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第四十回
作者:許嘯天
第四十回獄中回婦深夜被寵宮里天子靜晝竊聽卻說皇太后見干隆皇帝為了想念香妃弄出一身病痛來,她心中十分不忍,只因沒有機會,不好下手把香妃弄死。她和宮中太監早已預備下計策。這一天,趁皇帝住宿在齋宮里,便派一個總管太監到西內去,把香妃和服侍香妃的宮女太監們一齊傳喚了來。先盤問宮女:香妃如何進宮?皇上如何看待她?香妃進宮時,帶了多少奴婢器物?皇上又賞過她多少珍寶衣物? 皇上和香妃見過幾回面?見面的時候皇上說些什么?香妃說些什么?香妃平日在宮里做些什么事?說些什么話?皇上可曾親近過香妃的身體?香妃可有感激皇帝的話?或是惱恨的話?細細地問過一番,那宮女也一一照實地奏明了太后。太后吩咐宮女女站過一邊,又把香妃傳進宮來。那香妃一走進屋子,滿屋子的人見了她的容顏,都吃了一驚。皇太后回過頭去對富察皇后笑著說道:“長得妖精似的,怪不得俺們皇帝被她迷住了!”那香妃見了皇太后和皇后,也不下跪,只低著頭站在一旁。皇太后第一個開口問道:“你到俺們宮中來,皇上用萬分恩情看待你,你知道感激么?”那香妃聽了,冷冷地說道:“俺不知道感激皇上,俺只知道痛恨皇上!”皇后說道:“你為什么要痛恨皇上?”那香妃說道:“俺夫妻好好的在回部,皇上為什么要派兵來奪俺土地,殺俺酋長?殺俺酋長也罷了,為什么要弄俺進京來?弄俺進京來,照俘虜定罪,一刀殺了,也便罷了,為什么獨不殺俺,又把俺弄進宮來?把俺弄進宮來也罷了,那皇上為什么要時時來調戲俺?”香妃說到這里,不覺氣憤填膺,只見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粉腮上顯出兩朵紅云來,那容貌越發美麗了。皇太后聽她說到皇上調戲一句話,不覺微微一笑,說道:“依你現在的意思,打算怎么樣?”那香妃說道:“太后若肯開恩,放俺回家鄉,待俺召集丈夫的舊部,殺進京來,報了俺丈夫的仇恨。”太后聽了,忙搖著手道:“這是做不到的,你休妄想。”香妃接道說道:“不然仍舊放俺回宮去,待有機會刺死了皇帝,也出了俺胸中的怨氣。”皇后聽了,忍不住惱恨起來,喝道:“賤婢!皇上什么虧待了你? 你卻要下這樣的毒手?“太后忙攔住皇后道:”俺們且聽她再說些什么。
“那香妃又說道:”再不啊,只求太后開恩,賞俺一個全尸,保全俺的貞節罷。
“她說著,淌下淚珠來,撲地跪下地去,連連磕著頭求著。 太后看了,心下也有些不忍,便點著頭,說道:“看這孩子可憐,俺們便依了她的心愿罷。”皇后也說:“太后說的是。”太后一面吩咐把香妃扶起,一面傳進管事太監來,命她把香妃帶出去,吩咐侍衛,拉出去在月華門西廂房里勒死,賜她一個全尸罷。好香妃聽了太后的諭旨,忙爬下地去磕了三個頭;謝過恩,轉身跟著太監出去了。那兩旁站著的宮女內監們個個忍不住掉下淚來。第二天,等到皇帝回宮,得到這個消息,趕快搶到坤寧宮去救時,已經來不及了。
太后見了皇帝,便拉著他的手,把好話勸說一番,又說:“那回回女子存心狠毒,倘然不勒死她,早晚便要闖出大禍來。 到那時,叫我如何對得住你的列祖列宗呢?如今那回回女子也死了,你也可以丟開手了。你看,你自己這幾天為了她消瘦得不成樣兒了。我的好孩子!快回宮去養息養息罷。“皇帝被太后說了幾句,倒也不好說什么,只得退出宮來,悄悄地拉著一個太監,問他:”香妃的尸首停在什么地方?“那太監悄悄地把皇帝領到月華宮西廂房里,皇帝一見了香妃的尸身,忙搶過去抱住了,只說得一句:”
