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婉約詞》 十二

    作者:惠淇源
      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①,梅花似雪②。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③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④,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作者簡介」

      呂本中字居仁,號紫薇,壽州(安徽壽縣)人。宋高宗紹興六年賜進士,累遷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提舉太平觀。卒謚文靖,有《東萊集》。他的詞,趙萬里為其匯輯成卷,名《紫薇詞》,刊于《校輯宋金元人詞》中,凡26首。

      「注釋」

      ①雪似梅花:唐東方虬《春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

      ②梅花似雪:古樂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

      ③阿誰:誰,何人。

      ④去年:往年。

      「評解」

      花魂雪魄,冰清玉潔,渾然相似。然對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時節,不禁對景追憶往事,遂別有一番惱人風味縈繞于心。此詞寫別恨,情從景生,天然渾成,兩闋的末句尤為警策。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①還虧②,待得團圓又幾時。  「注釋」

      ①滿:指月圓。  ②虧:指月缺。

      「評解」

      此詞從江樓月聯想到人生的聚散離合。月的陰晴圓缺,卻又不分南北東西,而與人相隨。詞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與“卻似”隱喻朋友的聚與散,反映出聚暫離長之恨。具有鮮明的民歌色彩。全詞明白易曉,流轉自如。風格和婉,含蘊無限。

      「集評」

      曾季貍《艇齋詩話》:本中長短句,渾然天成,不減唐、《花間》之作。

      《嘯翁詞評》: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講道。而小詞乃工穩清潤至此。

      楊炎正蝶戀花別范南伯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東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②。君到南徐③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后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莫無重數。

      「作者簡介」

      楊炎正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寧宗慶元間進士。曾任大理司直(審判官)。他的詞集名《西樵語業》。有《宋六十家詞》本。

      毛晉跋語稱他的詞“不作嬌艷情態”,“俊逸可喜”。

      「注釋」

      ①刬地:依舊,還是。

      ②櫓:搖船工具。

      ③南徐:州名。州治在今江蘇省丹徒縣。

      「評解」  這首詞描繪春景,抒寫離情。上片寫惜別。春江水滿,離愁千萬。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聞櫓聲更增添離愁。下片設想別后情景。回望送別之處,惟見亂山重迭,故人安在!

      全詞抒寫離愁別緒,細膩委婉,工巧別致。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幽暢婉曲,頗得辛詞風趣。

      俞國寶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花邊。玉驄①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爐前。紅杏香中蕭鼓,綠楊影里秋千。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髻云②偏。畫船載取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③。

      「作者簡介」  俞國寶,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孝宗淳熙年間為太學生。有《醒庵遺珠集》。  他的詞雖不多見,卻寫得旖旎多姿,極有情致。深受讀者喜愛。

      「注釋」

      ①玉驄:白馬。

      ②髻云:象烏云般的發髻。  ③花鈿:以金翠珠寶等制成花朵形的首飾。

      「評解」

      此詞記述西湖盛景。上片寫游湖的興致與西湖美景。西湖路上,車馬紛繁。“紅杏香中”,笙歌處處。點染了綠楊紅杏,歌舞連綿的西湖風光。下片寫湖上天氣晴和,春光明媚。  暖風十里,游人如織。釵光鬢影,花壓鬢云。結句“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運思新巧,情韻無限。通篇旖旎和婉,風雅秀麗。

      「集評」  周密《武林舊事》:淳熙間,德壽三殿游幸湖山。一日御舟經斷橋旁,有小酒肆頗雅。舟中飾素屏書《風入松》一詞于上,光堯駐目稱賞久之,宣問:“何人所作?”乃太學生俞國寶醉筆也。上笑曰:“此詞甚好,但末句‘明日重攜殘酒’未免儒酸。”因為改定云“明日重扶殘醉”,則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起處自然馨逸。

