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游記選》 ●明朝 游晉祠
作者:
初七日起行,過太原城西,以太原人國子生宋灝,善篆而巉石,遂與偕行。西南行四十五里,至于周唐叔虞始封之地。虞有祠于太原縣之西南,是為晉祠,下輿謁焉。
祠之右有晉源神廟,其像為圣母。殿前皆蟠飾雕金龍于柱。宋額曰:“惠遠祠”,并東臨于泉上。泉自縣饔山而出此,結二穴以泄,穴廣二尺許,因甃石池之。溢泛為溪,北折而東,彌漫盈決,渠穿澮引,條經井絡,用溉田疇,方四十里。晉陽之民,稻梁而食者,皆餉其利。號為膏腴,故歲孟秋,持牲酒報賽源神于祠下者,纟麗屬于道。是時,農事方興,;初苗被野,清流數派,環繞于綠畦之外;復有垂楊掛絲,晴花吐蕊,掩映川源,殊不江鄉之景。通渠間即智伯用以水晉陽處,有二派,同入于汾河。 祠內有唐太宗御制碑,碑后唐宋石刻左右列,傍有千年格,桑皮黛干,蒼蒼蓋于祠上,為祠增色。幽鳥往來,鳴于樹間。予與宋生談于柳蔭之下,佳景逸發。余為詩,俾宋生篆刻于祠內之石。
題記:本文選自作者《晉陽游記》。作者善于驅繁入簡,在不長的篇幅中以簡約的語言,介紹了出游經過,晉詞的位置,祠中的晉源神廟、御制碑和千年柏。尤詳于晉水源泉和水利的敘述,反映出作者對民生的關心。文中對得益水利的農田春晾景的描繪,更是清新秀麗,富于詩情畫意。全文結構嚴謹、層次井然。
祠之右有晉源神廟,其像為圣母。殿前皆蟠飾雕金龍于柱。宋額曰:“惠遠祠”,并東臨于泉上。泉自縣饔山而出此,結二穴以泄,穴廣二尺許,因甃石池之。溢泛為溪,北折而東,彌漫盈決,渠穿澮引,條經井絡,用溉田疇,方四十里。晉陽之民,稻梁而食者,皆餉其利。號為膏腴,故歲孟秋,持牲酒報賽源神于祠下者,纟麗屬于道。是時,農事方興,;初苗被野,清流數派,環繞于綠畦之外;復有垂楊掛絲,晴花吐蕊,掩映川源,殊不江鄉之景。通渠間即智伯用以水晉陽處,有二派,同入于汾河。 祠內有唐太宗御制碑,碑后唐宋石刻左右列,傍有千年格,桑皮黛干,蒼蒼蓋于祠上,為祠增色。幽鳥往來,鳴于樹間。予與宋生談于柳蔭之下,佳景逸發。余為詩,俾宋生篆刻于祠內之石。
題記:本文選自作者《晉陽游記》。作者善于驅繁入簡,在不長的篇幅中以簡約的語言,介紹了出游經過,晉詞的位置,祠中的晉源神廟、御制碑和千年柏。尤詳于晉水源泉和水利的敘述,反映出作者對民生的關心。文中對得益水利的農田春晾景的描繪,更是清新秀麗,富于詩情畫意。全文結構嚴謹、層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