栩,一名杼。郭云“柞樹”。《詩。唐風》云:“集于苞栩。”陸機《疏》云:“今柞櫟也。徐州入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其子為皂,或言皂斗。其殼為汁,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內言杼斗。謂櫟為杼,五方通語也。

      味,┚著。(《釋草》已有此名,疑誤重出。○┚,直之切。著,音儲。)藲,┚。(今之剌榆。○藲,音歐。┚,大結反。)

      [疏]“藲,┚”。○釋曰:別二名也。郭云:“今之剌榆。”《詩。唐風》云:“山有樞。”陸機《疏》:“其針剌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茹,美滑於白榆也。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耳。”

      杜,甘棠。(今之杜棠。)

      [疏]“杜,甘棠”。○釋曰:杜,一名甘棠。郭云“今之杜棠”。下云:“杜,赤棠。白者棠。”舍人曰:“杜,赤色名赤棠,白者亦名棠。”然則其白者名棠;其赤者為杜,為甘棠,為赤棠。《詩。召南》云:“蔽芾日棠。”《小雅》云:“有大之杜。”傳云:“杜,亦棠。”是也。

      狄臧,槔。貢綦。(皆未詳。)九,檕梅。(九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槔,音皋。綦,音其。九,音求。檕,音計。)

      [疏]“九,檕梅”。○釋曰:九,一名檕梅。郭云:“九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

      □者聊。(未詳。)魄,奚□。(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奚□先殫。’”○□,音糾。奚,兮計切。□,許兮切。)  [疏]“魄,奚□”。○釋曰:魄,一名奚□。郭云:“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奚□先殫。’”殫訓盡也。

      ┪,木桂。(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巖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木。○┪,音寢。)

      [疏]“┪,木桂”。○釋曰:┪,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巖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木。”案《本草》謂之“牡桂”者是也。  侖,無疵。(侖,便屬,似豫章。○侖,音倫。)

      [疏]“侖,無疵”。○釋曰:侖,美木也。無疵病,因名之。郭云:“侖,便屬,似豫章。”案,便及豫章,皆南方大木之名也。

      椐,貴。(腫節可以為杖。○椐,音祛。責,起愧切。)

      [疏]“椐,貴”。○釋曰:別二名也。郭云:“腫節可以為杖。”《詩。大雅。皇矣》云:“其檉其椐。”陸機《疏》云:節中腫以扶老,今人以為馬鞭及杖,恒農郡北山甚有之。

      檉,河柳。(今河旁赤莖小楊。)  [疏]“檉,河柳”。○釋曰:檉,一名河柳。郭云:“今河旁赤莖小楊。”陸機《疏》云:“生水旁,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師,枝葉似松。”  旄,澤柳。(生澤中者。)  [疏]“旄,澤柳”。○釋曰:柳生澤中者,別名旄。郭云:“生澤中者。”  楊,蒲柳。(可以為箭。《左傳》所謂“董澤之蒲”。)

      [疏]“楊,蒲柳”。○釋曰:楊,一名蒲柳。生澤中,可為箭。○注“《左傳》所謂‘董澤之蒲’”。○釋曰:案《左傳》宣十二年晉楚戰于必,晉師敗績。“楚熊負羈囚知縈,知莊子以其族反之,廚武子御,下軍之士多從之。每射,抽矢,,納諸廚子之房。廚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愛,董澤之蒲,可勝既乎?’”杜注云:“董澤,澤名。河東聞喜縣東北有黃池陂。既,盡也。”是其事也。

      權,黃英。輔,小木。(權、輔,皆未詳。)杜,赤棠。白者棠。(棠色異,異其名。)

      [疏]“杜,赤棠。白者棠”。○釋曰:郭云:“棠色異,異其名。”樊光云:“赤者為杜,白者為棠。”陸機《疏》云:赤棠“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韌,亦可以作弓”。

      諸慮,山{木}。(今江東呼{木}為藤,似葛而粗大。○{木},音壘。)

      [疏]“諸慮,山{木}”。○釋曰:諸慮,一名山{木}。郭云:“今江東呼{木}為藤,似葛而粗大。”

      ,虎{木}。(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剌。今江東呼為。,音涉。)