      況周頤《蕙風詞話》:流美。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有此香艷,無此情致。結二句余波綺麗,可謂“回頭一笑百媚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記湖上之盛況。起言游湖之豪興,次言車馬之紛繁。

      “紅杏”兩句,寫湖上之美景及歌舞行樂之實情。換頭,仍承上,寫游人之釵光鬢影,綿延十里之長。“畫船”兩句,寫日暮人歸之情景。“明日”兩句結束,饒有余韻。

      曾覿阮郎歸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①春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②忙。萍散漫,絮飄揚。輕盈體態狂。

      為憐流去落紅香,銜將歸畫梁。

      「作者簡介」

      曾覿字純甫,號海野老農,汴(河南開封)人。紹興中,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以潛邸舊人,除權知閣門事,后又加少保。著有《海野詞》。

      「注釋」

      ①呢喃:燕語。

      ②蹴水:點水,踏水,掠水。

      「評解」

      這首詠燕詞,是作者在宮中侍宴時所作。上片寫呢喃雙燕蹴水,小池碧波新漲。柳陰庭院,占盡風光。下片寫往來雙燕銜泥,東風落紅飄香。輕盈體態,飛入畫梁。全詞寫景詠物,倩麗新巧,描繪雙燕體態,傳神入畫。

      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寶釵分①,桃葉渡②,煙柳暗南浦③。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④,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鬢邊覷⑤,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

      「作者簡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其時,濟南在金兵統治下,已經12年。稼軒21歲時,參加耿京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堅持抗金。隨后率部南歸。當時南宋朝廷茍安江左,不思恢復,稼軒抗金報國的理想無法實現,滿腔愛國熱情,便在他的詞中強烈地表現出來,成為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劉克莊在《辛稼軒集序》中曾說:“公(辛棄疾)

      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說明了辛詞風格的多樣化。  「注釋」

      ①寶釵分:釵為古代婦女簪發首飾。分為兩股,情人分別時,各執一股為紀念。寶釵分,即夫婦離別之意。

      ②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之處。這里泛指男女送別之處。

      ③南浦:水邊,泛指送別的地方。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④飛紅:落花。

      ⑤覷(qù):細看,斜視。這三句是說細看鬢邊的花兒,拿下來數花片以卜歸期,才插上又忘了,因而取下來重數一遍。  「評解」

      這首詞,作者借“閨怨”以抒情懷。上片著意描繪春景,抒寫傷離恨別之情。暮春時節,煙雨凄迷,落紅片片;鶯啼不止,聲聲斷腸。下片著意寫人。分寫醒時與夢中,表現了盼歸念遠之情。花卜歸期,音問難通;夢中哽咽,相思不已。

      春帶愁來,卻未將愁歸去。詞中托物起興,通過春意闌珊、閨怨別情,表達作者對國事的深切關懷與憂慮。全詞千回百折,委婉含蓄,悱惻纏綿,細膩傳神而余韻悠長。

      顯示出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集評」

      張侃《拙軒集》:辛幼安《祝英臺》云:“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王君玉《祝英臺》云:“可堪妒柳羞花,下床都懶,便瘦也教春知道。”前一詞欲春帶愁去,后一詞欲春知道瘦。近世春晚詞,少有比者。

      譚獻《譚評詞辨》:“斷腸”三句,一波三過折,末三句托興深切,亦非全用直語。

      沈謙《填詞雜說》:稼軒詞以激揚奮厲為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曲,昵狎溫柔,魂消意盡,詞人伎倆,真不可測。

      張惠言《張惠言詞選》:此與德祐太學生二詞用意相似,點點飛紅,傷君子之棄;流鶯,惡小人得志也;春帶愁來,其刺趙、張乎?

