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婉約詞》 十八

    作者:惠淇源
      虞集南鄉一剪梅招熊少府南阜①小亭臺,薄②有山花取次②開。寄語多情熊少府④;晴也須來,雨也須來。

      隨意且銜杯⑤,莫惜春衣坐綠苔。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作者簡介」

      虞集字伯生,號邵庵,又號道園,江西崇仁人。宋宰相虞允文五世孫。元成宗時任國子助教。累官翰林直學士。是當時文壇大家,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學古續錄》。

      「注釋」

      ①南阜:南邊土山。

      ②薄:少。

      ③取次:任意,隨便。

      ④熊少府:虞集好友,生平不詳。

      ⑤銜環:此處指飲酒。

      「評解」  此詞為作者晚年回鄉后所作。上片先寫家鄉南阜有小亭臺,山花取次開放,婀娜多姿,因此邀請好友前來游賞,不要辜負大好春光。“多情”一詞,道出了彼此間深厚的友誼。

      “晴也須來,雨也須來”,表示了邀請之懇切。下片勸好友到來之后,可以開懷暢飲,隨意踏青。若待天晴之后再來,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已經時過境遷了。全詞通俗平易,流轉自然。感情真摯,清新雅潔。

      風入松寄柯敬仲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①。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②水挼③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釋」  ①驂:同駕一車的三匹馬。這里泛指馬。

      ②泮:溶解。《詩。邶風》:“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③挼:揉搓。

      「評解」  陶宗儀《輟耕錄》云:吾鄉柯敬仲先生,際遇文宗,起家為奎章閣鑒書博士,以避言路居吳下。時虞邵庵先生在館閣,賦《風入松》詞寄之。詞翰兼美,一時爭相傳刻。  全詞抒寫了對柯敬仲的敬愛。“杏花春雨江南”乃詞中名句,為歷來詞家所稱賞。通篇和婉清雅,辭語工麗。

      「集評」

      《歸田詩話》:虞邵庵在翰林,有詩云:“屏風圍坐鬢毿毿,銀燭燒殘照暮酣。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又作《風入松》詞云云,蓋即詩意也。但繁簡不同爾。曾見機坊以詞織成帕,為時所貴重如此。張仲舉詞云:“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淚在羅帕。”即指此也。

      吳澄渡江云揭浩齋送春和韻名園花正好,嬌紅殢白①,百態競春妝。笑痕添酒暈。豐臉凝脂,誰為試鋁霜。詩朋酒伴,趁此日流轉風光。盡夜游不妨秉燭,未覺是疏狂②。茫茫。一年一度,爛漫離披③,似長江去浪。但要教啼鶯語燕,不怨盧郎。問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飛過東墻。

      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陽④。

      「作者簡介」

      吳澄字幼清,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縣)人。元武宗至大年間,官翰林學士。追封臨川郡公。學者稱草廬先生。  「注釋」

      ①嬌紅殢白:形容百花繁茂。

      ②疏狂:狂放不羈貌。  ③離披:散亂貌。

      ④潘令河陽:晉潘岳,為河陽令。后世泛指婦女所愛之男子。  「評解」

      這首送春詞,雖對春光無限眷戀,卻無傷春情緒。上片寫名園百花盛開,嬌紅殢白,爭榮斗艷。詩朋酒伴,不負大好春光,秉燭夜游。下片寫春去茫茫,一年一度。但令鶯燕不怨,任蜂蝶飛過東墻。結句新穎,情韻無限。通篇工麗典雅,和婉含蓄,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集評」

      《詞苑》:吳草廬以理學名,其和揭浩齋《渡江云》,流傳一時。

      張埜奪錦標七夕涼月橫舟,銀河浸練,萬里秋容如拭①。冉冉②鸞驂鶴馭,橋倚高寒,鵲飛空碧。  問歡情幾許?早收拾、新愁重織。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誰念文園③病客?夜色沉沉,獨抱一天岑寂。忍記穿針④亭榭,金鴨香寒,玉徽⑤塵積。憑新涼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聽窗前、淚雨浪浪⑥,夢里檐前猶滴。

