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事實》 卷二十·經略幽燕
作者:李攸
唐貞觀初,始置松漠府,以靡會為都督,賜姓李氏—元中,降以 公主。會昌中,始賜契丹之印。于是統有八部,雄據北漠,懿僖之亂,中國不靖。
后有按巴堅遂僭帝號,抗衡中國,南侵鎮、定、邢、、冀、貝之郡。朱全忠時,
劉仁恭與其子守光盜據幽薊,政令苛虐,燕入苦之,逃入契丹。按巴堅撫存慰納, 不取租稅,以致檀、順、平、營之人亦多歸之。會后唐莊宗領兵入洛,誅滅梁氏,
尋亦剪除劉守光父子,于是幽薊不復有抗捍焉。按巴堅攻云、朔諸州安次、潞縣、
三河、漁陽、懷柔、密云等縣,俘掠赤子萬數入蕃。至明宗,約為兄弟,且以解 邊人之倒縶,紓國家之外憂,按巴堅改元稱制,分建京闕,宮室、官號盡依中國。
按巴堅死,子德光立。會石敬瑭叛于河東,遣趙瑩、桑維翰等奉使求援,許以得
志后割地為獻,德光乃率兵十萬,送敬瑭入洛,冊為晉主,名之為子。遂割代北
應、朔、寰、云、蔚及范陽山前幽、薊、瀛、莫、涿、易、檀、順及山后儒、媯、
新、武十六州以與之,仍歲與帛三十萬匹。供給稍稽,則詬辱陵責。及少主嗣立,
恥稱臣而稱孫,自是有隙而兵始交矣。詔天下點抽鄉兵,七戶出一卒,而四方于
是騷然。及景延廣矜橫磨之刃,趙延壽希統天之業,杜重威領兵而降于中渡,張
彥澤斬關而為彼鄉道,邊馬嘶于宮闕,戰塵坌于河洛。天地失常,少主乃遷于黃
龍府。鬼神含怒,德光尋斃于欒城。大順之時,荒淫失政。周世宗乘其衰削,遂
奪其關南之地,以瓦橋關為雄州,以益津關為霸州,淤口關置寨,復破楊顯仁于
高平。至顯德二年,又遣劉崇襲府州,為折德所敗。觀其累世恃強負勢,侵削
中土,亦已甚矣。契丹有五京,上鎮十二,中鎮六,下鎮七,觀察州十三,刺史
上州九,中州十一,下州三十四。自京、鎮等處土田豐好,兵馬強盛,地利物產
頗有厚利,其他自中下州固已寂寥荒漠。然折長補短,地利綿亙,周圍不過五千 里,計其所出所產,未必敵河東、河北州郡也。其他方兵旅大約計之未必滿三十
萬,且自諸京統軍司及寨幕契丹兵不過十五萬,奚家渤海兵不過六萬,漢兒諸指
揮不過一萬五千,刺字父子軍五指揮不過數千,鄉兵、義軍不過三萬,刺手背、
揀不中老弱兵不過七千。然而分守諸州及河東河北接界州縣,又東屯女羅、女真、 新羅、百濟、野人國、狗國、灰國、黑水國,西屯珠爾布固番、游獵國、沃濟國、 室韋國、托歡番、舒嚕國、黨項部族番、達靼國、川瓜、沙州土番、遇野國土番、
夾山土番。西番諸處寨戍縱少,亦須十萬方可分守。外余二十萬為戰斗之兵,若
傾國而來,亦須留三萬人防守外,余一十七萬人。其間亦有負糧持器護從等,不
過止有十萬人。其來不過一出梁門、遂城,一出雄、霸,一出雁門、句注,一出
并、代。然而雄、滄、霸州以來頗多溏水,決河東注,于我為便,則雄、霸以來
不足為慮矣。又緣邊要害之處多張旗幟,增加兵守,晝飛沙塵,夜多烽火,有二
十萬人精兵足以御之。其次清野而待之,多方而誘之,又選良將十余人領兵十萬,
四出密襲其巢穴。自易州以東至于欒州以來,一自紫荊嶺口路,一自白羊口、連
大安山路,一自南口以北居庸關、八答嶺,一自得勝口、湯山口、古北口,一自
遺安口、燕市口,一自松亭關口、白淀口,一自首符家口、大林土出口。所至攻
其城邑,盡受大將軍節會于幽州。取山前郡,則山后州縣自下矣。又命兵自梁門
至虎北口、石門或雁門、句注以來,設伏用奇,要敵之兵,斷其往來之路,如此
敵騎進退失措,滅之必矣。凡此者,廟堂之所宜知者也。國初,天贊賢遣兵攻鎮、
定,聞藝祖登極,乃驚曰:“中國今有英武圣主,吾豈敢以螳螂而御轍耶”于是
遁去。先是,五代時,募民盜戎人馬,官給其直,籍數以補戰騎之缺。太祖受命,
務保境息民,不欲生事邊境,盡令還前所盜馬,仍申明條禁,無得出塞為盜。未
幾,契丹入邊,為棣州刺史何繼筠擊敗。干德二年,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攻遼州,
州將杜延韜以城來降,并人引眾步騎六萬復來援繼勛。與彰德軍節度使羅彥環、
州防御使郭進、內客省使武懷節率馬步軍六萬人,擊其眾于遼州城下,敗之,