      張炎《詞源。賦情》: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鶯吭燕舌聞,稍近乎情可也。……辛稼軒《祝英臺近》……詩景中帶情,而有騷雅。

      黃蓼園《蓼園詞選》:按此閨怨詞也。史稱稼軒人材,大類溫嶠,陶侃、周益公等抑之,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閨怨以抒其志乎!言自與良人分釵后,一片煙雨迷離,落紅已盡,而鶯聲未止,將奈之何乎?次闋言問卜,欲求會而間阻實多,而憂愁之念將不能自已矣;意致凄婉,其志可憫。史稱葉衡入相,薦棄疾有大略,召見提刑江西,平劇盜,兼湖南安撫,盜起湖、湘,棄疾悉平之。后奏請于湖南設飛虎軍,詔委以規劃。

      時樞府有不樂者,數阻撓之,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停住。棄疾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乃釋然。詞或作于此時乎?

      青玉案元夕①東風夜放花千樹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④光轉,一夜魚龍舞⑤。蛾兒雪柳黃金縷⑥,笑語盈盈⑦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⑧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⑨處。

      「注釋」

      ①元夕:陰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是夜稱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④玉壺:指月亮。  ⑤魚龍舞:指舞魚、龍燈。  ⑥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的首飾。這里指盛妝的婦女。

      ⑦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

      ⑧驀然:突然,猛然。

      ⑨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評解」

      此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的盛況。先寫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場面。花千樹,星如雨,玉壺轉,魚龍舞。滿城張燈結彩,盛況空前。接著即寫游人車馬徹夜游賞的歡樂景象。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的女子結伴而來。在傾城狂歡之中,詞人卻置意于觀燈之夜,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結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賞,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全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盡。

      「集評」

      彭孫遹《金粟詞話》: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  譚獻《譚評詞辨》:稼軒心胸發其才氣,改之而下則擴。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婉。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玉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唐宋詞選析》人們稱贊辛棄疾的豪放沉郁的詞作,也贊美他婉約含蓄的詞作,這首《青玉案》詞就是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歷來多有美評。它的好,在于創造出了一種境界。

      漢宮春立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斐堆盤①。卻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②。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注釋」

      ①堆盤:古時風俗,于立春日作五峰盤,并以黃柑釀酒,稱洞庭春色。

      ②解連環:指戰國時秦昭王遣使謂齊王后解玉連環事。

      「評解」

      微雨輕寒,春回大地。年時燕子,夢到西園。然而花開花落,春去春來,卻使人“改變朱顏”。詞人對景感懷,引起了歲月匆匆、功業未成之慨嘆。“問何人會解連環”

      一句,用古喻今,詞人憂國之心,可謂一往情深。

      「集評」  周濟《宋四家詞選》:“春幡”九字,情景已極不堪,燕子猶記年時好夢,黃柑青韭,極寫晏安酖毒。換頭又提動黨禍,結用雁與燕激射,卻捎帶五國城舊恨。辛詞之怨,未有甚于此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稼軒詞其源出自楚騷,起勢飄灑。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闋鋪敘“立春”而已。轉頭處向東風調笑,已屬妙語。更云人盼春來,我愁春至,因其暗換韶光,老卻多少朱顏翠鬢,語尤雋妙。然則歲歲之花開花落,春固徒忙,人亦徒增惆悵耳。

      醉太平春晚態濃意遠,眉顰①笑淺,薄羅衣窄絮風軟。鬢云欺翠卷。南園花樹春光暖。紅香徑里榆錢滿。欲上秋千又驚懶,且歸休怕晚。

      「注釋」

      ①顰:蹙眉。

      「評解」  這首春晚詞著意描繪人物情態。以景襯人,情景交融。暮春季節,絮飛風軟,落花滿徑,遍地榆錢。此中的人物則是鬢云欺翠,羅衫春暖。“眉顰笑淺,態濃意遠”。詞中委婉地描繪出晝長人倦、懶上秋千的情態。全詞工麗和婉,抒情細膩,體現了辛詞的又一風格。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集中作《金荃》麗句者無多,此作情態俱妍。結句有絮飛春晝,日長人倦之意;且有少陵“一臥滄江驚歲晚”、“扁舟一系故國心”之感。