      「作者簡介」

      張埜字野夫,號古山,元代邯鄲(今屬河北)人。官翰林修撰。工詞,著有《古山樂府》。

      「注釋」  ①拭:抹,擦。

      ②冉冉:慢行貌。

      ③文園:指司馬相如,他曾為孝文園令。這里作者借以自指。

      ④穿針:《荊楚記》:“七夕婦女穿上孔針以乞巧。”  ⑤玉徽:琴名。

      ⑥浪浪:流貌。

      「評解」

      此詞詠七夕。上片遙念仙侶歡會。先寫新秋夜色。涼月橫舟,銀河浸練,碧空如洗。

      次寫雙星相會。橋倚高寒,鵲飛碧空,綿綿離恨,歡情幾許;千秋今夕。下片抒發感懷。

      夜色沉沉,獨感岑寂,回憶昔日,亭榭穿針,金鴨香裊。而今玉徽塵積,新涼半枕。窗外淚雨,檐前猶滴。不禁感慨萬千。

      全詞構思精巧,抒情細膩,情景交融,真摯感人。

      薩都剌小欄干去年人在鳳凰池①,銀燭夜彈絲。沉水②香消,梨云夢暖,深院繡簾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楊柳風柔,海棠月澹,獨自倚欄時。

      「作者簡介」

      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以世勛鎮守云代,遂居雁門(今山西代縣)。元泰定四年中進士。擢御史于南臺,后為河北廉訪司經歷。  著有《雁門集》。

      「注釋」

      ①鳳凰池:亦稱鳳池,禁苑中池沼。魏晉南北朝時,設中書省于禁苑,掌管機要,故稱中書省為鳳凰池。唐、宋詩文中,又多以鳳凰池指宰相。

      ②沉水:沉香的別名。

      「評解」

      這是一首抒懷小詞。通過今昔對照,抒發感慨。上片回憶過去的生活境況。銀燭彈絲,沉水香消,梨云夢暖,繡簾低垂。下片寫眼前情景。冷落江南夜,心事無人知。楊柳風柔,海棠月澹,獨自倚欄。意境清幽,耐人尋味。

      「集評」  張宗橚《詞林紀事》引《詞苑》:天錫《小欄干》詞,筆情何減宋人。

      張翥陌上花有懷關山夢里,歸來還又、歲華催晚。馬影雞聲,諳①盡倦郵荒館。綠箋②密記多情事,一看一回腸斷。待殷勤寄與,舊游鶯燕③,水流云散。滿羅衫是酒,香痕凝處,唾碧啼紅相半。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誰暖?

      不成便沒相逢日④,重整釵鸞箏雁⑤。但何郎⑥,縱有春風詞筆,病懷渾懶。

      「作者簡介」

      張翥字仲舉,晉寧(今江蘇武進)人。元初,以隱逸薦為國子助教,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曾參修宋、遼、金三史。其詞婉約風流,在淺深濃淡之間,號稱絕唱。有《蛻巖詞》二卷。

      「注釋」

      ①諳:熟悉。

      ②綠箋:即綠頭箋,是一種箋首飾綠色的紙。

      ③鶯燕:借指歌妓。

      ④“不成”句:不信沒有重逢的日子。  ⑤釵鸞箏雁:指梳妝與彈箏。釵鸞:即鸞釵,釵之珍貴者。箏雁:樂器。

      ⑥何郎:指何遜。

      「評解」

      這是一首懷舊詞。上片寫歲暮歸來之所思。先寫歲暮歸來,次寫追思旅況。再寫過去筆記,“一看一回斷腸”,不忍重看。末寫舊游星散,無從聯系。下片寫所眷戀之人。

      先寫當年酒綠燈紅,歌舞騰歡,次寫獨憐梅花寒瘦。再寫盼能重見,末言恨未寄詩。詞中綺靡香艷,色彩鮮明。辭語工麗,抒情委婉。

      摸魚兒送春漲西湖、半篙新雨,麯塵①波外風軟。蘭舟同上鴛鴦浦②,天氣嫩寒輕暖。簾半卷,度一縷、歌云不礙桃花扇。鶯嬌燕婉。任狂客無腸③,王孫有恨,莫放酒杯淺。

      垂楊岸、何處紅亭翠館?如今游興全懶。山容水態依然好,惟有綺羅云散④。君不見,歌舞地,青蕪滿目成秋苑。斜陽又晚,正落絮飛花,將春欲去,目斷水天遠。  「注釋」

      ①麥塵:指淡黃色。

      ②鴛鴦浦:地名。昔人詩:“桃花浪暖鴛鴦浦,柳絮風輕燕子巖。”