朕害了你也!“那眼淚和潮水一般地涌了出來,香妃的衣襟上被濕了一大塊,慌得那太監跪下來,再三求皇上回宮。那皇上哭夠多時,又仔細端詳了一會香妃的臉面,又親手替她捺上了眼皮,說道:”香妃香妃!我和你真是別離生死兩悠悠! “干隆皇帝還怔怔地站地尸身旁邊不肯走,經不得那太監一再催請,便從尸首上勒下一個戒指來,縮在袖子里。走出屋子來,把月華門管事的太監傳喚過來,吩咐他:用上好棺木收殮,須揀那風景山勝的地方埋葬下。那太監連稱:”遵旨! “悄悄地和內務府商量,買了一口上好的棺木,把香妃生前的衣服替她穿戴了,偷偷地抬出宮去,在南下洼陶然亭東北角上堆了一個大冢。冢前豎一方石碑,上面刻著”香冢“兩個大字;碑的陰面又刻著一首詞道: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這首詞兒是干隆皇帝托一拉翰林院編修做的,刻在碑陰,表明他終古遺恨的意思。這座香冢,直到如今還巍然獨存,凡游陶然亭的,見了這座孤墳,人人都要替當年的香妃灑幾點熱淚。這都是閑話,如今且不去說它。 且說干隆皇帝,自從香妃死了以后,心中十分煩悶;看看那香妃留下來的戒指,物在人亡,由不得他要掉下淚來。他住在宮中,任你那班妃嬪宮女如何哄著他玩,他總是難開笑口。
幸得福康安常常進宮來,干隆皇帝見了他,任你有萬千擔愁恨,也便丟開了。
福康安陪著皇帝在宮里,有時下一盤棋,有時吃一杯酒,說說笑笑,倒也消遣了歲月。看看過了殘冬,已到新春,干隆皇帝慢慢地把憂愁忘了。 有一天睡到半夜,忽然又想起香妃來了。因想起香妃,猛記得還有去年那個回酋霍集占夫妻兩人,到如今還關在刑部監獄里。那霍集占的妻子卻也長得俊俏動人,那時只因一心在香妃身上,便把她忘了。如今我何不把那女子喚進宮來玩耍一番,也解了我心中之悶。當時干隆皇帝立刻吩咐管事太監到刑部大牢里,把霍集占的妻子,須在五更以前提進宮來。太監奉了圣旨,也不知皇上是什么意思,便飛馬趕到刑部大堂里,一迭連聲催提人。這時已夜靜更深,所有值堂的侍郎、郎中早巳回家去了。那值夜的提牢司員正在好睡,忽聽得外面一迭連聲地嚷著:“接旨!”
把那司員嚇得跳下床來,披著衣服,趿著鞋子,一面發顫,一面說道:“吾輩官小職微,向來夠不上接旨的身份,這但如何是好?”那太監大聲說道:“沒有旁的事,你只把牢門開了,把那回回女人交給俺帶去,便完了。”那司員聽了,越發嚇得他把雙手亂搖,說道:“堂官不在衙門里,在這半夜三更開放牢門,倘有疏忽,叫俺這芝麻綠豆似的小官如何擔當得起?”那太監急了,連連跺著腳,說道:“好大膽的司員!有圣旨到來,你還敢不奉旨。俺問你,有幾個腦袋?”那司員越聽越害怕,嚇得也哭了。后來方得一個提牢小吏想出一個主意來,說道:“俺們不開牢門,又扭不起抗旨的罪;在這半夜三更開了牢門,卻又擔不起這風火。
此時沒有別法,只得請公公暫等一等,俺們把滿尚書請來接旨,得他一句話,俺們便沒事了。”太監到了此時,也沒有法想,只叫他們快去把滿尚書請來。這司員答應了一聲。飛馬跑去,打開了滿尚書的門,把這情形說了。滿尚書聽了,一時也摸不著頭腦,只得慌慌張張跟著司員到衙門里來。接了圣旨,驗看了朱印,并無錯誤,立刻打開牢門,把那回回女子從睡夢中提出來,當堂驗過,交給內監。那內監早已把車輛備好,悄悄地送進宮去。皇帝這時正擁著被窩等著。那回回女子在大牢里昏天黑地地關了大半年,自問總是一死的了,忽然在這半夜三更把她提進宮去,她也糊涂了。宮女推她跪在皇帝榻前,嚇得她低著脖子跪在地下,只是索索地發顫。
皇帝喚她抬起頭來,雖說她蓬首垢面,卻也俊俏嫵媚。皇帝命宮女:“傳敬事房太監來!”那太監專伺候皇帝房事的,得了圣旨,便來把回婦拉進浴室去,替她上下洗擦;宮女替她梳妝一番,赤條條地扶她盤腿兒坐在一方黃緞褥上,幾個太監把褥子的四角一提,送進皇帝的臥室去。皇帝看時,見她容光煥發,妖艷冶蕩,也不在香妃之下,但把她扶上榻去臨幸了。
第二天皇帝坐朝,那刑部滿尚書出班來,正要奉請把那回酋犯妻發還,干隆皇帝知道他的意思,不待他開口,便先說道:“霍集占大逆不道,屢抗皇師。朕原意將他夫妻正法,只因罪大惡極,朕昨夜已經拿他的女人糟蹋了!”言畢,哈哈大笑。