      念奴嬌書東流①村壁野塘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刬地②東風欺客夢,一枕云屏③寒怯。曲岸④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⑤。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迭。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注釋」

      ①東流:舊縣名,在今安徽省東至縣。

      ②刬地:無端,無緣無故。  ③云屏:云母石制作的屏風;或說云母石制作的枕頭。或說云屏指帷帳。

      ④曲岸:河岸。

      ⑤纖纖月:古代原形容女子的腳,這里借指美人。

      「評解」

      淳熙五年春,辛棄疾從江西豫章調往臨安,旅行東流縣,題此詞于村壁之上,抒寫他當時的感受。上片寫重過東流時,正是“野棠花落”,清明已過的季節。歲月匆匆,旅舍孤寒,不覺想起了從前在這里的一段令人難忘的往事。如今時移事異,在敘述中寓有詞人的無限感慨。下片寫此次經過東流的所聞。勾起了舊恨新愁。“近來多少華發”,含蓄蘊藉,情韻悠長。這首詞表現了辛詞清新婉約的一面。  「集評」  《藝蘅館詞選》梁啟超語:此南渡之感。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客途遇艷,瞥眠驚鴻,村壁醉題,舊游回首,乃賦此閑情之曲。前四句寫景輕秀,“曲岸”五句寄思婉渺。  下闋伊人尚在,而陌頭重見,托諸行人,筆致便覺虛靈。“明朝”五句,不言重遇云英,自憐消瘦,而由對面著想,鏡里花枝,相見爭如不見,老去相如,羞入文君之顧盼。以幼安之健筆,此曲化為繞指柔矣。  西江月夜行黃沙①道中明月別枝驚鵲②,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③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注釋」  ①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

      ②“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評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

      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集評」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作者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一路行來,有清風、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是一首筆調靈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語淺味永,摹寫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頗有審美價值的淡墨畫--充滿著農村生活氣息的夏夜素描。

      摸魚兒淳熙己亥①,自湖北漕②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③、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④,盡日惹飛絮。長門事⑤,準擬佳期又誤。蛾眉⑥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⑦皆塵土。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釋」  ①淳熙已亥: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②漕:轉運使的簡稱。  ③見說道:聽說。

      ④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喻小人誤國。  ⑤長門:漢代宮名。漢武帝之陳皇后,失寵住在長門宮。曾送黃金百斤給司馬相如,請他代寫一篇賦送給漢武帝,陳皇后因而重新得寵。后世隨把“長門”作為失寵后妃居處的專用名詞。

      ⑥蛾眉:借指美人。

      ⑦玉環:唐玄宗貴妃楊氏的小字。飛燕,姓趙,漢成帝的皇后。兩人都得寵且善妒嫉。

      「評解」

      這是辛棄疾詞作中的抒情名篇。全篇用比興手法,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上片寫暮春時節,幾番風雨,落紅無數,暗喻南宋朝廷衰敗的政局,表達作者收復中原的壯志不得實現的感慨。下片用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的典故,抒寫自己遭受投降派排擠、嫉恨的憤懣,也流露出對南宋朝廷的不滿情緒。

      全詞“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內”。摧剛為柔,于婉約之中洋溢著愛國激情,形成了獨具的藝術特色。

      A評集B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以太白詩法,寫忠愛之忱,宛轉怨慕,盡態極妍。起處大踏步出來,激切不平。“惜春”兩句,惜花惜春。  “春且住”兩句,留春。“怨春”三句,因留春不住,故怨春。正壬秋謂“畫檐蛛網,指張俊、秦檜一流人”,是也。下片,徑言本意。“長門”兩句,言再幸無望,而所以無望者,則因有人妒也。“千金”兩句,更深一層,言縱有相如之賦,仍屬無望。