      ③狂客無腸:即斷腸之意。

      ④綺羅云散:指歌妓舞女們已散去。

      「評解」  這首送春詞,上片寫西湖泛舟。新雨初晴,西湖水漲。蘭舟載酒,賓朋宴飲,鶯嬌燕婉。下片送春抒懷。山容水態依然,而綺羅云散。游興全懶,春色正闌。全詞風流婉麗,有南宋詞人風格。

      劉燕哥太常引錢齊參議歸山東故人送我出陽關①,無計鎖雕鞍②。今古別離難。

      兀誰畫娥眉遠山。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又春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

      「作者簡介」

      劉燕哥,當時著名歌妓。生平事跡不詳。

      「注釋」

      ①陽關:泛指送別之地。

      ②鎖雕鞍:意謂留住。

      「評解」  這首送別小詞,表現了作者無限惜別之情。上片寫別離之難。無計留君住,只得送君去。臨別依依,眷戀之情,溢于言外。下片設想別后的刻骨相思。小樓明月,寂寞春殘,夜彈相思淚。情思纏綿,不忍離別。全詞宛轉柔媚,情韻無限。  意境幽美,語言自然。

      「集評」

      張思巖《詞林紀事》引《青泥蓮花記》:劉燕哥善歌舞。齊參議還山東,劉賦《太常引》以餞,至今膾炙人口。

      陳鳳儀一絡索蜀江春色濃如霧,擁雙旌①歸去。海棠也似別君難,一點點啼紅雨。此去馬蹄何處,向沙堤新路。

      禁林②賜宴賞花時,還憶著西樓否。  「作者簡介」

      陳鳳儀,成都樂妓。生平事跡不詳。

      「注釋」

      ①旌:旗的通稱。  ②禁林:翰林院的別稱。  「評解」

      這首送別詞,宛轉含蓄,情意綿長。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蜀江春濃,雙旌歸去。  作者不言自己留戀難舍,而說海棠也似別君難,點點啼紅雨。襯托作者惜別之情更深。

      下片叮嚀別后且勿相忘。“禁林賜宴賞花時,還憶著西樓否”,情深意摯,盡在不言中。

      「集評」

      《古今詞話》:陳鳳儀有送別《一絡索》詞。劉燕哥有餞行《太常引》詞。皆傳唱一時。

      無名女子玉蝴蝶為甚夜來添病,強臨寶鏡,憔悴嬌慵。一任釵橫鬢亂,永日熏風①。惱脂消榴紅徑里,羞玉減蝶粉叢中。思悠悠,垂簾獨坐,傳遍熏籠②。朦朧。玉人不見,羅裁囊寄,錦寫箋封。約在春歸,夏來依舊各西東。粉墻花影來疑是,羅帳雨夢斷成空。最難忘,屏邊瞥見,野外相逢。  「注釋」  ①熏風:南風。

      ②熏籠:作熏香及烘干之用。唐白居易《后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評解」

      此詞寫春閨懷人。上片言閨中無聊,強臨寶鏡。憔悴嬌慵,懶于梳妝。垂簾獨坐,倚遍熏籠。下片寫懷人之情。玉人不見,錦書頻寄,約在春歸,今已入夏,不見歸來。

      粉墻花影,羅帳夢斷,添人愁思。“最難忘”三句,寫出了作者的一片深情與相思之苦。

      全詞抒情宛轉柔媚,構思精巧細膩。

      「集評」

      徐釚《詞話叢談》:武林卓珂月云,此詞當時甚為馬東籬、張小山諸君所服。

      劉基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黃蜂紫蝶草花香。滄江①依舊繞斜陽。泛水浮萍隨處滿,舞風輕絮霎時狂。清和院宇麥秋涼②。