又攻平晉軍。上遣郭進、內客省使曹彬等領步騎萬余赴之,未至而遁。三年冬,
來攻易州,略居民。上令監軍李謙升率兵入其境,俘生口如所略之數,俟契丹放
還易州之民,然后縱之。四年正月,又攻易州,監軍任德義擊走之。上令關南監 軍及雄、霸、瀛、莫等四州刺史勒所部兵,校獵于幽州之境,以耀威武。四年, 天德軍節度使于延超與其子來降,上以延超為左千牛衛大將軍。六月,偽橫海軍 節度桑興來降—寶二年,太祖親征河東,契丹兩道率眾來援,一道攻石嶺關,為
何繼筠所破,一道攻定州,為韓重斌擊敗之。是秋,涿州刺史許周瓊來降,上以
為涿州刺史。契丹錫里伊里等凡一十六族歸款,上以其大首領四人為懷化將軍,
八人為懷化郎將,余八十五人為歸德司戈。是歲,契丹主為其下所殺,國人立明
記為帝。三年十月,契丹以六萬騎攻定州,上遣判四方館事田欽祚領兵二千人赴
之。上戒欽祚曰:“彼眾我寡,但背城列陣以待之,敵至即戰,勿與追逐。”欽
祚于是與敵眾戰于滿城,敵騎少卻,乘勝逐北,至遂城,殺獲甚眾。值夜,入保
遂城。敵圍欽祚數日,欽祚度城中糧少,是夜整眾突圍而出至保寨,軍中不亡一 矢,北邊傳言三千折六萬。太祖自是益修邊備,嘗謂左右曰:“若契丹敢復犯邊, 我每以三十匹絹購一敵之之首,其精兵不過萬人,止費我三百萬匹絹,此寇盡矣。” 太祖一日內出取幽州圖,以示宰相趙普,謂曰:“卿意此圖,孰能為者”普詳觀, 嘆曰:“他人不能為,惟曹翰能為之。”帝問何以知之,對曰:“方今將帥材謀
無出于翰者,陛下若使翰往,必得幽州,既得之后,但不知陛下遣何人代翰”帝
默然。先是,開寶九年正月,群臣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一統太平圣文神武明道至德
仁孝皇帝,帝曰:“今汾、晉未平,燕、薊未復,謂之一統可乎”卻而不受。帝
痛恨開運之禍,華人百萬皆沒于契丹,自即位,專務節儉,乘輿服用一皆簡素, 別作私藏以貯供御羨余之物,謂左右曰:“俟及三百萬貫,我當移書契丹,用贖 晉朝陷沒百姓。”然則帝欲大一統而復幽燕者,其意在此不在彼也。七年十一月,
其涿州刺史耶律琮以書遺知雄州孫全興曰:“琮受君恩,猥當邊任,臣無交于境
外,言則非宜,事有利于國家,專之亦可。竊思南北兩地,古今所同,曷嘗不世 載歡盟,時通贄幣往者晉氏后主政出多門,惑彼強臣,忘我大義,干戈以之日用,
生靈于是罹災。今茲兩朝本無纖隙,若或交馳一介之使,顯布二君之心,用息疲
民,重修舊好,長為與國,不亦休哉!琮以甚微,敢干斯義,遠希能悟,洞垂鑒
詳。”太祖命全興以書答焉。八年三月,遣款附使格什古星什奉書來聘,稱契丹
國,上命ト門副使郝崇信至境上迓之。及至,館于都亭驛。太祖召見,賜以襲衣、
金帶、銷金皂羅帽、烏皮靴、器幣二百、銀鞍勒馬,其亻兼從衣物器幣有差。宴
于內殿,仍召至便坐,觀諸班騎射,令其一使者與衛士馳射毛球、截柳枝。及辭
歸國,召見,賜器幣衣服。帝因謂宰相曰:“自五代以來北敵強盛,蓋由中原衰
弱,以至晉帝蒙塵,亦否之極也。今慕化而至,乃期運使然,非涼德能致”左右
皆稱萬歲。自是契丹始與中國交聘。八月,遣使獻御衣、玉帶、名馬,太祖皆厚 賜之。因令其使人從獵近郊,太祖親射走獸,矢無虛發,使者俯伏呼萬歲,私謂
譯者曰:“皇帝神武無敵,射必命中,所未嘗見也。”及平江南,獻弓矢名馬。 九年長春節,遣使貢御衣、玉帶、銀鞍勒馬。太祖升遐,遣使修賻禮。太宗即位,
遣使獻御衣、金玉鞍勒馬等賀。太祖山陵,獻馬、金銀。干明節,遣使來賀,詔
遺監察御史李瀆、借太府卿ト門祗候鄭偉、借右千牛衛將軍報聘。開寶四年,遣
使問起居。尋入寇石嶺關以援晉陽,為郭進所敗。及王師既平河東,詔發兗、鄆、
齊、魏、貝、博、滄、鎮、冀、邢、磁、、德、易、定、祁、瀛、莫、雄、霸、 深、趙等州及干寧、保塞等軍芻粟赴北面行營,分遣使督之,將有事于幽、薊。 六月十九日,車駕次金臺。二十日,帝躬擐甲胄,率兵次東易州,偽刺史劉宇率
官吏開門迎王師乞降。二十三日未明,次幽州城南。契丹眾萬余屯于城北,帝親
率兵乘之,斬首千余級,余黨遁去。二十五日,命諸將分兵攻城。帝乘步輦至城
下,督諸將進攻。七月三日,契丹偽武雄軍節度使知順州劉廷素率官屬十四人來