      脈脈誰訴,“怨春不語”相應。

      “君莫舞”兩句頓挫,言得寵之人化為塵土,不必傷感。“閑愁”三句,縱筆言今情,但于景中寓情,含思極凄婉。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他的豪放激昂的作品固然振奮人心,而婉約含蓄的也同樣出色動人。如《模魚兒》和《青玉案。元夕》就是。

      又云本詞“肝腸似火,色貌如花”。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稼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章,詞意殊怨,然姿態飛動,極沉郁頓挫之致。  又云:稼軒詞,于雄莽中別饒雋味。……“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多少曲折,驚雷怒濤中時見和風暖日,所以獨絕古今,不容人學步。

      丑奴兒①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②;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

      ①丑奴兒:即《采桑子》。

      ②層樓:高樓。

      「評解」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閑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

      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于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集評」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他這首詞外表雖則婉約,而骨子里卻是包含著憂郁、沉悶不滿的情緒。……用“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一句閑淡的話,來結束全篇,用這樣一句閑淡話來寫自己胸中的悲憤,也是一種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語言來表達,有時更耐人尋味。

      張碧波《辛棄疾詞選讀》:這首詞寫得委婉蘊藉,含而不露,別具一格。  粉蝶兒和趙晉臣①敷文賦落梅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②,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后,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③。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注釋」

      ①趙晉臣:趙不迂,字晉臣,是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閣學士,故以敷文稱之。

      ②僝(chán)僽(zhòu):折磨的意思。  ③醇酎(zhòu):濃酒。  「評解」

      這是一首新巧別致的送春詞。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殘,以擬人化手法,形象的比喻,描寫了春天將逝,春花難留而產生的愁緒。上片回憶昨日春光爛漫。下片抒寫今日春光難留。全詞委曲細膩,柔情似水,綺麗婉約,色彩秾麗,比喻新巧,別具特色。

      「集評」

      《唐宋詞選析》:辛棄疾既是叱咤風云的英雄,又是才情橫溢,富有創造性的詩人,他把錚錚俠骨,烈烈剛腸,以婉約的語調出之,柔情似水,色笑如花,把豪放與婉約冶為一爐。這首《粉蝶兒》綺麗婉約,同他壯聲英概的豪放詞比起來,確實別有情味,展現出辛詞風格的又一方面。  張碧波《辛棄疾詞選讀》:這首詞比擬形象,語言生動,風格婉約,在辛詞中別具一格。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稼軒《粉蝶兒》起句云:“昨日春如十三女學繡”;后半起句云:“而今春如輕薄蕩子難久”,兩喻殊覺纖陋,令人生厭。后世更欲效顰,真可不必。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其實兩喻是不纖也不陋的。不僅比喻的本身不陋,其含義也頗耐尋味。也是新穎、別致而形象化的。

      錦帳春席上和杜叔高①春色難留,酒杯常淺。更舊恨新愁相間。五更風,千里夢,看飛紅幾片。這般庭院。幾許風流,幾般嬌懶。問相見何如不見。燕正忙,鶯語亂,恨舊簾不卷。翠屏平遠。

      「注釋」

      ①杜叔高:杜之弟,浙江金華人。兄弟五人,俱擅詩詞。陳亮云:  伯高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鸞。仲高麗句,晏叔原不得擅美。叔高戈矛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氣。季高幼高,后先暉映,匪獨一門之盛,可謂一時之豪。

      「評解」

      這首詞抒寫了作者傷春惜別、往事不堪回首的情懷。上片寫庭院春色,幾片飛紅,勾起了舊恨新愁。下片寫當初幾般嬌嫩,幾許風流。而今重簾不卷,舊恨更添新愁。全詞委婉細膩,凄惻纏綿。語言工麗,含蘊無限。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以“舊恨新愁”四字總結全篇。