      「作者簡介」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進士,任江西高安縣函。后棄官歸里。明太祖(朱元璋)起事括蒼,聘至金陵,佐太祖定天下,任御史中丞,封誠意伯。博通經史,詩文閎深頓挫,自成一家。有《誠意伯劉文成公集》。  「注釋」

      ①滄江:泛指江。因江水是青蒼色而稱。

      ②麥秋:指農歷四月,為麥收季節。漢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春為秋”。

      「評解」

      燕語鳩鳴,蜂蝶帶香,江繞夕陽,水滿浮萍,輕絮舞風,一派初夏時的自然風光。

      末句點出麥熟,使人聯想起收獲的歡娛。

      「集評」

      沈雄《古今詞話》:子房不見詞章,玄齡僅辦符檄,文誠勛業燦然,可謂千古人杰。

      小詞亦見一斑。

      如夢令一抹斜陽沙觜①,幾點閑鷗草際,烏榜②小漁舟,搖過半江秋水。風起,風起,棹③入白蘋花里。

      「注釋」

      ①沙觜:沙洲口。  ②烏榜:游船。

      ③棹:船槳,此指船。  「評解」

      殘陽一抹,閑鷗幾點,景極悠遠淡雅;秋水蕩舟,風起白蘋,更是風韻別具,令人神怡。此詞短小精致,意境美,文辭亦美。堪稱明詞中之佳作。

      眼兒媚秋思萋萋芳草小樓西,云壓雁聲低。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春山碧樹秋重綠,人在武陵溪①。  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同到幽閨。

      「注釋」

      ①武陵溪:此用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借指愛人在遠方。  ②歸夢:指遠游人惦念家里的魂夢。

      「評解」  此詞詠閨中秋思。上片寫樓頭秋色。草綠原野,念游人之不歸;雁唳長空,盼音書之莫至。依依衰柳,一抹斜陽,萬點寒鴉,千山棲宿。下片寫秋閨念遠。秋日風物,凄涼蕭瑟,況樹又重綠,而游人滯留不歸。綿綿相思,何時能已。眼前明月照空,魂夢遙牽。有情無情,并到幽閨。岑寂之感,更復何如。全詞綿麗清雅,委婉多姿。

      楊慎鷓鴣天元宵后獨酌千點寒梅曉角中。一番春信畫樓東。收燈庭院遲遲月,落索①秋千翦翦②風。魚雁③杳,水云重,異鄉節序恨匆匆。當歌幸有金陵④子,翠斝⑤清尊莫放空。

      「作者簡介」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明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舉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著有《升庵集》八十一卷。《外集》一百卷,《遺集》二十六卷。其《丹鉛雜錄》等最為著稱。其詞風頗富麗婉曲。

      「注釋」  ①落索:冷落蕭索。

      ②翦翦:形容風輕微而帶寒意。

      ③魚雁:指書信。

      ④金陵子:歌女。

      ⑤斝(jiǎ):古代酒器。  「評解」

      此詞寫元宵節后的獨酌思鄉。“遲遲月”與“翦翦風”,點綴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懷鄉的愁緒。末兩句以歌酒故作寬解,更見鄉愁的深摯婉曲。

      俞彥長相思折花枝,恨花枝,準擬①花開人共卮②,開時人去時。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作者簡介」

      俞彥字仲茅,江蘇上元(今江寧縣)人。明萬歷二十九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寺少卿。長于詞,尤工小令,以淡雅見稱。詞集已失傳,僅見于各種選本中。

      「注釋」  ①準擬:打算,約定。

      ②卮:酒杯。

      「評解」

      這首小令從花枝寫到人間的相思。上片寫折花枝、恨花枝,因為花開之日,恰是人去之時,已見婉折;下片謂怕相思卻已相思,旦其情難言,惟露眉間,愈見纏綿。全詞清新淡雅,流轉自然,富有民歌風味。

      「集評」

      王士甡《花草蒙拾》:俞仲茅小詞云:“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視易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謂此兒善盜。然易安亦從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語脫胎,李特工耳。

