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上古秘史》 第一百三十二回   長腳扶盧女軒轅丈夫國

    作者:
      一日,文命等到了一處,只見那些人身長總在四丈左右。

      仔細考察,原來他們身體上截之長不過與尋常一樣,獨長了一雙腳,大約在三丈以外,所以他們叫作長股

      國,亦叫長腳國。

      走起路來,搖搖幌幌,真有舉頭天外之概,令人可望而不可即,要想同他們說話,頗不容易。  文命道:“我從前聽說黃帝五十九年,長股國人來朝,那時招待他們,據說頗費躊躇。一則生得既然如此

      之長,尋常門戶不能進出。這是第一項困難。二則席地坐下之后,他的那一雙長腳一直要伸到遠處,布筵設席

      ,甚不方便。三則相見的時候,一個遠在半空,一個站在底下,行禮談話,都覺吃力。后來黃帝和木正赤將子

      輿商量,特地做了一副假腳,續在自己和從人百官的真腳上,務使和長股國人一樣的長,朝夕演習行走。  又特地造起幾個高屋,所有門戶都在八丈以上,可以給他出入自由。又因為不能席地而坐,特地做一種可

      以垂足而坐的高席。

      又做了些高二丈多的高幾,以設筵席。后來長股國人到了,賓主相見,一切禮節,總算敷衍過去,沒有弄

      出笑話。現在我們來此,比較起來,在他胯下走進走出,亦是綽乎有余裕,要想和他們談話,問他們風俗情形

      ,恐怕難而又難,不如去吧。”