降。五日,偽節度使知薊州劉守恩與官屬十七人來降。六日,幸城西北隅,督攻
城。七日,詔班師。二十八日,車駕至自范陽。五年十一月十日,詔曰:“邊境
多虞,兵戎猶梗。介胄之士,息肩未遑。樽俎之籌,折沖之暇。兩河之際,列陣
相望,烽火時至于近郊,羽檄尚馳于絕塞。是用大興戈甲,遂殄氛霾。昔者師人
多寒,楚子所以躬撫;匈奴未滅,漢武于是親巡。蓋以慰虎旅之心,破犬戎之膽。 雖在窮冬之候,敢辭夙駕之勞。朕取此月,暫幸邊陲,親撫士卒。應經過頓舍,
凡百費用悉以官物充,所在不得輒有裒斂。”又詔幽州:“朕祗膺景命,光宅中
區。右蜀全吳,盡在提封之內,東漸西被,咸歸覆育之中。常令萬物以由庚,每
慮一夫之不獲。眷此北燕之地,本為中國之民。晉漢以來,契丹竊據,迨今不復,
垂五十年。國家化被華夷,恩覃動植,豈可使幽燕奧壤猶違禮義之鄉,冠帶遺民 尚限邊荒之俗!爰興師律,以正封疆。拯溺救焚,聿從于民望;執信獲丑,即震 于皇威。凡爾眾多,宜體茲意。今遣行營前軍都部署曹彬等振旅長驅,朕當續御
戎軍,親臨寇境,徑指西樓之地,盡焚沙漠之庭。灌爝火之微,寧勞巨浸;折蠢
螽之股,豈待隆車!應大軍入界,百姓倍加安撫,不得誤有傷殺及發掘墳墓、焚
燒廬舍、斬伐桑棗、擄掠人畜,犯者并當處斬。”十三日,車駕發京師。十四日,
關南言破契丹萬余眾,斬首三千余級。翌日,從官詣行宮稱賀。十九日,駐蹕于
大名府。雄州言契丹皆遁,邊候徹警。從臣稱賀。上乘勝欲進討幽州,以問李、
扈蒙等事之可否,等上奏曰:“北方自古為寇,乘秋犯塞往往有之,一昨輒率
甲兵來擾疆境。陛下櫛沐風雨,沖冒嚴凝,親御戎衣,以攘民害,乘茲北兵畏威
而逃,因而翦之,易于拉朽。況幽、薊之壤久陷殊方,慕化之心倒懸斯切。今若
擁百萬橫行之眾,吊一方后之民,合勢而攻,指期可定。其如大兵所聚,糧餉
是資◆河朔之區,連歲飛挽,近經蹂躪,尤極蕭然,雖薦遇于豐穰,恐不堪其調
發。屬茲寒冽,益復罷勞。況今敵兵宵奔,邊陲寧肅,若親巡塞下,振耀戎容,
固足懼彼殘魂,亦恐勞于大舉。伏望申戒羽衛,善養驍雄,講習武經,繕修攻具。
俟府藏之充溢,閭里之富盛,期歲之間用師未晚。”上深納其言,即日下詔南歸。 七年,明記卒,有子三人:隆緒,隆慶,隆裕。至是隆緒立,年十二歲,母葉葉
專國政。五月,以三萬騎入邊,潘美等分兵擊敗之。十月,下詔北邊州軍,曰:
“朕受天景命,奄宅中區。以四海為家,兆民如子,冀咸登于富壽,豈務勝于甲 兵況與契丹本通鄰好。昨以河東劉繼元不尊朝化,盜據一方,念彼遺民,行茲薄 伐。素非瀆武,惟切吊民。而契丹轉舉干戈,輒來救援。一鼓既平于晉壘,六師
遂指于燕郊。靡辭六月之征,聊報東門之役。雖彼曲可見,而罪己良多。今聞邊
境謐寧,田秋豐稔,軍民所宜安堵,無或相侵。如今后輒入北界擄掠及盜竊,亦
仰所屬州軍收捉重斷,所盜物并送還之。”未幾,錫里伊里等十一族七萬余帳內,
降者又三千帳,羊馬萬計。十二月,高陽關捕得敵中首領,言契丹種族攜貳,慮
王師致討,頗于近塞筑城為備。太宗謂宰相曰:“北人以剽略為務,乃修城壘為 自全之計耳。曩者劉繼元盜據汾、晉,周世宗及太祖皆親征不利。朕決取之,為
世宗、太祖刷恥,遂擒繼元至闕下。今日視之,猶幾上肉耳。當其保堅城、結契
丹為援,豈易制乎”宋琪對曰:“臣少陷北庭,備知戎馬之數。自晉末始強盛,
然種類蕃多,其心不一。自石嶺關之敗及平繼元,緣邊諸郡頻有克捷,以臣度之,
其部下攜貳必矣。國家不須致討,可坐待其滅亡。”后上謂宰相曰:“數有人自
北邊來,偵知敵中事。自朝廷增修邊備,北人甚懼。昔晉、漢衰弱,邊陲無盡節
之臣,大率張皇事勢以要恩寵,為自利之計。今之邊將皆朕所推擇,咸能盡心,
無復襲舊態也。幽州四面平川,無險阻可恃,難于控扼。異時收復幽州,當于古
北口以來據其要害不過三五處屯兵,設堡寨,自絕南牧矣。”琪對曰:“范陽是
前代屯兵建節之地,古北口及松亭關、野狐關三路并設堡障,至今石壘基堞尚存。
將來定幽朔,止于此數處置戍可也。”雍熙初,知雄州賀令圖與其父岳州刺史懷
浦等上言:“契丹主幼,國事皆決于母葉葉,大將韓德讓寵亻幸用事。請乘其釁, 以取幽州。”太宗以為然。雍熙三年,大發師,以天平軍節度曹彬為幽州行營前 軍都總管,出涿州,河陽節度崔彥副之;馬軍都指揮使米信為幽州西北道行營都