      明《詞綜》卷五引《詞衷》云:少卿刻意填詞,工于小令,持論極嚴,且以刻燭賡唱為奇,不無率露語。至其備審源委,不趨佻險而遵雅淡,獨見典型。

      夏言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①春夢繞天涯。簾幕受風②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作者簡介」

      夏言字公瑾,江西貴溪人。明正德十二年進士及第,世宗(朱厚熄)朝參預機務,居首輔。為嚴嵩所嫉,誣陷而死。以詞曲擅名。《桂州集》、《近體樂府》六卷。

      「注釋」

      ①瞢騰:睡夢迷糊朦朧。

      ②受風:被風吹動。  「評解」  庭院日斜,綠陰花飛,簾低乳燕,池塘鳴蛙。正是春深夏淺,宜人天氣。作者扶醉一夢,夢覺已月上紗窗。其中“瞢騰一夢繞天涯”一語,透露出渴望擺脫世務羈絆的心情,但寫來曲折委婉,余韻不盡。  方以智憶秦娥花似雪,東風夜掃蘇堤①月。蘇堤月,香銷南國,幾回圓缺?錢塘江②山潮聲歇,江邊楊柳誰攀折?誰攀折,西陵渡③口,古今離別。  「作者簡介」  方以智字密之,號鹿起。安徽桐城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檢討。為江南四公子之一。入清為報恩寺僧。有《浮山詞》。

      「注釋」

      ①蘇堤:蘇軾為太守時,筑杭州西湖蘇堤。  ②錢塘江:浙江西流至蕭山以下稱錢塘江,經海寧住入杭州灣。

      ③西陵渡:在今浙江杭州對江蕭山縣境。

      「評解」

      作者生當明季,少年時參加復社,與侯方域等有“明季四公子”之稱。此詞寫風掃蘇堤,香銷南國,月有圓缺。繼寫錢塘潮歇,江柳無人攀折,有一時群芳俱歇之慨。可以看出作者之寄意。“西陵渡口,古今離別”,抒發了無限感慨,也給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陳子龍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滿眼韶華①,東風慣②是吹紅去。幾番煙霧③,只有花難護。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④。春無主,杜鵑啼處,淚染胭脂雨⑤。  「作者簡介」  陳子龍字人中,號大樽,松江華亭(上海松江)人。崇禎十年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清兵入關,他堅持抗清,被俘后,不屈而死。他的詞在纏綿宛轉中寄托了愛國深情。

      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中說:“詞學衰于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著有《湘真閣》諸稿,詞風婉麗。

      「注釋」

      ①韶華:指春光。

      ②慣:照例。

      ③煙霧:這里形容春雨瀟瀟,煙霧茫茫。  ④王孫路:指歸路。王孫:泛指宦屬子弟。

      ⑤“杜鵑啼”二句:鵑啼凄厲,能動旅人歸思。又傳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評解」  此詞借惜花懷人,嘆亡國之哀痛與復國之不易。可能作于南京陷落,轉戰于江浙期間。上片寫大好春光遭受風雨摧殘。下片抒發亡國的哀痛與復國的愿望。詞中東風吹紅,幾番風雨,春花難護,暗喻明朝江山大勢已去;而夢中相思,故國難歸,杜鵑啼血,則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全詞選用比興,風格婉麗。

      「集評」

      《古今詞話》:大樽文宗兩漢,詩軼三唐,蒼勁之色,與節義相符,乃《湘真詞》一集,風流婉麗如此。傳稱河南亮節,作字不勝羅綺;廣平鐵石,賦心偏愛梅花,吾于大樽益信。

      《倚聲集》云:詞至《云門》、《湘真》諸集,言內意外已無遺義,柴虎臣所謂:  “華亭腸斷,宋玉魂銷。”所微短者,長篇不足耳。  畫堂春雨中杏花輕陰池館水平橋,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處不勝嬌,此際魂銷。憶昔青門①堤外,粉香零亂朝朝。玉顏③寂寞淡紅飄,無那③今宵。