      大家看見這個情形,亦知道無望,于是就一齊動身。路上橫革向眾人道:“長臂國的人,兩手長了,還有

      用處。長股國人兩腳長到如此,絕無用處,止有不便,真可憐。”真窺道:“他走起路來,一步可以抵尋常人

      五六步,奔走甚速,豈不是用處嗎?”橫革道:“平常時候走路,要如此之快做什么?叫他去打仗,打敗了逃

      生,倒是好的。”國哀道:“長臂國人和長股國人假使合在一起,長股國人背了長臂國人,到水中去捕魚,倒

      是交相為助的。”伯益笑道:“這是他們做過的事情,從前有人看見,還做著幾句贊辭道:‘臂長三丈,體如

      中人。

      彼曷為者?長臂之人。修腳是負,捕魚海濱。’照這幾句看起來,豈不是他們早已做過這回事嗎?”大家

      聽了,都不覺一笑。  一日,走到一處,在海灘上歇下。只見波平浪靜,風景清和,是歷來所到的地方從未遇見過的,大家都說

      此地很有趣。

      下了龍背之后,齊向內地走去,絕不見有兇惡的禽獸,但見嘉木異卉分布于山巔水涯,愈覺使人可愛。又

      走了一段路,只聽見遠遠號哭之聲甚厲,大家不解,急急向那有哭聲處尋去,愈走愈近,哭聲亦愈厲,四周林

      木都為之振動。轉過一個山谷,但見素車白馬、麻冠縞衣的人不計其數。仔細一看,原來是在那里出殯送葬,

      許多人的號哭,加之以山谷中的反響,自然益發厲害了。

      之交道:“這個死者,想來是個達官貴人,或者是賢人善士,所以那送葬者有如此之多。”伯益道:“他

      們的葬禮不知究竟如何,我們何妨前去參觀呢。”文命道是。于是大家緩步跟了他們過去,只見前面的靈車正

      在那里慢慢的拖。靈車上面的棺木形式非常奇異,與中土不同。過了一會,到了安葬之地,那邊已有一個大坎

      ,預先掘好,坎的底里厚厚鋪著香草,草上又疏疏落落的好許多靈芝。坎外地上,香草、靈芝堆著的也甚多。

      靈棺停下之后,早有十數人將靈柩從車上抬至地上,旋即將棺蓋揭開,又將棺木的中段移去。那死者的尸身頓

      然呈露于眼前。原來那棺木的制度分為三層,下一層為底,以臥死者,中一層為四方之木,加于底之上,其高

      約三尺,上一層為蓋,大略和中國棺木相同,惟分為三截而已。那死者須發皓白,年似甚高,就是那孝子和送

      葬的眾人之中年紀大的亦似乎不少。

      這時眾人哭聲又非常之厲害。哭了一會,那孝子率同數人將尸體扛到坎中,輕輕安置妥貼,隨即拿坎外地

      上堆著的靈芝、香草悉數都鋪蓋在尸體之上。然后又用細泥薄薄的灑在上面,等靈芝、香草等看不見,方才住

      手。大家又聚攏來,朝著坎痛哭不止。哭到后來,那孝子昏暈,栽倒在地,大家救護孝子,才把哭聲停祝隔了

      一會,孝子救醒,一齊擁著一車而去,余眾有些步行而歸的。

      文命忙趕過去施禮,請問他道:“這位死者是貴處的達官貴人嗎?”那人道:“不是。是個尋常百姓。”  文命道:“那么一定是大圣大賢、功德巍巍的人了。”那人道:“亦不見得。

      他不過是個工人罷了。”文命道:“那么諸位都是他的至親?

      ”那人道:“這位死者親族很少,某等都是同閭同里之人,并非至親。”文命道:“那么諸位剛才何以哭  得如此之衰痛?莫非從前受過那死者的大惠,或和他交情很深嗎?”那人聽了,詫異之至,說道:“哭死而哀

      ,人之仁心,難道一定要受過他大惠的人,或交情深厚的人才哀痛,其余都不必哀痛嗎?這句話,某實不解。

      ”

      文命自知失言,忙解釋道:“某不過隨便問問,并無意思,請勿嗤笑。”便又問道:“貴國何名?”那人

      道:“敝處叫扶盧國。請問大賢等貴國何處?”文命告訴了他。那人聽了,拱手致敬道:“原來是中華大賢,  怠慢怠慢。”文命又問他道:“剛才那死者年紀似乎很大?”那人道:“并沒有什么大,不過三百歲。”文命  等聽了,不禁駭然,便問道:“三百歲的年紀還不算大嗎?”那人道:“敝處之人,年齡都是三百歲,并沒有  三百零一歲的人,所以并不算大。”  文命道:“足下今歲高壽?”那人道:“某虛度二百五十歲,和死者的長子同庚,再過五十年,也就要埋

      入坎中了。”

      文命道:“貴國葬法,不用棺木嗎?”那人道:“怎樣叫棺木?

      ”文命道:“就是剛才盛尸的器具。”那人道:“敝處向來不用此物。因為敝處的喪禮,父母死后,做子

      女的即水漿不入于口,直到死者之骨化為塵埃,方才可以飲食。倘使用一盛尸的木器埋在坎中,那么何時骨化

      塵埃?孝子孝女豈不是要餓死嗎?”

      文命聽了,又詫異之至,便說道:“人之身體腐化凈盡,很不容易。骨殖之腐化,更不容易,往往有歷幾

      千年還存在的。  現在雖則掘坎藁葬,但是要等到他形銷骨化,哪里有這么容易呢?”那人道:“容易容易,少則兩三日,  多則四五日,無不化盡了。這是素來如此的。”文命聽了,煞是懷疑,或者他是故意如此說說的,或者那香草