      [疏]“,虎{木}”。○釋曰:,一名虎{木}。郭云:“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剌。今江東呼為。”或曰:葛類也。子如べ豆而葉大。  杞,枸機。(今枸杞也。○機,音計。)  [疏]“杞,枸機”。○杞,一名枸機。郭云:“今枸杞也。”《詩。小雅。四牡》云:“集于枸杞。”陸機《疏》云:“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莖似莓子,秋熟正赤,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耳。”

      元,魚毒。(元,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果。)

      [疏]“元,魚毒”。○釋曰:元,一名魚毒。郭云:“元,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果。”

      毀,大椒。(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毀。)

      [疏]“毀,大椒”。○釋曰:毀者,大椒之別名也。郭云:“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毀。”《詩。唐風》云:“椒聊且。”陸機《疏》云:“椒樹似茱萸,有針剌,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雞豚,最佳香。東海諸島上亦有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椒橘香。”

      臾,鼠梓。(楸屬也。今江東有虎梓。○臾,音庾。)

      [疏]“臾,鼠梓”。○釋曰:李巡曰:“鼠梓,一名臾。”郭云:“楸屬也。今江東有虎梓。”《詩。小雅》云:“北山有臾。”陸機《疏》云:“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是也。

      楓,。(楓樹似白楊,葉員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音輒。)

      [疏]“楓,”。○釋曰:《說文》云:“楓,木。厚葉弱枝,善搖。一名。”郭云:“楓樹似白楊,葉員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案《本草》唐本注云:樹高大,葉三角,商洛之間多有之。是也。又《山海南荒經》云:有宋山者,“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注云即“今楓香樹”也。

      寓木,宛童。(寄生樹,一名蔦。○寓,魚其切。)

      [疏]“寓木,宛童”。○釋曰:寓木,一名宛童。郭云:“寄生樹,一名蔦。”《詩。小雅。弁》云:“蔦與女蘿。”陸機《疏》云:“蔦,一名寄生。葉似當盧,子如覆盆,赤黑恬美。”是也。

      無姑,其實夷。(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無夷。)

      [疏]“無姑,其實夷”。○釋曰:無姑,一名姑榆。其實名夷。郭云:“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無夷。”云“所謂”者,所謂《本草》無夷,一名無姑也。

      櫟,其實求。(有求匯自裹。○求,音求。)  [疏]“櫟,其實求”。○釋曰:櫟,似樗之木也。求,盛實之房也。孫炎曰:“櫟實,橡也。”郭云:“有求匯自裹。”《詩。秦風》云:“山有苞櫟。”陸機《疏》云:“秦人謂柞櫟為櫟,河內人謂木蓼為櫟,椒殺之屬也。其子房生為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本蓼。機以為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遂,蘿。(今楊遂也。實似梨而小,酢可食。○遂,音遂。)

      [疏]“遂,蘿”。○釋曰:遂,一名羅。郭云:“今楊遂也。實似梨而小,酢可食。”《詩。秦風》云:“隰有樹遂。”陸機《疏》云:“遂,一名赤蘿,一名山梨也。今人謂之楊遂,實如梨但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今人亦種之。極有脆美者,亦如梨之美者。”  楔,荊桃。(今櫻桃。)旄,冬桃。(子冬熟。)桃,山桃。(實如桃而小,不解核。○楔,音戛。,音斯。)

      [疏]“楔,荊桃”至“山桃”。○釋曰:別桃類也。楔,一名荊桃。郭云“今櫻桃”。《廣雅》云:“櫻桃,含桃也。”《月令》仲夏云“羞以含桃”是也。桃子冬熟者名旄,生山中者名桃。郭云:“實如桃而小,不解核。”

      休,無實李。(一名趙李。)痤,妾慮李。(今之麥李。)駁,赤李。(子赤。)  [疏]“休無”至“赤李”。○釋曰:別李屬也。李之無實者名休。郭云:“一名趙李。”痤,妾慮李。郭云:“今之麥李。”與麥同熟,因名云。李之子赤者名駁。