      「注釋」

      ①青門:漢長安東南門,本名霸城門,因其色青,故俗呼為青門。

      ②玉顏:指杏花。

      ③無那:無奈。

      「評解」

      此詞寫雨中杏花,全篇不露一個“杏”字,卻處處見出杏花的特征和精神。上片傳其神,下片繪其貌,神貌兼備,風神綽約。全詞工麗婉媚,風雅多姿。

      「集評」

      《陳忠裕全集》王士禛云:嫣然欲絕。

      訴衷情春游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斗遺香。玉輪①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②。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注釋」

      ①玉輪:猶華車。  ②“半面”句:史載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故每以半面妝迎駕,帝見則大怒而去。  「評解」

      桃下試裳而至蝶粉斗香,可見其春服艷麗。所繡花朵幾能亂真;輪碾芳草而紅妝半露,情態如畫。風暖日長,垂楊裊裊,正是縱情逸興之時;雙燕飛花,滿地斜陽,又暗示良辰難久,美景不長。全詞工麗婉媚,情景交融。

      「集評」

      《陳忠裕全集》王士禛云:清真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至大樽而情景相生,令人有后來之嘆。

      謁金門五月雨鶯啼處,搖蕩一天疏雨。極目平蕪①人盡去,斷紅明碧樹。費得爐煙無數,只有輕寒難度。忽見西樓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注釋」

      ①平蕪:平原。

      「評解」

      詞題為“五月雨”,正面著墨不多,而以景物變化與人的感受從旁映襯,寫得灑脫自如。結尾點出薄暮之時,恍見花影微露,正是春夏間雨霽轉晴特征。

      「集評」  《陳忠裕全集》鄒祗謨云:“縹緲澹宕,全見用筆之妙”。

      楊基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①月,梨花枝上層層雪。花月兩模糊,隔窗看欲無。月華今夜黑,全見梨花白。花也笑姮娥②,讓他春色多。

      「作者簡介」

      楊基字孟載,號眉庵,明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洪武中,官至山西按察史。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以詩著稱,兼工書畫。

      著有《眉庵集》。

      「注釋」

      ①娟娟:形容月色美好。

      ②姮娥:即嫦娥。

      「評解」

      這首小詞即景抒情。上片寫月光與花色相映,如白雪瑩瑩,但隔窗望去,隱隱約約,難以分辨,美在撲朔迷離之中。

      下片寫夜黑梨白,花色獨明,美在對比分明中。末二句,設想花笑嫦娥不如己多占春色,更見逸思天外之妙。

      浣溪沙上巳軟翠冠兒①簇海棠,砑羅②衫子繡丁香。閉來水上踏青陽③。風暖有人能作伴,日長無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注釋」

      ①軟翠冠兒:指用花草編成的頭飾。

      ②砑羅:光滑的絲綢。

      ③青陽:春天。《爾雅。釋天》“春為青陽。”

      「評解」

      農歷三月三日為古上巳節,是時傾城于郊外水邊洗濯,祓除不祥。《論語》謂“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

      晉時曲水流觴,至唐賜宴曲江,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詞所寫,正是這一古老風俗沿襲至明代的情況。全詞情景交融,自然流暢。  夏完淳婆羅門引春盡夜晚鴉飛去,一枝花影送黃昏。春歸不阻重門①。辭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更階前新綠,空鎖芳塵。  隨風搖曳云。不須蘭棹朱輪②。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③,怕明宵、還照舊釵痕。登樓望、柳外銷魂。  「作者簡介」

      夏完淳,原名復,字存古,松江華亭(上海松江)人。清兵南侵,完淳堅決抗清。

      被俘,就義。遺作甚多,有《代乳集》、《玉樊堂集》、《夏內史集》、《南冠草》等。

      其詩、詞、文均有較高成就。

      「注釋」

      ①不阻重門:即不為重門所阻。

      ②蘭棹朱輪:指游船游車。

      ③皓魄:指月亮。

      「評解」

      在明末文壇上,夏完淳是一位少年詩人,抗清志士。其詩詞作品多寓時事之嘆,慷慨悲壯。這首以“春盡夜”為題的詞,表面全是寫景,但聯系明朝將亡的形勢,細味“辭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諸句,工麗婉曲,語極含蓄,當是有所寄托。

      卜算子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①十二玉闌干,風有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注釋」