      絕好之春光庭院,而眼前只見幾片飛紅,況昔夢隨風,何堪追憶,舊恨與新愁并寫。

      下闋一重簾幕,如隔蓬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則由舊恨而引動新愁矣。稼軒傷春、怨別之詞,大都有感而發。光緒間王鵬運校刊《稼軒詞》十二卷,列之《四印齋集》中,題其后云:“層樓風雨暗傷春,煙柳斜陽獨愴神。多少江湖憂樂意,漫呼青兕作詞人。”

      稼軒于千載后,得詞苑知音矣。  高觀國解連環柳露條煙葉,惹長亭舊恨,幾番風月。愛細縷、先窣①輕黃,漸拂水藏鴉②,翠陰相接。纖軟風流,眉黛淺、三眠③初歇。奈年華又晚,縈絆游蜂,絮飛晴雪。  依依灞橋④怨別,正千絲萬緒,難禁愁絕。悵歲久、應長新條,念曾系花驄⑤,屢停蘭楫⑥。弄影搖晴,恨閑損,春風時節。隔郵亭,故人望斷,舞腰瘦怯。

      「作者簡介」

      高觀國字賓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十杰”之一,其詞集名《竹屋癡語》,有毛刻《宋六十家詞》本。他與史達祖交誼頗摯。  其詞風婉秀淡雅,與盧祖皋相近,俱能自成一家。

      「注釋」

      ①窣:突然出現。

      ②拂水藏鴉:形容柳的枝葉漸長。  ③三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④灞橋:在長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這里泛指送別之處。

      ⑤花驄:駿馬。

      ⑥蘭楫:這里泛指舟船。

      「評解」  這首詞詠柳懷人,輕柔細膩。上片著意寫柳。露條煙葉,翠陰相接。風流纖軟,絮飛如雪。下片因柳懷人。灞橋依依,難禁愁絕。曾系花驄,屢停蘭楫。春風時節,故人望斷。全詞委婉含蓄,情思悠長。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凡詠物詞,大都先賦物,后言情。

      此調上闋固專詠柳,下闋因柳感懷,而乃由“柳”字發揮。結句懷友而歸至本題,不黏不脫。詠柳題本非難,佳處在細膩熨貼而仍縈拂有情也。  卜算子泛西湖坐間寅齋①同賦屈指數春來,彈指②驚春去。檐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

      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題遍傷心句。

      「注釋」

      ①寅齋:觀國之友。

      ②彈指:比喻時間短暫。

      「評解」

      這首送春詞,抒寫了傷春惜春的情懷。上片言春之短暫。

      屈指迎春,彈指春去。畫檐蛛網,也留春住。下片抒寫傷春愁緒。幾日春晴,幾夜春雨,春將歸去矣!傷春之句,題遍屏窗。全詞曲折有致,思緒纏綿。工巧婉麗,饒有韻味。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前四句未脫送春恒徑,其著意在末句題遍屏窗,可見亂愁無次,不僅傷春也。

      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①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調②寶瑟,撥金猊③。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④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作者簡介」  周紫芝,字少隱,宣城(屬安徽)人,成名甚晚,紹興中始登進士。其詞學晏、歐、柳、秦,造語極聰俊自然,為南渡前后的巨手。高宗紹興十七年,為樞密院編修官。自號竹坡居士,有《竹坡詩話》。其詞集名《竹坡詞》,凡三卷,有《宋六十家詞》本。

      「注釋」  ①殘紅:此指將熄滅的燈焰。

      ②調:撫弄樂器。

      ③金猊:獅形的銅制香爐。這句指撥去爐中之香灰。

      ④西樓:作者住處。

      「評解」  此詞寫梧桐秋雨引起的離愁別緒。上片借景抒情。殘燈將盡,屏幃乍寒,夜雨梧桐,聲聲別離。下片寫當日的歡樂和今日的凄涼。憶昔傷今,悲不自勝。全詞和婉細膩,意境清幽。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因聽雨而有感。起點夜涼燈殘之時,次寫夜雨,即用溫飛卿詞意。換頭,憶舊時之樂。“如今”兩句,折到現時之悲。“不聽清歌也淚垂”,情深語哀。  踏莎行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①。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②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③。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注釋」