      棗,壺棗。(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要棗。(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要,音腰。)齊,白棗。(即今棗子白熟。)貳,酸棗。(樹小實酢。《孟子》曰:“養其貳棗。”○貳,音二。)楊徹,齊棗。(未詳。)遵,羊棗。(實小而員,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孟子》曰:“曾嗜羊棗。”)洗,大棗。(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煮,填棗。(未詳。)蹶泄,苦棗。(子味苦。),無實棗。(不著子者。)還味,念棗。(還味,短味。○洗,屑典切。填,音田。泄,音屑。還,音旋。念,音稔。)  [疏]“棗壺”至“念棗”。○釋曰:別棗類也。云棗者,目諸棗也。壺棗者,棗形似壺也。郭云:“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大而腰細者名。邊,腰棗。郭云:“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棗子白熟者名擠。實小而味酢者名貳棗。楊徹,齊棗。注“未詳”。遵,一名羊棗。郭云:“實小而員,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天棗。”洗,最大之棗名也。郭云:“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煮,填棗。注“未詳”。蹶泄者,味苦之棗名也。者,無實之棗名也。還味者,短味也,名念棗。○注“《孟子》曰:‘養其貳棗。’”○釋曰:案《孟子》曰:人之於身也,“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賈,養其貳棗,則為賤場師焉”。趙岐注云:“貳棗,小棗,所謂酸棗。”是也。○注“《孟子》曰:‘曾嗜羊棗。’”○釋曰:《孟子》云:“曾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是其事。

      櫬,梧。(今梧桐。)

      [疏]“櫬,梧”。○釋曰:櫬,一名梧。郭云:“今梧桐。”《詩。大雅》云:“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是也。

      樸,χ者。(樸屬叢生者為χ。《詩》所謂“或樸χ櫟”。○樸,音卜。)

      [疏]“樸,χ者”。○釋曰:樸屬χ綴皆木叢生之名也。郭云:“樸屬叢生者為χ。”○注“《詩》所謂‘或樸χ櫟’”。○釋曰:或樸者,《詩。大雅》云“或樸,薪之之”是也。χ櫟者,《秦風》云“山有苞櫟,隰有六駁”是也。  謂櫬,采薪。采薪,即薪。(指解今樵薪。)

      [疏]“謂櫬”至“即薪”。○釋曰:郭云“指解今樵薪”,一名櫬,一名采薪,一名即薪。《公羊》謂之“薪采”。《左傳》云“不樵樹”。《史記》云:“樵蘇后爨,師不宿飽。”注云:“樵,取薪。蘇,取草。”皆謂取草木為薪也。

      炎,速其。(炎實似柰,赤可食。)

      [疏]“炎,速其”。○釋曰:炎,一名速其。郭云:“炎實似柰,亦可食。”《山海經》云:“堂庭之山多炎木。”注云“子似柰,而赤可食”是也。

      劉,劉弋。(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疏]“劉,劉弋”。○釋曰:劉,一名劉弋,其子可食。郭云:“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槐大葉而黑。(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苦回切。)

      [疏]“,槐大葉而黑”。○釋曰:、槐一也。大葉而黑名,不爾者即名槐。郭云:“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懷。”

      守宮槐,葉晝聶宵炕。(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為守宮槐。○聶,音輒。炕,吁郎切。)

      [疏]“守宮”至“宵炕”。○釋曰:此亦槐也。聶,合也。炕,張也。言其葉晝合夜開者,別名守宮槐。郭云:“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為守宮槐。”

      槐,小葉曰夏。(槐當為楸。楸細葉者為夏。)大而,楸;(老乃皮粗者為楸。)小而,夏。(小而皮粗者為夏。《左傳》曰“使擇美夏”。)  [疏]“槐小”至“夏”。○釋曰:別楸夏之異也。楸之小葉者名夏。樊光云:“大者,老也,,措皮也,謂樹老而皮粗者為楸。小,少也,樹小而皮粗者為夏。”○注“《左傳》曰:‘使擇美夏。’”○釋曰:案襄二年:“夏,齊姜薨。初,穆姜使擇美夏,以自為櫬與頌琴,季文子取以葬。”是其事也。

      椅,梓。(即楸。○椅,於寄切。)

      [疏]“椅,梓”。○釋曰:別二名也。郭云:“即楸”。《詩。風》云:“椅桐梓漆。”陸機《疏》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梓實桐皮曰椅。則大類同而小別也。”

