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歷代游記選》 ●隋唐五代 跋祿迦國

    作者:
      跋祿迦國……國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磧,至凌山,此則蔥嶺北原,水多東流矣。山谷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陵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瓠,大聲叫喚。微有違犯,災禍目睹,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

      大清池

      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東西廣,南北狹,四面負山,眾流交湊,色帶青黑,味兼咸苦,洪濤浩汗,驚波氵急。龍魚雜處,靈怪間起,所以往來行旅,禱以祈福,水族雖多,莫敢漁捕。

      素葉水城

      清池西北五百余里,至素葉水城。城周六七里,諸國商胡雜居也。土宜糜、麥、蒲萄,林樹稀疏 。氣序風寒人,人衣氈褐。素葉已西數十孤城,城皆立長,雖不相稟命,然皆役屬突厥。

     

    題記:本文選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卷一。該書共十二卷,由玄奘口述,辯機編成,于貞觀二十的(646)成書。它翔實地記載了玄奘離開高昌(新疆吐魯番)后,十七年旅途中經歷一百一十個國家和傳聞的二十八國家的山川形勢、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宗教習俗以及物產等等,多為新、舊《唐書》所未載,是研究中亞和南亞等國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向為國際學者所重視。《大唐西域記》寫得生動流暢而又簡練,讀后身臨其境之感,在游記文學中因描述西域風情而別具風格。

      本文第一段,描繪路途艱險:雪覆冰封、寒風凜烈的場面,暴風奮發、飛沙雨石的鏡頭,行者犯忌、暴龍降災的傳說,具有一唱三嘆《行路難》的感染力。

      第二段不滿百字,卻把大清也的大小形狀、地形地貌、水色水味、水勢水產,一一交代清楚。作者考察的周詳、用筆的簡潔,令人嘆服。

      第三段敘述素葉水城的風土民俗,富于異國情調。

      作者簡介:玄奘(600-664):俗姓陳祎,玄奘是出家后的法名,洛州緱氏游仙鄉陳堡谷(河南偃師緱氏鎮陳河村)人,佛教哲學理論家、著名的翻譯家和旅行家。他十三歲出家后,游學各地達十五年,深感佛教理論多分歧,佛典譯本疑偽雜陳,就在貞觀元年(627年)冒著生命危險,歷時四年,經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進入印度,到達當時印度的取高學府那爛陀寺學習。他應童子王和日王的邀請,在曲女城舉行十八天的佛經辯論會,博得“大乘天”的極高榮譽。貞觀十年春,攜帶六百五十部經籍、一些朔像及植物種子返國,在貞觀十九年正月榮歸長安,結束了歷時十九年,跋涉五萬多里的旅程。

      玄奘回國后,即從事翻譯佛典工作,直到逝世前一月才停筆。十九年中共譯出七十四部,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萬字,在中國翻譯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培養了一批青年字者,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他還創立了法相宗,影響到日本、朝鮮的佛教。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