總管,出云中,代州觀察杜彥圭副之;步軍都指揮使田重進為定州路行營都統,
出飛狐口,蘄州刺史譚延美副之;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靈應州行營都總管,出雁
門,靈州觀察使楊業副之。是時,權知高麗國王治遣使修貢京師,帝以王師北征,
其國與契丹接境,常為其所侵,乃命監察御史韓國華假太常少卿往吏其國,降詔
諭之曰:“朕誕膺丕構,奄宅萬方。草木蟲魚,罔不蒙澤;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蠢茲北方,敢拒皇威,倔強沙漠之中,遷延歲月之命。幽、薊之地本被皇風,曩
以晉、漢多虞,契丹因而盜據。《詩》云:‘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今國家照
臨所及,書軌大同,豈使齊民陷茲朔漠!今已董齊師旅,殄滅塵氛,元戎啟行,
分道間出,即期誅翦,以慶混同。惟王久慕華風,素懷明略,輸此忠勤之節,撫
茲禮義之邦。而接彼境壤,困于蠆毒。舒泄積憤,其在茲乎便可申戒師徒,迭相
掎角,葉此鄰國,同力蕩平,奮其一鼓之雄,戡此垂亡之敵。良時不再,王其圖
之。應擄獲生口、牛羊、財物、器械并給本國將士,用申賞勸。”于是彬下固安
城,又下新城。重進戰飛狐南,斬首五百級。美攻寰州,刺史趙彥辛來降,又克
涿州。美進圍朔州,其節度副使趙希贊以城降。契丹以萬騎來援飛狐口,重進大
破之,擒其將大鵬翼、康州刺史馬κ。彬又戰涿州南,斬首千余級,殺奚宰相賀
斯美,遂圍應州,其節度副使艾正以城降。重進攻飛狐,又下靈丘。四月,美克
靈州、蔚州,押衙李存璋等以城來降。初,太宗謂彬曰:“朕令潘美出雁門,先
取靈、應,卿以大軍聲言取幽州,而持重緩行。敵聞之,必聚勁兵于彼,不復出
援山后矣。”既美果下寰、朔、靈、應,重進得山后要害地,太宗疑彬進兵速而 餉道不繼,彬乃留涿州。旬日,食果盡,還軍以援供饋,上聞之,曰:“安有大
敵在前,而退軍就食者”即遣使止之,令引軍沿白溝河與米信合,待潘美盡得山
后之地,然后東取幽州。彬之諸將至是聞美等屢戰勝,自以持重兵而功少,遂欲
邀功。彬不得已,于是裹五十日糧,再趨涿州,且行且戰,歷二十日始至城中。
屬盛暑,士卒疲乏不能進,還至岐溝。契丹躡戰,王師遂敗。彬宵涉拒馬河,營
于易水之南。彥進亦為契丹所敗。奏至,詔諸將分屯沿邊諸郡,召彬、彥進等還
闕,留田重進守中山,令潘美還代州。遣使部徒靈、應、寰、朔四州民五萬戶及
其吐渾、突厥三部落安慶等族八百余帳,分置于河南孟、曹、汝、洛等四處。是
年冬,復攻易州。自曹彬失律,諸將多坐黜免,至是上復思宿將劉廷讓、宋、
張永德,時皆罷節制在環衛,上欲令進擊自效,遂遣廷讓屯雄州,屯霸州,永
德屯定州。廷讓與敵戰君子館,軍敗,僅以身免,先鋒賀令圖、高陽關部署楊重
進沒焉。敵復入深、析,陷易州,殺略甚眾。上為下哀痛之詔,大發兵戍鎮、定、 高陽關。四年正月,詔問文武群臣,詢平寇之策。又議作方田,為戰守之備。上
乃以手詔諭緣邊將帥,曰:“夫料敵之強弱,古人以為難。前歲之舉,蓋救民之 涂炭。蠢茲北寇,敢肆憑陵,蹂踐我士民,攻掠我城寨。朕定必勝之策,畫必當
之計,將以保民安邊,略舉大意。且戎人勝則深入而不相讓,敗則逃竄而不相救,
固不可力戰也。又皆騎兵,利于平陸,馳逐來往,難于羈制,固不可追奔也。若
棄小城就大鎮,但屯兵于鎮、定、瀛、莫之間,其緣邊城寨必苦于寇掠,固不可
分兵也。悠久之謀在于設險,若乃決大河、筑長城,又徒自示弱,為后代笑。朕
今立法,令緣邊作方田。已頒條制,量地里之遠近列置寨柵,此可以限其戎馬而
大利我之步兵,雖使彼眾百萬,亦無所施其勇。自春至秋,其功告成,持重養銳,
挫彼強敵。如此,則復幽薊、滅林胡有日矣。”淳化元年,上遣使至定州,密諭
旨于都部署李繼隆曰:“若將來復入邊,朕當自行。”繼隆上奏以謂“城御侮,
臣等之責,況蕞爾殘眾,豈煩戎輅親舉”言甚懇切。至道元年正月,其將韓德威