      ①覷:細看。指離別前兩人眼中含淚空自對面相看。

      ②無因:沒有法子。

      ③渚:水中小洲。

      「評解」

      此詞抒寫離情別緒。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情似游絲,淚眼相覷。一溪煙柳,難系蘭舟。寫盡了離別況味。下片寫別后相思之苦。愁緒無數,無法排遣。全詞凄迷哀婉,愁思無限。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析》;此首敘別詞。起寫別時之哀傷。游絲飛絮,皆喻人之神魂不定;淚眼相覷,寫盡兩情之凄慘。“一溪”兩句,怨柳不系舟住。換頭點晚景,令人生愁。末言今宵之難遣,語極深婉。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等詞都極清倩婉秀,實兼晏、歐、少游、清真數家之長,而能暨于化境者。即列入第一流作家內,亦無愧色。

      程垓酷相思月桂霜林寒欲墜。正門外,催人起。奈①離別、如今真個是: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馬上離魂衣上淚。各自個、供憔悴。問江路梅花開也未。

      春到也、須頻寄;人到也、須頻寄。

      「作者簡介」

      程垓字正伯,號書舟,眉山(屬四川)人,南宋著名作家。他的詞集名《書舟詞》,有《宋六十家詞》本。

      「注釋」  ①奈:奈何。

      「評解」

      這首詞采用了民歌回環復沓的格調,抒寫離別與相思。離別時無計留住,離別后兩地相思,只能折梅以寄深情。全詞語淺意深,清新別致,不落俗套。  「集評」

      毛晉《書舟詞跋》:其《酷相思》諸闋,詞家皆極欣賞,謂秦七、黃九莫及也。

      卜算子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望到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①。獨自下層樓,樓下蛩②聲怨。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注釋」  ①西飛雁:從西邊飛回之雁(相傳雁足能傳書)。  ②蛩(qióng),蟋蟀。

      「評解」

      這首詞抒寫離人相思之情。上片寫獨自登樓,望斷青山,直至夕陽西下,卻不見歸雁傳書。下片寫獨自下樓,而樓下蛩聲,黃昏月上,凄涼況味,依舊令人斷腸。全詞含蓄和婉,意境清幽。  陳克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風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甃①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夢輕。

      「作者簡介」

      陳克字子高,臨海(屬浙江)人。宋高宗紹興中為勅令所刪定官,自號赤誠居士,僑居金陵。有《天臺集》。其詞集名《赤誠集》,有《彊村叢書》本。他的詞極工麗,仿《花間集》,頗能得其神韻。  「注釋」

      ①甃(zhòu):井壁。  「評解」

      這首詞描繪暮春景色,表現閑適心情。上片寫庭院春色。

      苔深蕉卷,蝶飛簾垂。下片寫“綠窗夢輕”,因而聽到玉鉤燕語,幾處簸錢。全詞寓情于景,溫婉柔媚,清新倩麗。

      「集評」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子高詞格調高麗,晏、周之流亞也。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子高不甚有重名,然格韻絕高,昔人謂“晏、周之流亞”。

      晏氏父子俱非其敵,以方美成,則又擬于不倫;其溫、韋高弟乎?比溫則薄,比韋則悍,故當出入二氏之門。

      薛礪若《宋詞通論》:雖列在《花間》及《珠玉集》中,亦為最上之作。其學古之精醇,可稱獨步。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寫暮春景色,極見承平氣象。起兩句,寫小庭苔深蕉卷。“蝴蝶”兩句,寫簾垂蝶飛,皆從簾內看出。下片記所聞,燕聲、簸錢聲,皆從綠窗睡輕聽得。通首寫景,而人之閑適自如,即寓景中。

      謁金門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鶯語匆匆花寂寂,玉階春蘚①濕。閉憑熏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檀炷②繞窗燈背壁,畫檐殘雨滴。  「注釋」