      ①同心結:古人用彩絲纏繞作同心之結,以喻兩情綢謬之意。

      「評解」

      這首小詞,通篇抒寫閨怨,而香草美人,卻寄托遙深。

      “立盡黃昏淚幾行”,寄寓著國破家亡的身世之感。全詞委婉凄惻,曲折含蓄。

      「集評」

      沈雄《柳塘詞話》:夏存古《玉樊堂詞》……慷慨淋漓,不須易水悲歌,一時凄感,聞者不能為懷。

      張大烈阮郎歸立夏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小荷貼水點①橫塘,蝶衣曬粉②忙。茶鼎熟,酒卮③揚,醉來詩興狂。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作者簡介」

      張大烈生平不詳。  「注釋」

      ①點:點綴。

      ②曬粉:蝴蝶在陽光下扇動雙翼,如曬翅粉。

      ③酒卮:酒杯。  「評解」

      綠陰遍野,風暖晝長,橫塘新荷,花叢蝶忙,一片初夏時節的景象宛然在目。仰看雛燕惜花,雙銜歸梁,恍覺物各有情,不禁酒后詩興大發。詞以寫景為主,而作者興會,亦在其中。  葉小鸞浣溪沙初夏香到酴醾①送晚涼,荇②風輕約薄羅裳。曲闌憑遍思偏長自是幽情慵③卷幌④,不關春色惱人腸。誤他雙燕未歸梁。

      「作者簡介」  葉小鸞字瓊章,明代吳江(今江蘇吳江)人。工詩詞,多佳句,能模山水,寫落花,皆有韻致。十七歲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卒。著作有《疏香閣詞》。  「注釋」

      ①酴醾:一種初夏開花的觀賞植物。

      ②荇:荇菜。《詩經。關睢》:“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③慵:懶散。

      ④幌:布幔。此指窗簾。

      「評解」

      初夏傍晚,酴醾飄香,荇風輕約,詞人曲闌憑遍,情思悠長,以至忘了卷簾,耽擱了雙燕歸梁。全詞著墨纖細,抒懷曲婉,表現出女詞人體物的精微和詠物的巧思。  王夫之清平樂詠雨歸禽響暝①,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迸,滴碎荷聲千頃。隨波賺殺②魚兒。

      浮萍乍滿清池。誰信碧云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作者簡介」  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明崇禎十五年舉人。明亡,應南明桂王之召,授行人。后隱居衡山石船山,杜門不出,學者稱船山先生。生平著作甚多。有《船山遺書》三百二十四卷。

      「注釋」  ①暝:指空蒙灰暗的天色。

      ②賺殺:賺煞。意謂逗煞。言雨滴水面,魚兒疑為投食,遂被賺接喋。

      「評解」

      此詞題為詠雨,而通篇均由景物從旁烘托,不露雨水兩字,而又處處見出雨水,是其高妙處。歸禽響暝,有山雨欲來之勢;垂楊淚迸,荷聲千頃,正見風狂雨驟;魚兒逐波,浮萍滿池,寫盡池水漸長之勢。末兩句故設一問,亦對雨常情,頗具雅趣。全詞清麗雅潔,意境極美。

      更漏子本意斜月橫,疏星炯①,不道秋宵真永②。聲緩緩,滴泠泠③,雙眸未易扃④。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注釋」

      ①炯:明亮。

      ②永:漫長。

      ③滴泠泠:指漏壺滴水之聲。  ④扃:門上鈕環,喻閉門,引申為閉眼。

      「評解」

      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懷。詞中寫長夜不能入睡,為更漏聲所惱。眼看著“斜月橫,疏星炯”,感到“秋宵真永”。輾轉反側之狀,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懷家國身世,更覺情意深摯,含蘊不盡。

      「集評」  《清詞菁華》:夫之詞語深辭隱,故國之思,貫串始終。《更漏子》“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語愈隱而意愈顯。

      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桐樹花香月半明,棹①歌歸去蟪蛄②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②。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

      「作者簡介」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明代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絕意仕途,隱居昆山,專心著述。工詩善文,短翰小詞,極有風致。又善書畫。著作有《眉公全集》、《晚香堂小品》等。《明史》有傳。  「注釋」  ①棹:船槳,此指船。