一時文武官員見皇帝語無論次,都十分詫異,大家面面相覷。 殿角鐘鼓聲響,皇帝已退朝了。那霍集占的妻子十分妖冶的,干隆皇帝上了手,便夜夜舍她不得,把她留在景仁宮里朝朝取樂,并封她為回妃。第二年便生下一回皇子,皇帝越發寵愛她。 回妃說自己生長回部,不慣清室的起居。干隆皇帝便要內務府在皇城海內造一座寶月樓,樓上造一座妝臺,高矗在半天里。
樓大九間,四壁都嵌著大鏡,屋子里床帳帷幕都從回部辦來,壁上滿畫著回部的風景。這寶月樓緊靠皇城,城外周圍二里地方造著回回營。回妃每天倚在樓頭盼望。有時回憶起了家鄉之念,不覺淌下眼淚來,皇帝極意勸慰,拿了許多珍寶博她的歡心,回妃回嗔作喜,便和皇帝在密室里淫樂一回。那密室建造得十分精巧,壁上用金銀寶嵌成精細的花紋;滿地鋪著厚軟的地毯;室中除一衣架外,一無所有。
北向壁上嵌一面大銅鏡,高一丈五尺,寬六尺;人走在室中,一舉一動都映射出來。 皇帝和回妃天天在室中調笑取樂。第三年上,回妃又生了一個皇子。皇帝便把回妃改做旗女裝束,去拜見太后。太后認做皇帝新選的妃子,又因她生了皇子,便也十分寵愛她。
過了幾天,適值皇太后萬壽,皇帝為博太后的歡心,命內務府傳集京城里的伶人,在大內戲臺上演劇。皇帝親自扮做老萊子,掛上胡,演斑衣。皇太后十分歡喜,命宮女拿了許多糖果撤上戲臺去,說:“賞老萊子!”那皇帝便在臺上謝賞,引得皇太后呵呵大笑。那班陪坐看戲的文武大員都一齊跪下采,喚皇太后、皇上萬壽無疆。皇帝看了這情形,心中忽然想起圣祖在日,奉慈圣太后六巡江浙,萬民歡悅;如今朕登極十五年,天下太平,皇太后春秋正盛,正可以及時行樂。看看左右,沒有人可商量的,便想起高恪敏公正從南方回京來,便在西書房召見恪敏。恪敏是一個先朝老臣,當下便竭力勸止說:“皇上為萬民所仰望,只宜雍客坐守,不宜輕盲出京。”干隆皇帝聽了他的說話,一時里打不定主意,心想和太后商量去,便也不帶侍衛,悄悄地向慈寧宮走去。走過月畢門,正要向隆宗門走去,只聽得門里有竊竊私議的聲音。皇帝便站住了腳,隔著一座穹窿偷聽時,認得一個是自己逢格氏保姆的聲音,一個不知什么人,對說著話。那人間道:“如今公主還在陳家嗎?”逢格氏保姆說道:“那陳閣老被俺們換了他的兒子來,只怕鬧出事來,告老回家,如今快四十年了,彼此信息不也通,不知那公主嫁給誰了。”那人又問道:“照你這樣說來,陳家的小姐,卻是俺皇太后的嫡親公主;當今的皇上,又是陳家的嫡親兒子嗎?”那保姆道:“怎么不是。”那人說道:“這種大事,可不是鬧著玩的呢!你確實不曾弄錯嗎?”保姆認真地答道:“千真萬確! 當年是俺親手換出去的,那主意也是俺替皇太后想出來的;只因俺皇太后做了正宮,多年不育,又深怕別的皇子得了大位,恰巧這時皇太后有了身孕,那陳閣老太太也有了身孕,陳太太和俺皇太后先時原是十分要好的,皇太后常常召她進宮來游玩,打聽得她的肚子和俺皇太后肚里是同月的,皇太后便和俺商量:養下孩兒,倘是皇子,那不必說;倘是公主,也須瞞著先皇,假說是皇子。一面打聽陳家消息,倘陳家生下男孩子來,便哄著陳太太把那男孩抱進宮來,暗地里把公主換出去。后來果然陳家生了一個男孩子,俺皇太后生了一個公主,到兩家滿了月,太后哄著陳太太把她兒子交乳母抱進宮來。俺們一面把乳母留在宮門口廂房里,拿她弄醉了;皇太后悄悄地喚俺去,把陳家孩子換下來,又把公主換出去。公主臉上罩著一方龍袱,那乳母醉眼朦朧,也便抱著公主出宮去了。”那人聽保姆說到這地方,便說道:“這樣說來,俺們的當今皇上,卻真正是陳家的種子了?”那保姆說道:“怎的不真!可嘆俺當時白辛苦了一場,到如今,皇太后和皇上眼里看我,好似沒事人兒一大堆罷了!”干隆皇帝偷聽了這許多話,心中十分詫異,急忙轉身回御書房,一面打發人悄悄地把那保姆喚來,當面盤問。那保姆見皇上問她,嚇得她爬在地下連連磕頭,說:“皇上寬懷大量,莫計較小人的說話。