率眾萬騎,誘黨項十六大首領,自振武入攻府州,折彥卿大敗其眾。四月,復攻
雄州,知州何承矩敗之,梟鐵林大將一人。
后有按巴堅遂僭帝號,抗衡中國,南侵鎮、定、邢、、冀、貝之郡。朱全忠時,
劉仁恭與其子守光盜據幽薊,政令苛虐,燕入苦之,逃入契丹。按巴堅撫存慰納, 不取租稅,以致檀、順、平、營之人亦多歸之。會后唐莊宗領兵入洛,誅滅梁氏,
尋亦剪除劉守光父子,于是幽薊不復有抗捍焉。按巴堅攻云、朔諸州安次、潞縣、
三河、漁陽、懷柔、密云等縣,俘掠赤子萬數入蕃。至明宗,約為兄弟,且以解 邊人之倒縶,紓國家之外憂,按巴堅改元稱制,分建京闕,宮室、官號盡依中國。
按巴堅死,子德光立。會石敬瑭叛于河東,遣趙瑩、桑維翰等奉使求援,許以得
志后割地為獻,德光乃率兵十萬,送敬瑭入洛,冊為晉主,名之為子。遂割代北
應、朔、寰、云、蔚及范陽山前幽、薊、瀛、莫、涿、易、檀、順及山后儒、媯、
新、武十六州以與之,仍歲與帛三十萬匹。供給稍稽,則詬辱陵責。及少主嗣立,
恥稱臣而稱孫,自是有隙而兵始交矣。詔天下點抽鄉兵,七戶出一卒,而四方于
是騷然。及景延廣矜橫磨之刃,趙延壽希統天之業,杜重威領兵而降于中渡,張
彥澤斬關而為彼鄉道,邊馬嘶于宮闕,戰塵坌于河洛。天地失常,少主乃遷于黃
龍府。鬼神含怒,德光尋斃于欒城。大順之時,荒淫失政。周世宗乘其衰削,遂
奪其關南之地,以瓦橋關為雄州,以益津關為霸州,淤口關置寨,復破楊顯仁于
高平。至顯德二年,又遣劉崇襲府州,為折德所敗。觀其累世恃強負勢,侵削
中土,亦已甚矣。契丹有五京,上鎮十二,中鎮六,下鎮七,觀察州十三,刺史
上州九,中州十一,下州三十四。自京、鎮等處土田豐好,兵馬強盛,地利物產
頗有厚利,其他自中下州固已寂寥荒漠。然折長補短,地利綿亙,周圍不過五千 里,計其所出所產,未必敵河東、河北州郡也。其他方兵旅大約計之未必滿三十
萬,且自諸京統軍司及寨幕契丹兵不過十五萬,奚家渤海兵不過六萬,漢兒諸指
揮不過一萬五千,刺字父子軍五指揮不過數千,鄉兵、義軍不過三萬,刺手背、
揀不中老弱兵不過七千。然而分守諸州及河東河北接界州縣,又東屯女羅、女真、 新羅、百濟、野人國、狗國、灰國、黑水國,西屯珠爾布固番、游獵國、沃濟國、 室韋國、托歡番、舒嚕國、黨項部族番、達靼國、川瓜、沙州土番、遇野國土番、
夾山土番。西番諸處寨戍縱少,亦須十萬方可分守。外余二十萬為戰斗之兵,若
傾國而來,亦須留三萬人防守外,余一十七萬人。其間亦有負糧持器護從等,不
過止有十萬人。其來不過一出梁門、遂城,一出雄、霸,一出雁門、句注,一出
并、代。然而雄、滄、霸州以來頗多溏水,決河東注,于我為便,則雄、霸以來
不足為慮矣。又緣邊要害之處多張旗幟,增加兵守,晝飛沙塵,夜多烽火,有二
十萬人精兵足以御之。其次清野而待之,多方而誘之,又選良將十余人領兵十萬,
四出密襲其巢穴。自易州以東至于欒州以來,一自紫荊嶺口路,一自白羊口、連
大安山路,一自南口以北居庸關、八答嶺,一自得勝口、湯山口、古北口,一自
遺安口、燕市口,一自松亭關口、白淀口,一自首符家口、大林土出口。所至攻
其城邑,盡受大將軍節會于幽州。取山前郡,則山后州縣自下矣。又命兵自梁門
至虎北口、石門或雁門、句注以來,設伏用奇,要敵之兵,斷其往來之路,如此
敵騎進退失措,滅之必矣。凡此者,廟堂之所宜知者也。國初,天贊賢遣兵攻鎮、
定,聞藝祖登極,乃驚曰:“中國今有英武圣主,吾豈敢以螳螂而御轍耶”于是
遁去。先是,五代時,募民盜戎人馬,官給其直,籍數以補戰騎之缺。太祖受命,
務保境息民,不欲生事邊境,盡令還前所盜馬,仍申明條禁,無得出塞為盜。未
幾,契丹入邊,為棣州刺史何繼筠擊敗。干德二年,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攻遼州,
州將杜延韜以城來降,并人引眾步騎六萬復來援繼勛。與彰德軍節度使羅彥環、
州防御使郭進、內客省使武懷節率馬步軍六萬人,擊其眾于遼州城下,敗之,
又攻平晉軍。上遣郭進、內客省使曹彬等領步騎萬余赴之,未至而遁。三年冬,
來攻易州,略居民。上令監軍李謙升率兵入其境,俘生口如所略之數,俟契丹放