      ②蟪姑:蟬科昆蟲,初夏鳴。

      ③魚罾:魚網。

      「評解」

      這是一首記游小詞。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飄香。詞人駕一葉扁舟,駛過曲折的柳灣和掛著魚網的茅屋,聽棹歌聲遠,蟪蛄幽鳴,愈顯出夜色靜謐柔美。下片以設問句點出有一池荷葉的橋邊,從竹林中透出燈火和讀書聲的地方,正是詞人結廬之處。畫意濃郁,詩情蕩漾,將讀者引入優美淡雅、動靜諧處的意境。全詞清新柔和,流麗自然。

      「集評」

      沈雄《柳塘詞話》:眉公早歲隱于九峰,工書畫。……其小詞瀟灑,不作艷語。

      湯允勣浣溪沙燕壘雛空①日正長,一川殘雨映斜陽。鸕鶿②曬翅滿魚梁③。榴葉擁花當北戶,竹根抽筍出東墻。小庭孤坐懶衣裳④。  「作者簡介」  湯允勣字公讓,濠洲(今安徽鳳陽)人。工詩詞,為景泰(明代宗朱祁鈺年號)十才子之一。官至指揮僉事。后帶兵分守孤山堡戰死。

      著有《東谷集》十卷。  「注釋」

      ①燕壘:燕窠。雛空:謂乳燕已經長成,飛離燕窠。

      ②鸕鶿:一種能捕魚的水鳥。

      ③魚梁:捕魚水堰,又稱魚床。

      ④懶衣裳:謂時已天暖,無須多添衣裳。  「評解」  此詞借景抒懷,清雅別致,獨具風格,古人作詩填詞,多重鍛字煉句。有時一字見新,全篇為之生色。此首“榴葉擁花”的“擁”字,也甚為人稱道,以為表現出榴花的真面貌。

      其與杜甫《返照》詩:“歸云擁樹失山村”,方岳《夢弄梅》詩:  “黃葉擁籬埋藥草”,雖同用“擁”字,卻能各臻其妙。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清潤入格,“擁”字煉,能寫出榴花之精神。

      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①。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墻去。骎骎②嬌眼開仍殢③,悄無人至還凝佇。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苧④。不受些兒⑤暑。

      「作者簡介」

      文征明,字征仲,號衡山居士,明代長州(今江蘇蘇州)人。以貢生入都,授翰林待詔。詩文書畫皆工,而畫尤勝。詩以娟秀見稱,其詞與詩風格近似,但也偶有雄壯之作。著作有《甫田集》。

      「注釋」

      ①亭午:正午。

      ②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

      ③殢:滯澀。

      ④苧:苧麻,多年生草本。  ⑤些兒:一點兒。

      「評解」  此詞著意描繪夏景,抒寫閨中人的生活情態。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滿地綠陰給庭院帶來特異的氣氛,使人如癡如醉。閨中人午睡剛醒,嬌眼朦朧,喃喃自語,情困意慵。一陣清風吹來,扇不搖而自涼。翠竹白苧亭亭玉立,搖曳多姿,絲毫沒有感到暑意。

      作者工畫,故以畫家之筆,勾勒人物景象,確是詞中有畫。全詞纖麗娟秀,撫媚多姿。

      王世貞憶江南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①,淡黃衫耐藕絲風②。家在五湖東③。

      「作者簡介」

      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自稱弇州山人,明代太倉(屬江蘇)人。  嘉靖十六年進士及第。官至刑部尚書。詩文與李攀龍齊名,同為明代文壇“后七子”  領袖。晚年詩詞以平淡自然為多。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

      「注釋」

      ①梅子雨:初夏江淮一帶連續陰雨,因時值梅子黃熟,故稱梅雨或黃梅雨。

      ②藕絲風:喻風力纖細如藕絲,太湖多蓮藕,故以之作比。

      ③五湖:太湖。

      「評解」

      此詞著意描寫梅雨時節太湖日落前的秀麗景色,色彩淡雅優美,尤具水鄉情調。其中“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一聯,對仗工穩,造語清新,極堪吟味。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