奴才罪該萬死!只求皇上饒奴才一條狗命!”干隆皇帝便用好言安慰她,命她起來說話,又盤問她當時把自己換進宮來的情形。保姆見皇上臉色十分和順,便大膽把當時的情形細細地說了,又說道:“奴才雖然該死,卻不敢欺瞞皇上。”皇帝聽了她的說話,知道這情形是真的,不覺嘆了一口氣,怔怔的半天不說話。那保姆站在一旁,又不敢說話,也不敢退出。半晌,只見皇帝把桌子一拍,說道:“俺決意看他們去。”又叮囑保姆:“從此以后,莫把這話告訴別人,回房去罷。”那保姆回到房里,不久就被太監勒死了,悄悄地把她埋葬在院子的墻角里。當干隆皇帝和保姆說話的時候,在御書房里面的一間古董房里,早把左右侍衛和太監們打發開了,所以他們一番話,卻絕沒有第三個人聽得。
但是皇帝聽了這個消息以后,便處處留心,覺得自己的面貌口音,和先皇帝是截然不同的,便心中越發疑惑。
第二天,干隆到了慈寧宮去請安,見了皇太后,便問道:“俺的面貌,何以與先皇的面貌截然不同?”皇太后聽了這話,臉上陡地變了顏色,說不出話來。干隆皇帝看了,心中越發雪亮,從此便打定主意,要到陳閣老家去探望他的父母。但是皇帝深居簡出,不能輕言巡游;如今要到江南去,須假托一事故,才可免得臣下諫阻。忽然想起皇太后萬壽的日子快到了,不妨說是承歡母后,奉游江南,況且先皇奉慈圣太后六巡江浙,已有先例。這時工部又報稱海塘工竣,更可以借閱海塘為名,悄悄地到海寧探望陳閣老去。主意一定,便進宮去見太后,說奉母出巡江南,承歡膝下。那太后聽了,起初推托說:“此去又得勞動百姓,不如免了罷。”后來皇帝再三慫恿著,太后心想,從前慈圣太后也曾享過這個福,皇上有這一片孝心,俺也可以享得。便也答應了。
第二天皇帝坐朝,把奉母南巡查閱海塘的意思說了。當時雖有裘日修、陳大受幾個大臣出班諫阻。無奈干隆皇帝南游之心已定,便也不去聽他。一會下旨,定于干隆十六年四月南巡,一面命大學士劉統勛代理朝政、史貽直總攬軍務。這個圣旨一下,把那班沿途的官員忙得走投無路。內中第一個自告奮勇的,要算楊州的鹽商。那商人平日恃勢壟斷,得的不下數千萬;內中要算江、汪、馬、黃四姓最是豪富,真是揮金如土,日食萬錢的。兩江總督知道他們有錢,便叫他們承辦皇差。有一個江鶴亭,是個首商,他家中有一座水竹園十分清幽,養著一班小戲子,天天在園中演唱歌舞。如今聽得皇上南巡,他便把花園修改得十分華麗。那班戲子里邊,有一個唱小旦的名叫惠風,長得玉膚花貌,又能妙舞清歌,江鶴亭又親自教授她許多新曲,預備供奉皇上的。同時,另有一個大鹽商汪如龍,他打聽得江家的事體,便也預備接駕。他家卻有一班女戲子,個個長得仙姿國色,煙視媚行;內中也有一個頂尖兒的,名叫雪如,豆蔻年華,洛神風韻,全個揚州地方,誰不知道汪家有這個尤物。
便是汪如龍自己,也萬分憐惜;雖說美玉當前,也不忍加以狂暴。所以雪如到十八歲年紀,還是一塊無瑕美玉,未經采摘。
此番聽說皇上南游,那汪坤士便和總督說知,愿以家伎全部供皇上娛樂。 到了兩宮動身那日,車馬如云,帆檣相接,一路上花迎劍佩,露拂旌旗。看看到了清江,那兩岸的官紳手版腳靴,匍匐在船頭上接駕。皇帝傳總督進艙問話:“此地何處可奉太后駐駕?”總督奏稱,有江紳的水竹園,聊堪駐足。皇帝便吩咐移駕水竹園。一霎時水竹園中人頭簇擁,車馬雜沓;園內笙歌鐺鎝,園外兵戟森嚴。
那江鶴亭上下奔走,照料一切。皇帝奉著太后,御宴觀劇,席間見惠風軟舞清唱,十分嘆賞,直到日影西移,才登車回舟。那江紳士送皇帝上船以后,因惠風獻技,深得皇帝的歡心,意想明天總可以得到皇帝的賞賜,心中十分欣慰;便是那地方上的大小官員,都替他預先道賀。第二天一早,兩江總督帶著文武官員到御舟上叩問圣安,那江鶴亭也夾在里面。誰知才到得埠頭,只見太監們向他們搖手,悄悄地說:“皇上正在舟中聽歌,莫擾了皇上的清興。”嚇得那班官員躡手躡腳地不敢說一句。那兩江總督求太監放他們到船頭上去伺候,那太監也不肯。大家沒法,只得一字兒站在岸上伺候。那汪紳士坐在船頭上,和一班太監們說笑自如,江紳士看了,十分詫異;又看看那船上,四面黃幔低垂,那一陣陣的清歌細樂傳上岸來,叫人聽了不覺神往。那江紳士心中十分詫異,他想,揚州歌舞,在全國中要算第一,而我家的集慶班,在揚州地方,又算是最上乘了。如今什么地方來了這班清歌妙舞,竟叫圣上為他顛倒至此。心中實在有些氣憤不過,便拉著一個太監,悄悄地問時,不知那太監肯說不肯說,且聽下回分解。