還易州之民,然后縱之。四年正月,又攻易州,監軍任德義擊走之。上令關南監 軍及雄、霸、瀛、莫等四州刺史勒所部兵,校獵于幽州之境,以耀威武。四年, 天德軍節度使于延超與其子來降,上以延超為左千牛衛大將軍。六月,偽橫海軍 節度桑興來降—寶二年,太祖親征河東,契丹兩道率眾來援,一道攻石嶺關,為
何繼筠所破,一道攻定州,為韓重斌擊敗之。是秋,涿州刺史許周瓊來降,上以
為涿州刺史。契丹錫里伊里等凡一十六族歸款,上以其大首領四人為懷化將軍,
八人為懷化郎將,余八十五人為歸德司戈。是歲,契丹主為其下所殺,國人立明
記為帝。三年十月,契丹以六萬騎攻定州,上遣判四方館事田欽祚領兵二千人赴
之。上戒欽祚曰:“彼眾我寡,但背城列陣以待之,敵至即戰,勿與追逐。”欽
祚于是與敵眾戰于滿城,敵騎少卻,乘勝逐北,至遂城,殺獲甚眾。值夜,入保
遂城。敵圍欽祚數日,欽祚度城中糧少,是夜整眾突圍而出至保寨,軍中不亡一 矢,北邊傳言三千折六萬。太祖自是益修邊備,嘗謂左右曰:“若契丹敢復犯邊, 我每以三十匹絹購一敵之之首,其精兵不過萬人,止費我三百萬匹絹,此寇盡矣。” 太祖一日內出取幽州圖,以示宰相趙普,謂曰:“卿意此圖,孰能為者”普詳觀, 嘆曰:“他人不能為,惟曹翰能為之。”帝問何以知之,對曰:“方今將帥材謀
無出于翰者,陛下若使翰往,必得幽州,既得之后,但不知陛下遣何人代翰”帝
默然。先是,開寶九年正月,群臣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一統太平圣文神武明道至德
仁孝皇帝,帝曰:“今汾、晉未平,燕、薊未復,謂之一統可乎”卻而不受。帝
痛恨開運之禍,華人百萬皆沒于契丹,自即位,專務節儉,乘輿服用一皆簡素, 別作私藏以貯供御羨余之物,謂左右曰:“俟及三百萬貫,我當移書契丹,用贖 晉朝陷沒百姓。”然則帝欲大一統而復幽燕者,其意在此不在彼也。七年十一月,
其涿州刺史耶律琮以書遺知雄州孫全興曰:“琮受君恩,猥當邊任,臣無交于境
外,言則非宜,事有利于國家,專之亦可。竊思南北兩地,古今所同,曷嘗不世 載歡盟,時通贄幣往者晉氏后主政出多門,惑彼強臣,忘我大義,干戈以之日用,
生靈于是罹災。今茲兩朝本無纖隙,若或交馳一介之使,顯布二君之心,用息疲
民,重修舊好,長為與國,不亦休哉!琮以甚微,敢干斯義,遠希能悟,洞垂鑒
詳。”太祖命全興以書答焉。八年三月,遣款附使格什古星什奉書來聘,稱契丹
國,上命ト門副使郝崇信至境上迓之。及至,館于都亭驛。太祖召見,賜以襲衣、
金帶、銷金皂羅帽、烏皮靴、器幣二百、銀鞍勒馬,其亻兼從衣物器幣有差。宴
于內殿,仍召至便坐,觀諸班騎射,令其一使者與衛士馳射毛球、截柳枝。及辭
歸國,召見,賜器幣衣服。帝因謂宰相曰:“自五代以來北敵強盛,蓋由中原衰
弱,以至晉帝蒙塵,亦否之極也。今慕化而至,乃期運使然,非涼德能致”左右
皆稱萬歲。自是契丹始與中國交聘。八月,遣使獻御衣、玉帶、名馬,太祖皆厚 賜之。因令其使人從獵近郊,太祖親射走獸,矢無虛發,使者俯伏呼萬歲,私謂
譯者曰:“皇帝神武無敵,射必命中,所未嘗見也。”及平江南,獻弓矢名馬。 九年長春節,遣使貢御衣、玉帶、銀鞍勒馬。太祖升遐,遣使修賻禮。太宗即位,
遣使獻御衣、金玉鞍勒馬等賀。太祖山陵,獻馬、金銀。干明節,遣使來賀,詔
遺監察御史李瀆、借太府卿ト門祗候鄭偉、借右千牛衛將軍報聘。開寶四年,遣
使問起居。尋入寇石嶺關以援晉陽,為郭進所敗。及王師既平河東,詔發兗、鄆、
齊、魏、貝、博、滄、鎮、冀、邢、磁、、德、易、定、祁、瀛、莫、雄、霸、 深、趙等州及干寧、保塞等軍芻粟赴北面行營,分遣使督之,將有事于幽、薊。 六月十九日,車駕次金臺。二十日,帝躬擐甲胄,率兵次東易州,偽刺史劉宇率
官吏開門迎王師乞降。二十三日未明,次幽州城南。契丹眾萬余屯于城北,帝親
率兵乘之,斬首千余級,余黨遁去。二十五日,命諸將分兵攻城。帝乘步輦至城
下,督諸將進攻。七月三日,契丹偽武雄軍節度使知順州劉廷素率官屬十四人來
降。五日,偽節度使知薊州劉守恩與官屬十七人來降。六日,幸城西北隅,督攻
城。七日,詔班師。二十八日,車駕至自范陽。五年十一月十日,詔曰:“邊境