      ①春蘚:苔蘚植物的一類。

      ②檀炷:焚燒檀香散發的煙霧。

      「評解」

      此詞抒寫春情。上片寫室外春景,清明時節,楊柳青青,花寂鶯語,玉階蘚濕。下片寫室內之人。閑憑熏籠,心事滿懷,檀炷繞窗,畫檐殘雨。全詞委婉細膩,情景交融,工麗柔媚,余韻悠長。

      「集評」

      《詞林紀事》卷十盧申之云:子高《菩薩蠻》云:“幾處簸錢聲,綠窗春夢輕。”

      《謁金門》云:“檀炷繞窗燈背壁,畫檐殘雨滴。”殊覺其香蒨。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系模仿“花間”,毫未變體之作。他正值北宋末期與南渡以后,慢詞風靡一世的時候,而其作品似乎未曾染受絲毫的時代色彩。這真是一個例外作家了。

      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①。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②。君知否?曉鴉啼后,歸夢濃于酒。  「作者簡介」

      汪藻字彥章,德興(今江西波陽)人。微宗崇寧中進士,高宗朝累官中書舍人,遷兵部侍郎。后知湖州、徽州、宣州。藻博極群書,老不釋卷。“工儷語,所為制詞,人多傳誦”。有《浮溪集》。《彊村叢書》收浮溪詞三首,題婺源汪藻撰。

      「注釋」

      ①山銜斗:北斗星閃現在山間:

      ②“閑卻”句:與末句相應。言無意飲酒。  「評解」

      此詞上片著重寫景。寒夜新月,山銜北斗,搔首悵望,梅影橫窗。下片著重寫人。

      “歸夢濃于酒”,含蓄蘊藉,耐人尋思。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與人融為一體。  「集評」

      吳曾《能改齋漫錄》:彥章在翰苑,屬致言者(為言官所劾),作此詞。或問曰:

      “歸夢濃于酒,何以在曉鴉啼后?”公曰:“無奈這一群畜生聒噪何!”南宋人編《草堂詩余》改“曉鴉”作“亂鴉”,“歸夢”作“歸興”,朱彝尊《詞綜》據吳曾所記改回。

      徐俯卜算子胸月千種愁,插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凌波①步,空想如簧語②。柳外重重迭迭山,遮不斷愁來路。

      「作者簡介」

      徐俯字師川,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宋高宗紹興初賜進士出身,累官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有《東湖集》。

      師川為黃山谷外甥,詩詞均能名世。

      「注釋」

      ①凌波:形容美人步履輕逸。

      ②如簧語:形容語音美妙動聽。簧:樂器。

      「評解」

      此詞抒寫春愁。上片信景抒情。斜陽煙樹,綠葉得春,草滿鶯啼,引起了千種愁思。

      下片懷人。凌波微步,如簧話語,已被群山隔斷,卻隔不斷“愁來路”。全詞婉麗柔媚,愁思綿綿。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其艷冶新倩,實兼少游、方回二家之長。

      康與之訴衷情阿房①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來,渭水東流!

      「作者簡介」

      康與之字伯可,號順庵,滑州(屬河南省)人。渡江初,以詞受知高宗。官郎中。

      有《順庵樂府》,見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本。  他是一個宮廷詞人,也是一位柳派的重要作家。詞風清婉工麗。

      「注釋」

      ①阿房:宮名。秦始皇營建。  「評解」

      這首詞吊古傷今,表現了身處偏安局面,不勝今昔之感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寫起,阿房廢址,漢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華,已成春夢。撫今追昔,不勝悲愁。

      下片著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見塞雁南來,渭水東流。黃昏時候,益覺傷感。全詞工麗哀婉,情韻悠長。這是康詞中較為突出的一首。  「集評」

      張思巖《詞林紀事》:王性之云:“如此居然不俗。今有晏叔原,亦不得獨擅。”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