      夷,赤У。白者У。(赤У,樹葉細而岐銳,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中為車岡。白У,葉員而岐,為大木。○У,山厄切。)

      [疏]“夷,赤白。白者У”。○釋曰:У,赤者名夷,白者名白У。某氏曰:其色雖異,為名即同。郭云:“赤У,樹葉細而岐銳,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中為車岡。白У,葉員而岐,為大木”也。《詩。小雅》云:“隰有杞夷。”陸機《疏》云:“У葉如柞,皮薄而白。其木理赤者為赤У,一名夷,白者為У。其木皆堅韌,今人以為車轂。”

      終,牛棘。(即馬棘也。其剌粗而長。)

      [疏]“終,牛棘”。○釋曰:終,一名牛棘。郭云:“即馬棘也。其剌粗而長。”謂棘之針剌粗長者,因名牛棘、馬棘也。

      灌木,叢木。(《詩》曰:“集於灌木。”)  [疏]“灌木,叢木”。○釋曰:灌木者,即叢生之木也。下云“木族生為灌”,郭云“族,叢”也。是灌木為叢木也。《詩。周南》云“黃鳥于飛,集于灌木”是也。

      瘣木,苻婁。(謂木病傴癭腫無枝條。○瘣,胡罪切。)

      [疏]“瘣木,苻婁”。○釋曰:某氏云《詩》云:“譬彼瘣木,疾用無枝。”苻婁,傴內疾瘣磊,故疾用無枝。郭云:“謂木病傴癭腫無枝條。”舍人“苻婁”屬下句,獨為異也。

      ナ,藹。(樹實繁茂藹。)

      [疏]“ナ,藹”。○釋曰:ナ,亦樹實名,又名藹。郭云:“樹實繁茂藹。”  χ,遒木,魁瘣。(謂樹木叢生,根枝節目盤結鬼磊。○遒,徂由切。)

      [疏]“χ,遒木,魁瘣”。○釋曰:木叢攢迫而生者名χ、遒木。魁瘣,讀若鬼磊,謂根節盤結處也。郭云:“謂樹本叢生,根枝節目盤結鬼磊。”

      或,白妥。(妥,小木,叢生有剌,實如耳,紫赤可啖。○或,音域。妥,人隹切。)

      [疏]“或,白妥”。○釋曰:或,一名白妥。郭云:“妥,小木叢生有剌,實如耳,紫赤可啖。”《詩。大雅》云:“或樸。”陸機云:“《三蒼》說或即柞也。其材理全白無赤心者為白妥。直理易破,可為櫝車輻,又可為矛戟矜。今人謂之白求,或曰白柘。此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梨,山離。(即今梨樹。○離,音離。)

      [疏]“梨,山離”。○釋曰:梨生山中者名離。郭云:“即今梨樹。”言其在山之名則曰離,人植之曰梨。

      桑辨有葚,梔。(辨,半也。○辨,音片。)  [疏]“桑辨有葚,梔”。○釋曰:《說文》云:“葚,桑實也。”郭云:“辨,半也。”舍人曰:“桑樹一半有葚,半無葚為梔。”

      女桑,夷桑。(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

      [疏]“女桑,夷桑”。○釋曰:女桑,一名夷桑。郭云:“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詩。豳風。七月》云“猗彼女桑”是也。

      榆,白。(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

      [疏]“榆,白”。○釋曰:榆之皮色白名白。郭云:“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詩。陳風》云“東門之”是也。

      唐棣,多。(似白楊,江東呼夫多。○多,音移。)

      [疏]“唐棣,多”。○釋曰:舍人曰:“唐棣,一名多。”郭云:“似白楊,江東呼夫多。”《詩。召南》云:“唐棣之華。”陸機《疏》云:“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皆有。其華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

      常棣,棣。(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

      [疏]“常棣,棣”。○釋曰:舍人曰:“常棣,一名棣。”郭云:“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云:“常棣之華。”陸機《疏》云:“許慎曰‘白棣樹也’。如李而小,子如櫻桃,正白,今官園種之。又有赤棣樹亦似白棣,葉如剌榆葉而微圓,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自關西、天水、隴西多有之。”

      賈,苦荼。(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Η,蜀人名之苦荼。)