多虞,兵戎猶梗。介胄之士,息肩未遑。樽俎之籌,折沖之暇。兩河之際,列陣
相望,烽火時至于近郊,羽檄尚馳于絕塞。是用大興戈甲,遂殄氛霾。昔者師人
多寒,楚子所以躬撫;匈奴未滅,漢武于是親巡。蓋以慰虎旅之心,破犬戎之膽。 雖在窮冬之候,敢辭夙駕之勞。朕取此月,暫幸邊陲,親撫士卒。應經過頓舍,
凡百費用悉以官物充,所在不得輒有裒斂。”又詔幽州:“朕祗膺景命,光宅中
區。右蜀全吳,盡在提封之內,東漸西被,咸歸覆育之中。常令萬物以由庚,每
慮一夫之不獲。眷此北燕之地,本為中國之民。晉漢以來,契丹竊據,迨今不復,
垂五十年。國家化被華夷,恩覃動植,豈可使幽燕奧壤猶違禮義之鄉,冠帶遺民 尚限邊荒之俗!爰興師律,以正封疆。拯溺救焚,聿從于民望;執信獲丑,即震 于皇威。凡爾眾多,宜體茲意。今遣行營前軍都部署曹彬等振旅長驅,朕當續御
戎軍,親臨寇境,徑指西樓之地,盡焚沙漠之庭。灌爝火之微,寧勞巨浸;折蠢
螽之股,豈待隆車!應大軍入界,百姓倍加安撫,不得誤有傷殺及發掘墳墓、焚
燒廬舍、斬伐桑棗、擄掠人畜,犯者并當處斬。”十三日,車駕發京師。十四日,
關南言破契丹萬余眾,斬首三千余級。翌日,從官詣行宮稱賀。十九日,駐蹕于
大名府。雄州言契丹皆遁,邊候徹警。從臣稱賀。上乘勝欲進討幽州,以問李、
扈蒙等事之可否,等上奏曰:“北方自古為寇,乘秋犯塞往往有之,一昨輒率
甲兵來擾疆境。陛下櫛沐風雨,沖冒嚴凝,親御戎衣,以攘民害,乘茲北兵畏威
而逃,因而翦之,易于拉朽。況幽、薊之壤久陷殊方,慕化之心倒懸斯切。今若
擁百萬橫行之眾,吊一方后之民,合勢而攻,指期可定。其如大兵所聚,糧餉
是資◆河朔之區,連歲飛挽,近經蹂躪,尤極蕭然,雖薦遇于豐穰,恐不堪其調
發。屬茲寒冽,益復罷勞。況今敵兵宵奔,邊陲寧肅,若親巡塞下,振耀戎容,
固足懼彼殘魂,亦恐勞于大舉。伏望申戒羽衛,善養驍雄,講習武經,繕修攻具。
俟府藏之充溢,閭里之富盛,期歲之間用師未晚。”上深納其言,即日下詔南歸。 七年,明記卒,有子三人:隆緒,隆慶,隆裕。至是隆緒立,年十二歲,母葉葉
專國政。五月,以三萬騎入邊,潘美等分兵擊敗之。十月,下詔北邊州軍,曰:
“朕受天景命,奄宅中區。以四海為家,兆民如子,冀咸登于富壽,豈務勝于甲 兵況與契丹本通鄰好。昨以河東劉繼元不尊朝化,盜據一方,念彼遺民,行茲薄 伐。素非瀆武,惟切吊民。而契丹轉舉干戈,輒來救援。一鼓既平于晉壘,六師
遂指于燕郊。靡辭六月之征,聊報東門之役。雖彼曲可見,而罪己良多。今聞邊
境謐寧,田秋豐稔,軍民所宜安堵,無或相侵。如今后輒入北界擄掠及盜竊,亦
仰所屬州軍收捉重斷,所盜物并送還之。”未幾,錫里伊里等十一族七萬余帳內,
降者又三千帳,羊馬萬計。十二月,高陽關捕得敵中首領,言契丹種族攜貳,慮
王師致討,頗于近塞筑城為備。太宗謂宰相曰:“北人以剽略為務,乃修城壘為 自全之計耳。曩者劉繼元盜據汾、晉,周世宗及太祖皆親征不利。朕決取之,為
世宗、太祖刷恥,遂擒繼元至闕下。今日視之,猶幾上肉耳。當其保堅城、結契
丹為援,豈易制乎”宋琪對曰:“臣少陷北庭,備知戎馬之數。自晉末始強盛,
然種類蕃多,其心不一。自石嶺關之敗及平繼元,緣邊諸郡頻有克捷,以臣度之,
其部下攜貳必矣。國家不須致討,可坐待其滅亡。”后上謂宰相曰:“數有人自
北邊來,偵知敵中事。自朝廷增修邊備,北人甚懼。昔晉、漢衰弱,邊陲無盡節
之臣,大率張皇事勢以要恩寵,為自利之計。今之邊將皆朕所推擇,咸能盡心,
無復襲舊態也。幽州四面平川,無險阻可恃,難于控扼。異時收復幽州,當于古
北口以來據其要害不過三五處屯兵,設堡寨,自絕南牧矣。”琪對曰:“范陽是
前代屯兵建節之地,古北口及松亭關、野狐關三路并設堡障,至今石壘基堞尚存。
將來定幽朔,止于此數處置戍可也。”雍熙初,知雄州賀令圖與其父岳州刺史懷
浦等上言:“契丹主幼,國事皆決于母葉葉,大將韓德讓寵亻幸用事。請乘其釁, 以取幽州。”太宗以為然。雍熙三年,大發師,以天平軍節度曹彬為幽州行營前 軍都總管,出涿州,河陽節度崔彥副之;馬軍都指揮使米信為幽州西北道行營都
總管,出云中,代州觀察杜彥圭副之;步軍都指揮使田重進為定州路行營都統,