      、靈芝之中藏著腐肉爛骨的藥,都未可知。然而又不便向他道破,又不便要求他幾日之后掘起那埋葬的尸體來

      實驗一下,也只得就不問了。

      正要想告辭,那人因文命等是中華大賢,苦苦的邀到他村莊里去留宿,文命推卻不脫,只得應允。那村莊

      中,人家約有幾百戶,聽見文命等到來,個個歡迎,輪流供食,按家分宿。

      文命等一連住了數日,覺得他們事親之孝,待人之謙讓,真是出于天性,絕無虛偽,不勝嘆佩之至。到了

      臨別的那一天,親自寫了一塊匾額送給他們,叫作“扶老純孝之國”。于是率領眾人上了龍背,再向別處。在

      龍背上尤是稱嘆不置。

      一日,到了一國,只見她們純是女子,絕無一男,不覺詫異。那眾女子看見文命等到了,亦非常之歡迎,

      個個圍繞攏來,殷殷招待,并且牽牽扯扯,都要邀到她家里去。

      文命看她們蓄意不善,本想嚴詞拒絕,后來要想探問風俗,只得婉詞和她們說道:“我們這一隊人是不能

      離開的,諸位要談話,何妨就在此地談談呢。”眾女子聽了,都覺失望,呆呆的立著不動。文命就問他們道:

      “貴國的男子現在何處?何以一個都不見?某等很想和貴國的男子談話呢。”那眾女子聽了,又非常不悅。隔

      了一會,說道:“男子是有的,不過還小呢。”正說時,人叢中就有一個抱著嬰孩的女子擠進來說道:“諸位  要和敝國的男子談話嗎,請和他談。”

      文命等一看那嬰孩,不過生了幾個月光景,眉目間頗有男子之概,但是乳臭尚未干,何能談話呢?便又向

      眾女子陪笑道:“請諸位不要相戲,某等想和貴國年長的男子談話。”言未畢,又有一個女子抱著一個大約兩  三歲的男孩從人叢中擠過來,叫道:“先生,這個孩子年長了,和他談話吧!”文命一想,這事奇怪了,這些

      女子苦苦與我相戲,不知何故,我在何處開罪于他們呢?

      正在躊躇,伯益在旁指指那孩子說:“我要想見見他的父親,或者他的伯叔都可以。”眾女子聽到這句話  ,頓時面色個個發赤,旋即個個嘆氣。停了一會,有一個女子說道,“也可以,諸位請跟我們來吧。”當下那

      女子在前,眾女子簇擁了文命等曲曲彎彎,到了一座大廈之中。正殿三間,當中一間,供奉著的不知道是何神  道。轉過后軒,只見一所極大的庭院,庭院正中,有一個長廣三丈的方池,池中正有兩個女子,赤身裸體坐在

      那里,不知做什么。

      眾女子指給文命等看道:“這池名叫潢池,亦叫臺虺之水,就是小孩子的父親了。”說完,又帶領文命等

      走到一座偏院,院中一無所有,僅僅有一口大井,眾女子又指指向文命等說道:“這可算就是小孩子的伯叔輩

      了。可是這池這井說是他的父親、伯叔固然可以,說是他的祖父、伯叔祖父亦可以,就使說是他的曾祖、高祖  、遠祖,亦都無不可以。原來我們國里的人類全是從這兩個地方坐一坐,看一看而來的。假使我們國里有男子

      ,何至于要這個池、這個井來做我們公共的丈夫呢?”

      文命聽了這話,非常詫異,就問道:“剛才兩位抱的小孩子不都是男孩嗎?待他們長大起來就有男子了。

      ”眾女子聽了,又嘆口氣道:“便是我們亦都存了這一種癡心妄想,所以在這里費心費血的養他們。不是如此

      ,一生出來,早弄死他們了。”文命不解,忙問何故。眾女子道:“我們生的女子,個個都養得大。若生男子  ,到了三歲,一定死去,豈不是天數嗎?

      ”說到這里,那抱小孩的女子說道:“我這孩子,已就要三歲了,不知道養不養得大呢。”一面說,一面

      竟大哭起來。文命等聽了,無不傷心,就用言語去撫慰他們。

      忽然間,一個女子竟老著臉皮向文命等說道:“我們正苦都是女而無男,現在諸位恰恰到此,不可說不是

      天假之緣。我想,就請諸位永遠住在這里,與我們配為夫婦,豈不好嗎?諸位都是中華國人,我聽見老輩傳說

      ,中華國的貴人有夫人,有妻,有妾,一個男子,娶一百幾十個女子的都有。現在我們人數不多,諸位二十個  人二百個,分配起來,所余者無幾,未知諸位意下如何?我輩決不會妒忌吃醋,請諸位放心。”