“那香妃又說道:”再不啊,只求太后開恩,賞俺一個全尸,保全俺的貞節罷。
“她說著,淌下淚珠來,撲地跪下地去,連連磕著頭求著。 太后看了,心下也有些不忍,便點著頭,說道:“看這孩子可憐,俺們便依了她的心愿罷。”皇后也說:“太后說的是。”太后一面吩咐把香妃扶起,一面傳進管事太監來,命她把香妃帶出去,吩咐侍衛,拉出去在月華門西廂房里勒死,賜她一個全尸罷。好香妃聽了太后的諭旨,忙爬下地去磕了三個頭;謝過恩,轉身跟著太監出去了。那兩旁站著的宮女內監們個個忍不住掉下淚來。第二天,等到皇帝回宮,得到這個消息,趕快搶到坤寧宮去救時,已經來不及了。
太后見了皇帝,便拉著他的手,把好話勸說一番,又說:“那回回女子存心狠毒,倘然不勒死她,早晚便要闖出大禍來。 到那時,叫我如何對得住你的列祖列宗呢?如今那回回女子也死了,你也可以丟開手了。你看,你自己這幾天為了她消瘦得不成樣兒了。我的好孩子!快回宮去養息養息罷。“皇帝被太后說了幾句,倒也不好說什么,只得退出宮來,悄悄地拉著一個太監,問他:”香妃的尸首停在什么地方?“那太監悄悄地把皇帝領到月華宮西廂房里,皇帝一見了香妃的尸身,忙搶過去抱住了,只說得一句:”
朕害了你也!“那眼淚和潮水一般地涌了出來,香妃的衣襟上被濕了一大塊,慌得那太監跪下來,再三求皇上回宮。那皇上哭夠多時,又仔細端詳了一會香妃的臉面,又親手替她捺上了眼皮,說道:”香妃香妃!我和你真是別離生死兩悠悠! “干隆皇帝還怔怔地站地尸身旁邊不肯走,經不得那太監一再催請,便從尸首上勒下一個戒指來,縮在袖子里。走出屋子來,把月華門管事的太監傳喚過來,吩咐他:用上好棺木收殮,須揀那風景山勝的地方埋葬下。那太監連稱:”遵旨! “悄悄地和內務府商量,買了一口上好的棺木,把香妃生前的衣服替她穿戴了,偷偷地抬出宮去,在南下洼陶然亭東北角上堆了一個大冢。冢前豎一方石碑,上面刻著”香冢“兩個大字;碑的陰面又刻著一首詞道: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這首詞兒是干隆皇帝托一拉翰林院編修做的,刻在碑陰,表明他終古遺恨的意思。這座香冢,直到如今還巍然獨存,凡游陶然亭的,見了這座孤墳,人人都要替當年的香妃灑幾點熱淚。這都是閑話,如今且不去說它。 且說干隆皇帝,自從香妃死了以后,心中十分煩悶;看看那香妃留下來的戒指,物在人亡,由不得他要掉下淚來。他住在宮中,任你那班妃嬪宮女如何哄著他玩,他總是難開笑口。
幸得福康安常常進宮來,干隆皇帝見了他,任你有萬千擔愁恨,也便丟開了。
福康安陪著皇帝在宮里,有時下一盤棋,有時吃一杯酒,說說笑笑,倒也消遣了歲月。看看過了殘冬,已到新春,干隆皇帝慢慢地把憂愁忘了。 有一天睡到半夜,忽然又想起香妃來了。因想起香妃,猛記得還有去年那個回酋霍集占夫妻兩人,到如今還關在刑部監獄里。那霍集占的妻子卻也長得俊俏動人,那時只因一心在香妃身上,便把她忘了。如今我何不把那女子喚進宮來玩耍一番,也解了我心中之悶。當時干隆皇帝立刻吩咐管事太監到刑部大牢里,把霍集占的妻子,須在五更以前提進宮來。太監奉了圣旨,也不知皇上是什么意思,便飛馬趕到刑部大堂里,一迭連聲催提人。這時已夜靜更深,所有值堂的侍郎、郎中早巳回家去了。那值夜的提牢司員正在好睡,忽聽得外面一迭連聲地嚷著:“接旨!”