      [疏]“賈,苦荼”。○釋曰:賈,一名苦荼。郭云:“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Η,蜀人名之苦荼。”

      樸,心。(槲別名。)

      [疏]“樸,心”。○釋曰:孫炎曰:“樸,一名心。”某氏曰:樸,槲也。有心能濕,江河間以作柱,是樸為木名也。故郭云:“槲別名。”《詩。召南》云:“林有樸。”此作樸,文雖倒,其實一也。或者傳寫誤。

      榮,桐木。(即梧桐。)

      [疏]“榮,桐木”。○釋曰:桐木,一名榮。郭云:“即梧桐。”與上“櫬、梧”一也。  棧木,干木。(木也。江東呼木觡。)

      [疏]“棧木,干木”。○釋曰:棧木,一名干木。郭云:“木也。江東呼木觡。”

      桑,山桑。(似桑。材中作弓及車轅。)

      [疏]“桑,山桑”。○釋曰:山桑,一名桑。郭云:“似桑。材中作弓及車轅。”《冬官。考工記》云弓人取“柘為上,桑次之”是也。  木自,申。(,踣。)立死,甾。(不頓。)者,翳。(樹蔭翳覆地者。《詩》云:“其甾其翳。”)木相磨,執。(樹枝相切磨。)昔,。(謂木皮甲錯。)梢,梢棹。(謂木無枝柯,梢棹長而殺者。○申,音伸。翳,側吏切。昔,音錯。,音舄。梢,音朔。棹,音濁。)

      [疏]“木自”至“梢,梢棹”。○釋曰:此別死、頓、相磨、皮甲抽擢之異名也。云“木”者,在下之稱也。自踣者名申,立死不頓者名甾,枝葉蔽蔭覆地者名翳,木兩枝相切磨者名執,木皮甲粗錯者名昔,亦名。木無枝柯,長而殺者名梢,一名梢棹。《小爾雅》曰:“拔根曰棹。”○注“《詩》云:‘其甾其翳。’”○釋曰:《詩。大雅。皇矣》篇文也。毛傳云:“木立死曰,自斃為翳。”說者引李巡曰:“以死害生曰。”斃,死也。然則以立死之木妨他木長生,為木之害,故曰也。自斃者,生木自倒,枝葉覆地為陰翳,故曰翳也。《爾雅》直云斃者,《詩》傳以其非人斃之,故曰自斃。其文與此不同者,所見本異也。

      樅,松葉柏身。(今大廟梁材用此木。《尸子》所謂“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樅,七容切。)檜,柏葉松身。(《詩》曰:“檜楫松舟。”)

      [疏]“樅松”至“松身”。○釋曰:此辨樅、檜之異名也。松葉柏身者名樅,柏葉松身者名檜。○注“今大”至“美樅”。○釋曰:云“今大廟梁材用此木”者,以時驗而言也。注“《尸子》所謂”已下者,《綽子》篇文也。○注“《詩》曰:‘檜楫松舟。’”○釋曰:《詩。風。竹竿》篇文也。毛傳云“楫所以擢舟是”也。

      句如羽,喬。(樹枝曲卷似鳥毛羽。)下句曰□,上句曰喬。如木楸曰喬,(楸樹性上竦。)如竹箭曰苞,(條竹性叢生。)如松柏曰茂,(枝葉婆娑。)如槐曰茂。(言扶疏茂盛。)

      [疏]“句如”至“如槐曰茂”。○釋曰:此別木之曲直、叢生、茂盛之異名也。句,曲也。樹枝曲卷似鳥毛羽,名喬。樹枝下垂而曲,名□。《詩。周南》云“南有つ木”是也。本枝上竦而曲卷者,亦名喬。如木楸上竦者,亦曰喬。郭云:“楸樹性上竦。”《詩。周南》云“南有喬木”是也。凡木如竹箭叢生者,曰苞。《禹貢》曰“草木漸包”是也。凡木枝葉婆娑者,曰茂。《詩。小雅》云“如松柏之茂”是也。枝葉扶疏茂盛如槐者,亦曰茂。

      祝,州木。髦,柔英。(皆未詳。)槐棘丑喬,(枝皆翹竦。)桑柳丑條,(阿那垂條。)椒殺丑莍,(莍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莍。莍、殺似茱萸而小,赤色。○殺,音殺。)桃李丑核。(子中有核人。)