      文命聽了,暗想這真是出于意外之事了,慌忙答道:“承諸位厚意,非常感激。但是某等均有事在身,且

      奉有君命,不敢逗留,請原諒吧。”那些女子沉吟了一會,又說道:“全體不能,剩幾個在此地總可以的。”

      文命等齊聲道:“我們都有事務,實在不能在此。”眾女子聽了,陡然個個怒形于色,罵道:“既然不能,你

      們到此地來做什么?害得我們低首下心,陪了半日。”文命慌忙對他們道歉,眾女子一個也不來理睬。

      一鬧之間,頓然散去,口中還在那里亂罵,像個很恨的樣子。

      文命等覺得可笑,但是也覺得她們可憐。

      大家齊循舊路而回,一路走,一路議論。郭支道:“某聽說獨陽不長,孤陰不生。現在她們盡是女子,竟  會得生男育女,煞是可怪。”國哀道:“她們這池水和井水坐一坐、看一看就會得育孕,尤為奇怪。我覺得那

      池水與尋常之水并沒有什么兩樣。”文命道:“天地間不可以常理測度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只可以‘六合之

      外,存而不論’八個字了之,不必再去研究它了。”

      這時已到海邊,大家乘龍再向西北行。只見前面空中有一物,似鳥非鳥,從東北向西南而去。大家看得詫

      異,說道:“這個不知是何怪物?”狂章聽了,脫離龍背,飛身過去,匆匆一望,就回來報告道:“是一輛車  子,車上坐著兩個人,大約是何處神仙之類。”黃魔道:“決非神仙。神仙的車子還要華麗,旁邊總有彩云擁

      護,而且著實要走得快,沒有這樣慢騰騰的。”由余道:“或者是修道初成,能力淺薄的神仙,亦未可知。”

      大家議論了一回,也就丟開不提。

      過了多時,到了一座大山,但見山的南面屋宇櫛比,樹木參差,仿佛是一個大聚落,當下就降龍下去小憩

      。忽然看見一個人從林中出來,形狀甚奇,頭目面貌和常人不殊。但其身體細圓而長,仿佛像蛇。仔細一看,

      后面的確還有一條蛇尾,從下面往上直蟠到頭頂,不知是人是怪。由余忙上前問道:“貴處是什么國名?”那  人道:“敝處叫軒轅國。”文命見他能夠人言,料無惡意,遂上前問道:“貴國取名軒轅,是何意義?  ”那人道:“說來亦可笑。敝處人住在窮山之南,本來無所謂國名。有一年,有一家姓公孫的人家生了一

      個孩子,非常聰明。

      后來跑到東方去,建立一番事業,聽說很是偉大。他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叫作黃帝軒轅氏。后來四面的鄰

      國都懼怕他了,知道敝處是他生長之地,所以就叫敝處為軒轅國,敝處人聽慣了,亦就承認叫軒轅國了。”

      文命一想,原來我的高祖生在這個地方,今朝到此,不可謂非大幸。當下便問那人道:“黃帝軒轅氏生在

      什么地方?此刻遺跡還在嗎?”那人道:“這個孩子自從到東方去之后,后來亦曾回來一次,據他說已經做了

      什么中華天子了。護從的人非常炫赫。但是對于我們這些老輩、長者,倒依舊是致敬盡禮,和他幼年在這里時

      一樣。我當時和他家本是鄰居,他的母親附寶,很是一個慈祥和善的人,我們常見的。所以這軒轅小孩子我時

      常抱他。他對于我亦很親熱。那次回來,我曾提了他小時玩皮的事跡,問他,他都還記得。自從這次去了之后  ,沒有再來過,后來就聽說死去了。這樣一個聰明的小孩子,只活到一百歲,便爾天殤,真是可惜。諸位要訪