把那司員嚇得跳下床來,披著衣服,趿著鞋子,一面發顫,一面說道:“吾輩官小職微,向來夠不上接旨的身份,這但如何是好?”那太監大聲說道:“沒有旁的事,你只把牢門開了,把那回回女人交給俺帶去,便完了。”那司員聽了,越發嚇得他把雙手亂搖,說道:“堂官不在衙門里,在這半夜三更開放牢門,倘有疏忽,叫俺這芝麻綠豆似的小官如何擔當得起?”那太監急了,連連跺著腳,說道:“好大膽的司員!有圣旨到來,你還敢不奉旨。俺問你,有幾個腦袋?”那司員越聽越害怕,嚇得也哭了。后來方得一個提牢小吏想出一個主意來,說道:“俺們不開牢門,又扭不起抗旨的罪;在這半夜三更開了牢門,卻又擔不起這風火。
此時沒有別法,只得請公公暫等一等,俺們把滿尚書請來接旨,得他一句話,俺們便沒事了。”太監到了此時,也沒有法想,只叫他們快去把滿尚書請來。這司員答應了一聲。飛馬跑去,打開了滿尚書的門,把這情形說了。滿尚書聽了,一時也摸不著頭腦,只得慌慌張張跟著司員到衙門里來。接了圣旨,驗看了朱印,并無錯誤,立刻打開牢門,把那回回女子從睡夢中提出來,當堂驗過,交給內監。那內監早已把車輛備好,悄悄地送進宮去。皇帝這時正擁著被窩等著。那回回女子在大牢里昏天黑地地關了大半年,自問總是一死的了,忽然在這半夜三更把她提進宮去,她也糊涂了。宮女推她跪在皇帝榻前,嚇得她低著脖子跪在地下,只是索索地發顫。
皇帝喚她抬起頭來,雖說她蓬首垢面,卻也俊俏嫵媚。皇帝命宮女:“傳敬事房太監來!”那太監專伺候皇帝房事的,得了圣旨,便來把回婦拉進浴室去,替她上下洗擦;宮女替她梳妝一番,赤條條地扶她盤腿兒坐在一方黃緞褥上,幾個太監把褥子的四角一提,送進皇帝的臥室去。皇帝看時,見她容光煥發,妖艷冶蕩,也不在香妃之下,但把她扶上榻去臨幸了。
第二天皇帝坐朝,那刑部滿尚書出班來,正要奉請把那回酋犯妻發還,干隆皇帝知道他的意思,不待他開口,便先說道:“霍集占大逆不道,屢抗皇師。朕原意將他夫妻正法,只因罪大惡極,朕昨夜已經拿他的女人糟蹋了!”言畢,哈哈大笑。
一時文武官員見皇帝語無論次,都十分詫異,大家面面相覷。 殿角鐘鼓聲響,皇帝已退朝了。那霍集占的妻子十分妖冶的,干隆皇帝上了手,便夜夜舍她不得,把她留在景仁宮里朝朝取樂,并封她為回妃。第二年便生下一回皇子,皇帝越發寵愛她。 回妃說自己生長回部,不慣清室的起居。干隆皇帝便要內務府在皇城海內造一座寶月樓,樓上造一座妝臺,高矗在半天里。
樓大九間,四壁都嵌著大鏡,屋子里床帳帷幕都從回部辦來,壁上滿畫著回部的風景。這寶月樓緊靠皇城,城外周圍二里地方造著回回營。回妃每天倚在樓頭盼望。有時回憶起了家鄉之念,不覺淌下眼淚來,皇帝極意勸慰,拿了許多珍寶博她的歡心,回妃回嗔作喜,便和皇帝在密室里淫樂一回。那密室建造得十分精巧,壁上用金銀寶嵌成精細的花紋;滿地鋪著厚軟的地毯;室中除一衣架外,一無所有。
北向壁上嵌一面大銅鏡,高一丈五尺,寬六尺;人走在室中,一舉一動都映射出來。 皇帝和回妃天天在室中調笑取樂。第三年上,回妃又生了一個皇子。皇帝便把回妃改做旗女裝束,去拜見太后。太后認做皇帝新選的妃子,又因她生了皇子,便也十分寵愛她。