出飛狐口,蘄州刺史譚延美副之;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靈應州行營都總管,出雁
門,靈州觀察使楊業副之。是時,權知高麗國王治遣使修貢京師,帝以王師北征,
其國與契丹接境,常為其所侵,乃命監察御史韓國華假太常少卿往吏其國,降詔
諭之曰:“朕誕膺丕構,奄宅萬方。草木蟲魚,罔不蒙澤;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蠢茲北方,敢拒皇威,倔強沙漠之中,遷延歲月之命。幽、薊之地本被皇風,曩
以晉、漢多虞,契丹因而盜據。《詩》云:‘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今國家照
臨所及,書軌大同,豈使齊民陷茲朔漠!今已董齊師旅,殄滅塵氛,元戎啟行,
分道間出,即期誅翦,以慶混同。惟王久慕華風,素懷明略,輸此忠勤之節,撫
茲禮義之邦。而接彼境壤,困于蠆毒。舒泄積憤,其在茲乎便可申戒師徒,迭相
掎角,葉此鄰國,同力蕩平,奮其一鼓之雄,戡此垂亡之敵。良時不再,王其圖
之。應擄獲生口、牛羊、財物、器械并給本國將士,用申賞勸。”于是彬下固安
城,又下新城。重進戰飛狐南,斬首五百級。美攻寰州,刺史趙彥辛來降,又克
涿州。美進圍朔州,其節度副使趙希贊以城降。契丹以萬騎來援飛狐口,重進大
破之,擒其將大鵬翼、康州刺史馬κ。彬又戰涿州南,斬首千余級,殺奚宰相賀
斯美,遂圍應州,其節度副使艾正以城降。重進攻飛狐,又下靈丘。四月,美克
靈州、蔚州,押衙李存璋等以城來降。初,太宗謂彬曰:“朕令潘美出雁門,先
取靈、應,卿以大軍聲言取幽州,而持重緩行。敵聞之,必聚勁兵于彼,不復出
援山后矣。”既美果下寰、朔、靈、應,重進得山后要害地,太宗疑彬進兵速而 餉道不繼,彬乃留涿州。旬日,食果盡,還軍以援供饋,上聞之,曰:“安有大
敵在前,而退軍就食者”即遣使止之,令引軍沿白溝河與米信合,待潘美盡得山
后之地,然后東取幽州。彬之諸將至是聞美等屢戰勝,自以持重兵而功少,遂欲
邀功。彬不得已,于是裹五十日糧,再趨涿州,且行且戰,歷二十日始至城中。
屬盛暑,士卒疲乏不能進,還至岐溝。契丹躡戰,王師遂敗。彬宵涉拒馬河,營
于易水之南。彥進亦為契丹所敗。奏至,詔諸將分屯沿邊諸郡,召彬、彥進等還
闕,留田重進守中山,令潘美還代州。遣使部徒靈、應、寰、朔四州民五萬戶及
其吐渾、突厥三部落安慶等族八百余帳,分置于河南孟、曹、汝、洛等四處。是
年冬,復攻易州。自曹彬失律,諸將多坐黜免,至是上復思宿將劉廷讓、宋、
張永德,時皆罷節制在環衛,上欲令進擊自效,遂遣廷讓屯雄州,屯霸州,永
德屯定州。廷讓與敵戰君子館,軍敗,僅以身免,先鋒賀令圖、高陽關部署楊重
進沒焉。敵復入深、析,陷易州,殺略甚眾。上為下哀痛之詔,大發兵戍鎮、定、 高陽關。四年正月,詔問文武群臣,詢平寇之策。又議作方田,為戰守之備。上
乃以手詔諭緣邊將帥,曰:“夫料敵之強弱,古人以為難。前歲之舉,蓋救民之 涂炭。蠢茲北寇,敢肆憑陵,蹂踐我士民,攻掠我城寨。朕定必勝之策,畫必當
之計,將以保民安邊,略舉大意。且戎人勝則深入而不相讓,敗則逃竄而不相救,
固不可力戰也。又皆騎兵,利于平陸,馳逐來往,難于羈制,固不可追奔也。若
棄小城就大鎮,但屯兵于鎮、定、瀛、莫之間,其緣邊城寨必苦于寇掠,固不可
分兵也。悠久之謀在于設險,若乃決大河、筑長城,又徒自示弱,為后代笑。朕
今立法,令緣邊作方田。已頒條制,量地里之遠近列置寨柵,此可以限其戎馬而
大利我之步兵,雖使彼眾百萬,亦無所施其勇。自春至秋,其功告成,持重養銳,
挫彼強敵。如此,則復幽薊、滅林胡有日矣。”淳化元年,上遣使至定州,密諭
旨于都部署李繼隆曰:“若將來復入邊,朕當自行。”繼隆上奏以謂“城御侮,
臣等之責,況蕞爾殘眾,豈煩戎輅親舉”言甚懇切。至道元年正月,其將韓德威
率眾萬騎,誘黨項十六大首領,自振武入攻府州,折彥卿大敗其眾。四月,復攻
雄州,知州何承矩敗之,梟鐵林大將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