      他的故居嗎?相離不遠,請同去看看吧。”說著,轉身就走。

      文命等一同跟著。大家心里暗想:“黃帝軒轅氏到此刻何止五六百年,他說曾經抱過,而且口口聲聲叫他

      小孩子,這是什么話?而且黃帝活到一百多歲他還說是天殤,這又是什么話?”想到此地,文命便問道:“先

      生高壽?”那人道:“小呢小呢。小子今年才活到七百八十足歲,正是翩翩少年。先生之稱,萬不敢當。”文

      命等聽了,都大吃一驚,便又問道:“那么貴國人的壽數最高是多少?”那人道:“亦不一定,大概普通總在  千歲以上。先兄幼年多病,大家知道他是不壽之征,后來只活了八百歲,這是很少的了。其余三千歲五千歲,

      都是常事。”

      正在說時,只見遠遠一座邱陵,丘陵之上,有許多房屋。

      那人遙指道:“這丘上就是了。”少傾,到了丘上,只見那些房屋雖舊而不傾斜,男女老幼有許多人住在  那里。那軒轅國人說道:“軒轅這孩子上次回來時,非常愛惜他的舊居,防恐日久損壞,所以特地請了從前相

      識的人來居住,以便按時修茸。

      原說將來再來,而今已無望了。”說罷,不勝嘆息。

      文命細看那丘形,有一處仿佛如車之軒,有一處仿佛如車之轅。暗想:“高祖當時號稱軒轅,或者以此得

      名嗎?”后來一想,又不對:“車輿之制,是我高祖所創造的,怎樣會得以此丘得名呢?或者我高祖會心不遠

      ,創造車輿,就是依此丘之形狀而模仿成功,亦未可知。”

      正在想時,只見那人東指西指道:“這里是附寶住的。這里是少典氏讀書會客之所。這里是軒轅氏誕生之

      處。”滔滔不絕,說了一會。文命不勝慨慕,徘徊憑吊了半晌,又細問他們的飲食起居,才知道他們是飲露以

      解渴,吸氣以充饑,并不食谷食血的,所以有這般的長壽。

      后來文命等謝了那人,離了軒轅國,越過窮山,再向西北進。到了一處,只見那些人民,純是黃衣黃冠,

      腰佩寶劍,氣概軒昂,看見文命等是異國之人,都跑來詢問。文命告訴了他們,他們都羨慕道:“原來是中華  人,中華是我們的祖國呢。

      ”文命聽了,就問他們的國名。那人道:“敝國名叫丈夫。”  文命極口稱贊道:“照貴國人的儀表,不愧丈夫之名。”內中有一個老者聽了,嘆口氣道:“何嘗是如此

      呢?敝國純是男子,絕無女子,所以稱為丈夫國。”

      文命詫異道:“那么貴國姒續子孫之計怎樣呢?”那老者又嘆口氣道:“不瞞老兄說,敝國創立至今,不

      過幾百年。從前先祖是中華人,奉了君主之命,到西王母處去采藥。哪知迷失路途,到了此間,糧食告罄,同

      行之人有幾十個,只得在此住下,采果實以為糧,織木皮以為衣。過了多年,大家性命雖得保全,而深恐怕日

      久之后,一個個都死起來,最后幾個無人埋葬,因此頗以無子孫為慮。哪知自此以后,個個人的肚皮都漸漸大

      起來。起初還以為病,但是飲食起居一切如常,并無病象,亦只得聽之。不料十月滿足之后,個個生產了。男

      子生產痛苦異常,然而久之亦成習慣,所以諸位看某等都是昂藏丈夫,不知道到了生產之期就不能雄飛,只能

      雌伏。一身兼父母,豈不可痛可恥。”說罷,又嘆息不已。

      文命道:“生育這件事,雖說自古有一定之道,但是亦有變例,即如某就是從母親之背而生的。某有一個

      同僚,是從他母親之胸而生的。現在男子產子,當然又是一個狀態。”那老者道:“某等產法大約有三種:一

      種最普通,是從背間而出,一種是從肋間而出,一種是從形中而出,寤寐之中,不知不覺,兒已產出,絕無痕

      跡,為父母者并不知痛苦。但是那種產法!