過了幾天,適值皇太后萬壽,皇帝為博太后的歡心,命內務府傳集京城里的伶人,在大內戲臺上演劇。皇帝親自扮做老萊子,掛上胡,演斑衣。皇太后十分歡喜,命宮女拿了許多糖果撤上戲臺去,說:“賞老萊子!”那皇帝便在臺上謝賞,引得皇太后呵呵大笑。那班陪坐看戲的文武大員都一齊跪下采,喚皇太后、皇上萬壽無疆。皇帝看了這情形,心中忽然想起圣祖在日,奉慈圣太后六巡江浙,萬民歡悅;如今朕登極十五年,天下太平,皇太后春秋正盛,正可以及時行樂。看看左右,沒有人可商量的,便想起高恪敏公正從南方回京來,便在西書房召見恪敏。恪敏是一個先朝老臣,當下便竭力勸止說:“皇上為萬民所仰望,只宜雍客坐守,不宜輕盲出京。”干隆皇帝聽了他的說話,一時里打不定主意,心想和太后商量去,便也不帶侍衛,悄悄地向慈寧宮走去。走過月畢門,正要向隆宗門走去,只聽得門里有竊竊私議的聲音。皇帝便站住了腳,隔著一座穹窿偷聽時,認得一個是自己逢格氏保姆的聲音,一個不知什么人,對說著話。那人間道:“如今公主還在陳家嗎?”逢格氏保姆說道:“那陳閣老被俺們換了他的兒子來,只怕鬧出事來,告老回家,如今快四十年了,彼此信息不也通,不知那公主嫁給誰了。”那人又問道:“照你這樣說來,陳家的小姐,卻是俺皇太后的嫡親公主;當今的皇上,又是陳家的嫡親兒子嗎?”那保姆道:“怎么不是。”那人說道:“這種大事,可不是鬧著玩的呢!你確實不曾弄錯嗎?”保姆認真地答道:“千真萬確! 當年是俺親手換出去的,那主意也是俺替皇太后想出來的;只因俺皇太后做了正宮,多年不育,又深怕別的皇子得了大位,恰巧這時皇太后有了身孕,那陳閣老太太也有了身孕,陳太太和俺皇太后先時原是十分要好的,皇太后常常召她進宮來游玩,打聽得她的肚子和俺皇太后肚里是同月的,皇太后便和俺商量:養下孩兒,倘是皇子,那不必說;倘是公主,也須瞞著先皇,假說是皇子。一面打聽陳家消息,倘陳家生下男孩子來,便哄著陳太太把那男孩抱進宮來,暗地里把公主換出去。后來果然陳家生了一個男孩子,俺皇太后生了一個公主,到兩家滿了月,太后哄著陳太太把她兒子交乳母抱進宮來。俺們一面把乳母留在宮門口廂房里,拿她弄醉了;皇太后悄悄地喚俺去,把陳家孩子換下來,又把公主換出去。公主臉上罩著一方龍袱,那乳母醉眼朦朧,也便抱著公主出宮去了。”那人聽保姆說到這地方,便說道:“這樣說來,俺們的當今皇上,卻真正是陳家的種子了?”那保姆說道:“怎的不真!可嘆俺當時白辛苦了一場,到如今,皇太后和皇上眼里看我,好似沒事人兒一大堆罷了!”干隆皇帝偷聽了這許多話,心中十分詫異,急忙轉身回御書房,一面打發人悄悄地把那保姆喚來,當面盤問。那保姆見皇上問她,嚇得她爬在地下連連磕頭,說:“皇上寬懷大量,莫計較小人的說話。奴才罪該萬死!只求皇上饒奴才一條狗命!”干隆皇帝便用好言安慰她,命她起來說話,又盤問她當時把自己換進宮來的情形。保姆見皇上臉色十分和順,便大膽把當時的情形細細地說了,又說道:“奴才雖然該死,卻不敢欺瞞皇上。”皇帝聽了她的說話,知道這情形是真的,不覺嘆了一口氣,怔怔的半天不說話。那保姆站在一旁,又不敢說話,也不敢退出。半晌,只見皇帝把桌子一拍,說道:“俺決意看他們去。”又叮囑保姆:“從此以后,莫把這話告訴別人,回房去罷。”那保姆回到房里,不久就被太監勒死了,悄悄地把她埋葬在院子的墻角里。當干隆皇帝和保姆說話的時候,在御書房里面的一間古董房里,早把左右侍衛和太監們打發開了,所以他們一番話,卻絕沒有第三個人聽得。
但是皇帝聽了這個消息以后,便處處留心,覺得自己的面貌口音,和先皇帝是截然不同的,便心中越發疑惑。