      [疏]“槐棘”至“丑核”。○釋曰:此辨木之枝條、子實形狀之異。丑,類也。喬,高也。槐棘之類,枝皆喬竦。桑柳之類,皆阿那垂條。莍者,實之房也。椒、殺之類,實皆有莍匯自裹。李巡曰:“殺,茱萸也。”茱萸皆有房,故曰莍。莍,實也。郭云:“莍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莍。殺似茱萸而小,赤色。”桃李之類,皆子中有核人。《曲禮》云:“其有核者,懷其核。”

      瓜曰華之,桃曰膽之,棗李曰之,曰鉆之。(皆啖食治擇之名。似梨而酢澀,見《禮記》。○華,胡化切。,音帝。鉆,子官切。)

      [疏]“瓜曰”至“鉆之”。○釋曰:此辨啖食治擇瓜果之名也。云“瓜曰華之”者,此為國君削瓜之禮也。華,謂半破也。降於天子,故破而不四析也。亦橫斷之而巾以也。云“桃曰膽之”者,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滑如膽也。或曰:膽,謂苦桃有苦如膽者,擇去之。云“棗李曰之”者,謂治棗李,皆去其。者,柢也。云“曰鉆之”者,恐有蟲,故一一鉆看其蟲孔也。○注“皆啖”至“《禮記》”。○釋曰:云“似梨而酢澀”者,案鄭注《禮記。內則》云“且梨之不臧者,今之所謂子者”是也。云“見《禮記》”者,案《曲禮》云:“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為國君者華之,巾以。”又《內則》云:“棗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膽之,且梨曰鉆之。”鄭注云:“皆治擇之名也。”文雖小異,大意則同。

      小枝上繚為喬。(謂細枝翹繚上句者,名為喬木。○繚,音了。)  [疏]“小枝上繚為喬”。○釋曰:此即“上句曰喬”,嫌不了,故重出之。言小枝上竦翹繚者,名為喬木也。

      無枝為檄。(檄棹直上。○檄,音亦。)  [疏]“無枝為檄”。○釋曰:此即上文“梢,梢棹”也。檄即棹也。謂木無枝,檄棹直上,長而殺者也。

      木族生為灌。(族,叢。)

      [疏]“木族生為灌”。○釋曰:族,叢也。木叢生者為灌,即上“灌木,叢木”也。

      釋蟲第十五[疏]“釋蟲第十五”。○釋曰:案,《說文》蟲者,裸毛羽鱗介之總稱也。此篇廣釋諸蟲之名狀,故曰釋蟲。

      [B166],天螻。(螻蛄也。《夏小正》曰:“[B166]則鳴。”○[B166],音斛。)

      [疏]“[B166],天螻”。注“螻蛄也。《夏小正》曰:‘[B166]則鳴。’”○釋曰:[B166],一名天螻,一名碩鼠,即今之螻蛄也。《夏小正》者,《大戴禮》之篇名。以蟲、魚、草、木正十二月之節候,起於夏后氏,故曰《夏小正》。其三月云“[B166]則鳴。[B166],天螻”是也。

      蜚,盧。(即負盤,臭蟲。○蜚,音費。盧,音蘆。,音肥。)

      [疏]“蜚,盧”。注“即負盤,臭蟲”。○釋曰:案《洪范五行傳》云:蜚,負蠜。夷狄之物,越之所生,其為蟲臭惡,南方濕氣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厲蟲也。然則蜚是臭惡之蟲,害人之物,故《春秋左氏傳》曰:“有蜚,不為災,亦不書”也。《春秋》經傳皆云“有蜚”。則此蟲名蜚,一名盧。而舍人、李巡皆云“蜚盧,一名”,非也。此蟲一名負盤,《漢書》及《左傳》注多作“負蠜”者,以此下有“草蟲,負蠜”,故相涉誤耳。

      寅□,入耳。(蚰蜒。○寅,音引。□,音演。)

      [疏]“寅□,入耳”。注“蚰蜒”。○釋曰:此蟲象吳公,黃色而細長,呼為吐古。案《方言》云:“蚰蜒(由延二音),自關而東謂之蚰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