      最為難得。”文命道:“此等產生之兒,都是男子么?”

      那老者又嘆口氣道:“有女子啊!惟其有女子,再加以故老之傳說,所以我們才知道世界之中,男子之外

      ,還有一種女子,而且女子才是正當產兒之人。不然,某等亦變成習慣,哪里知道世界上還有女子,而以男子

      生育為可恥呢?”文命道:“那么諸位所生的女子,養她大來,豈不是男女就可以婚配嗎?”那老者聽了,連

      連頓足,連連嘆氣道:“就苦在養不大啊,從來沒有養到四五歲的,真是天絕我們呢!”

      文命想問他們如何有孕之法,很覺難于啟齒。正在尋思,忽聽見伯益問道:“小兒初生,必須哺乳,貴國

      人亦哺乳嗎?

      ”那老者道:“從前先祖第一次生產之時,苦于無乳,后來一想,男子胸前本來有乳兩顆,不過略小而已

      。既有兩乳之形,想上古時必有所用,大約因后來專以乳哺之事付之女子,日久不用,遂致退化。假使再用它

      起來,或者可以復其本能,因此就叫小兒頻頻吸之。哪知果然有效,不到多時,果然乳汁流出,后來產兒乳哺  。完全與女子無異了。”

      文命道:“令遠祖貴姓大名?是中華哪一朝人?”那老者道:“敝遠祖姓王,單名一個孟字。是中華何朝

      人記不清了。

      ”文命道:“令遠祖共生幾子?”那老者道:“共產二子。”

      文命道:“現在貴國全數共有若干人?”那老者道:“共有二千余人。這二千余人深念生產之苦,常想到

      別處去尋找幾千百個女子來,以成匹配,但是杳不可得。要想舍去此地,重返中華,一則路途遙遠,迷道堪虞

      ;二則產業墳墓多在此地,未免安土重遷。現在諸位既然萬里迢迢來到此間,務望念同鄉之誼,有便時,將中  華女子無論好丑多帶幾個來,敝國人不勝感激之至。”說罷,拜了下去。文命慌忙還禮,一面說道:“容某細

      細籌劃,如可設法無不竭力。”當下又詢問了些瑣碎之事,方才別去。

      這夜,宿在郊外,大家商議辦法。看到女子國人之急,與丈夫國人之苦,同一缺陷。假使設法,使他們兩

      國聯合起來,既可使內無怨女,又可使外無曠夫,各得其所,豈不是兩全其美!好在他們兩國中間只隔一座窮

      山,路并不遠,撮合頗易。

      于是文命定計:“明日先將這個辦法與丈夫國人商議過了,得其同意,然后再遣天將到女子國去,征他們

      的同意。假使兩方面有一面不允,不必說;倘使都允許了,那么還是女子國人都嫁到這邊來,還是這的人人都

      贅到那邊去,還是一部分嫁,一部分贅,這都要他們預先商量定的。還有一層,男女老少美丑如何分配法,亦

      須要預先說定,免得到那時大家爭奪起來,嘉偶變成怨偶,反致不妙。”大家聽了,都說不錯。

      議完之后,伯益笑道:“這個媒人一做幾千個,可算得是千古第一大媒了。恐怕從前蹇修氏是個媒氏之官

      ,一起做到這許多人亦是沒有的呢。”大家都笑了,真窺道:“丈夫生子哺乳,真是千古奇聞。”伯益道:“

      我們中國歷史上都有過,不過不多罷了。從前一個朝代,有一賣菜傭孕而生子。可惜他如何生法,及所生之子

      后來是否長成,均沒有載明。又有一個義仆,他主人合家遭難,剩了一個新生之幼主。他抱了逃出,躲在山中

      ,苦于無乳,就躬自喂哺。幾日之后,乳汁流通,居然將這幼主養大。可見這種事亦并非絕無之事。不過第一

      種,大家認為人痾妖孽,第二種,大家都以為是至誠所感,不去研究他所以然之故罷了。”一宿無話。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