第二天,干隆到了慈寧宮去請安,見了皇太后,便問道:“俺的面貌,何以與先皇的面貌截然不同?”皇太后聽了這話,臉上陡地變了顏色,說不出話來。干隆皇帝看了,心中越發雪亮,從此便打定主意,要到陳閣老家去探望他的父母。但是皇帝深居簡出,不能輕言巡游;如今要到江南去,須假托一事故,才可免得臣下諫阻。忽然想起皇太后萬壽的日子快到了,不妨說是承歡母后,奉游江南,況且先皇奉慈圣太后六巡江浙,已有先例。這時工部又報稱海塘工竣,更可以借閱海塘為名,悄悄地到海寧探望陳閣老去。主意一定,便進宮去見太后,說奉母出巡江南,承歡膝下。那太后聽了,起初推托說:“此去又得勞動百姓,不如免了罷。”后來皇帝再三慫恿著,太后心想,從前慈圣太后也曾享過這個福,皇上有這一片孝心,俺也可以享得。便也答應了。
第二天皇帝坐朝,把奉母南巡查閱海塘的意思說了。當時雖有裘日修、陳大受幾個大臣出班諫阻。無奈干隆皇帝南游之心已定,便也不去聽他。一會下旨,定于干隆十六年四月南巡,一面命大學士劉統勛代理朝政、史貽直總攬軍務。這個圣旨一下,把那班沿途的官員忙得走投無路。內中第一個自告奮勇的,要算楊州的鹽商。那商人平日恃勢壟斷,得的不下數千萬;內中要算江、汪、馬、黃四姓最是豪富,真是揮金如土,日食萬錢的。兩江總督知道他們有錢,便叫他們承辦皇差。有一個江鶴亭,是個首商,他家中有一座水竹園十分清幽,養著一班小戲子,天天在園中演唱歌舞。如今聽得皇上南巡,他便把花園修改得十分華麗。那班戲子里邊,有一個唱小旦的名叫惠風,長得玉膚花貌,又能妙舞清歌,江鶴亭又親自教授她許多新曲,預備供奉皇上的。同時,另有一個大鹽商汪如龍,他打聽得江家的事體,便也預備接駕。他家卻有一班女戲子,個個長得仙姿國色,煙視媚行;內中也有一個頂尖兒的,名叫雪如,豆蔻年華,洛神風韻,全個揚州地方,誰不知道汪家有這個尤物。
便是汪如龍自己,也萬分憐惜;雖說美玉當前,也不忍加以狂暴。所以雪如到十八歲年紀,還是一塊無瑕美玉,未經采摘。
此番聽說皇上南游,那汪坤士便和總督說知,愿以家伎全部供皇上娛樂。 到了兩宮動身那日,車馬如云,帆檣相接,一路上花迎劍佩,露拂旌旗。看看到了清江,那兩岸的官紳手版腳靴,匍匐在船頭上接駕。皇帝傳總督進艙問話:“此地何處可奉太后駐駕?”總督奏稱,有江紳的水竹園,聊堪駐足。皇帝便吩咐移駕水竹園。一霎時水竹園中人頭簇擁,車馬雜沓;園內笙歌鐺鎝,園外兵戟森嚴。
那江鶴亭上下奔走,照料一切。皇帝奉著太后,御宴觀劇,席間見惠風軟舞清唱,十分嘆賞,直到日影西移,才登車回舟。那江紳士送皇帝上船以后,因惠風獻技,深得皇帝的歡心,意想明天總可以得到皇帝的賞賜,心中十分欣慰;便是那地方上的大小官員,都替他預先道賀。第二天一早,兩江總督帶著文武官員到御舟上叩問圣安,那江鶴亭也夾在里面。誰知才到得埠頭,只見太監們向他們搖手,悄悄地說:“皇上正在舟中聽歌,莫擾了皇上的清興。”嚇得那班官員躡手躡腳地不敢說一句。那兩江總督求太監放他們到船頭上去伺候,那太監也不肯。大家沒法,只得一字兒站在岸上伺候。那汪紳士坐在船頭上,和一班太監們說笑自如,江紳士看了,十分詫異;又看看那船上,四面黃幔低垂,那一陣陣的清歌細樂傳上岸來,叫人聽了不覺神往。那江紳士心中十分詫異,他想,揚州歌舞,在全國中要算第一,而我家的集慶班,在揚州地方,又算是最上乘了。如今什么地方來了這班清歌妙舞,竟叫圣上為他顛倒至此。心中實在有些氣憤不過,便拉著一個太監,悄悄地問時,不知那太監肯說不肯說,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